【读名著】《什么是教育》第五章

【引子】老老实实读书,踏踏实实研究


不妄语,不诳语,不盲从,不轻信

今天有网友要求更新《什么是教育》。虽然累成狗,还是打起精神阅读一章,对自己的粉丝负责,是作为一个开公众号的人的基本美德。


【第五章  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精彩段落分享及总结】

一、非命定的此在——时间性的自我存在

所谓“非命定”,作者说生命是自由的,不存在什么命运。人们只是通过内在联系来与命运相遇,而非通过强制循环,直到这种内在联系作为陌生的东西在人无能为力时与他相遇,并通过把握成为本然之物。

P37  “生命是完整的,他有着年龄、自我实现、成熟和生命可能性等等形式,作为生命的自我存在也向往着成为完整的,只有通过对生命来说是合适的内在联系,生命才能是完整的。”

二、传统和空想的可能与危机

“在孩提时代,传统总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年轻一代身上,然后年轻一代总是通过和历史、将来和伟大人类的塑造的内在联系意识到传统。作为了解的已经熟悉的过去就成为现在想想内容的历史,并只有在与过去的连续性中创造未来。因此,才有了人类存在的客体,缺少它,人就不能意识到自我。”——历史或者传统的价值就是让个体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给自己定位。

历史为现代人提供了现成的观念,印证过的真理,历史涵养了我们的当下,“尽管我们基本上生活在从出生到将来的历史传承中,但我们仍然要着眼于未来。通过单纯的对过去的把握和重复、或者是通过对过去的理解、对未来的憧憬,我们以现在的每份努力和体认,而感到未来的羽翼带来的希望。”

“所有的显现、所有的了解和意欲,过去和将来将成为永恒语言的历史当下的范围。属于当下的只是它自身。”

 【读后】本段谈论的内容与题目之间似乎关系淡漠,传统和空想的可能与危机。没有读出来有什么危机,难道是字面背后的意思?揣测:作者强调“此在”的必要性,让人们能够从历史中学习和借鉴,对未来可以充满憧憬和期待,但是一定要活着当下,所谓“危机”就是人容易脱离实际,不关注“此在”,教育更容易如此,经常为了未来,而牺牲孩子的童年,报各种补习班之类,局限了儿童的自由发展的天性。

三、丧失现在——抓住当下

“我们的乌托邦意识经常想要脱离现实境遇,而去过一种与现在不同的生活,这种生活与过去或未来有关:本真的在是属于过去的。”

“抓住当下,并不意味着随意地享受今天,而是对这一瞬间和当下,即那些对我们来说是在的唯一方式的接受。”

过去和未来都在现在之中,我要达到现在的深度就必须装备历史的传承和学会如何记忆。我向往真实和美好的生活,从现在那里我寻找过去和未来的交往,向往团体的意志、帮助的知识,这种帮助是我所体验过的和自愿做的,这种意志和知识是我全身心地投入现在之中,而不是脱离现在,在时间的断层中踽踽走向过去和未来。——踏踏实实地抓住当下,因为过去和未来都在现在之中。

四、责任与当下性

我们应持有这种态度:既不能落入过去,也不能转向未来,而是完全存在于现在之中;在整理的获得中敞开道路,并继续坚持这一道路。

当下生活既不是丢掉过去也不是遗失未来,假如过去和未来并没有加强现在的话,那么它们就毁灭了现在。

我们必须对自我所担当的责任有清醒的意识。这一责任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于我们的冲动和感觉之中,存在于……我就是自由,我们是被给定为自由的人。

【读后】本章内容强调要重视现在,我们不能落入过去也不能转向未来,而是存在于现在之中。如果未来和过去不能滋养现在,那就就要考虑是否出现了方向问题。虽然有些段落比较拗口,但是总的意思还是能够明白的——不过,也许是假明白——读书不就是这样吗?不明白的,先搁置,也许读着读着就明白了。


【讨论之后所得】于上周一跟同事进行了一次读书汇报交流,对于P10的“虚无”这个话题进行了很好的讨论,大家分别贡献智慧,最后认为“不过借助这种思考,我们也可能进入虚无”,这里并非对苏格拉底的怀疑,而是深入的思考之后,会把人导向神学,如牛顿、爱因斯坦等很多科学家在研究到非常深入程度的时候,发现科学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都皈依了神学。

对于“反讽”的讨论:P13,反讽的三个阶段:自明、自省、自显。以苏格拉底和学生的对话作为例子,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三个阶段。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可取之处,它可以启发人的思想,使人主动地去分析、思考问题、他用辩证的方法证明真理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转化。这一认识论在欧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义。

——http://wenda.so.com/q/1378366042062250



中国字涵养中国人

传递语言文字知识

传递读书信念

(0)

相关推荐

  • 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

    他以自己的死践行了自己的哲学历年,所以有人说:他的一生就是哲学的完美展现!他的一生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他对后世的影响,却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国别:希腊 生猝年:前459~前399 身份背景:哲学家. ...

  • 常常被误读的《论语》,对现代人有哪些启示?

    文丨月月 · 主播丨啄二少 古话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以来,他被诸多名家推崇: 马云曾说:"<论语>是人类真正的智慧,是我不断重复看.不断看的书.&q ...

  • 非黑即白的二元性刻板思维所带来的影响

    欧提德谟斯: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欧提德谟斯: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把俘虏带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 欧提德谟斯: ...

  • 你知道拥有著名家书的曾国藩读谁的家书吗?

    世人多知曾国藩的家书并读之.曾国藩又在读谁的家书呢?他读袁了凡的家书-<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是曾国藩.胡适.稻盛和夫等众多名人推崇的现实社会生活手册,是中国家书中的家书. ...

  • 苏格拉底为自己的申辩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讲谈社」→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这是[襄子讲西方]第 062 篇文章 [光荣希腊]第 37 篇文章 很多年前,苏格拉底的一个朋友凯乐丰到德尔菲的神庙求神谕,这位朋 ...

  • 你愿意做哪件事?

    你愿意做哪件事? 海 你劝人行善,让他人做一件有报酬的工作,做这件事情的人能够得到酬劳,你也得到一份报酬.你诱导人犯罪,犯罪者要受到惩罚,你也要受到同样的惩罚. 如果把我们的工作和行为按照这样的加法减 ...

  • 丁姐晨读/极简欧洲史/第五章/第一部分

         每天读15分钟,在"读"中了解欧洲历史 约翰·赫斯特(John Hirst)的极简欧洲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迈入文明/第五章:有国王的民主,没国王的极权 由于高度依赖拥有 ...

  • 丁姐晨读/极简欧洲史/第五章/第二部分

            每天读15分钟,在"读"中了解欧洲历史 约翰·赫斯特(John Hirst)的极简欧洲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迈入文明/第五章:有国王的民主,没国王的极权 国王斗国会 ...

  • 丁姐晨读/极简欧洲史/第五章/第三部分

               每天读15分钟,在"读"中了解欧洲历史 约翰·赫斯特(John Hirst)的极简欧洲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迈入文明/第五章:有国王的民主,没国王的极权 看完 ...

  • 慢读|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道德经> 第五章 [原文] -1-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 马王堆版<道德经 ...

  • 【读论语】学而第五章:节用而爱人

    第五章呢,是孔子讲的一句话.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这里讲的就是国家治理方面的道理. "道"就是治理,这个现在用的是道路的"道"字 ...

  • 【读论语】为政篇第五章 孔夫子的礼

    今天学习论语<为政>篇的第五章.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qu ...

  • 陈嘉珉:读彬宇先生《国学旨归:干支哲学》赋偈(223)——第五章:实证研究之十神\第一节:十神类象(之八)

    [彬宇先生语录·知命改运]印绶虚弱,使人的记忆力减弱,但这只是一方面,也许你在另一方面有过人的天赋呢?你有没有认真去了解过自己?其实古人提供给后人的干支能量观测系统,具有极好的参考作用.这有助于我们有 ...

  • 宝利老师的童话书试读第五章

    <小白龙的山坡> <小白龙的山坡>不只是一本童话.更是能让每一个正在童年中和经历过童年的人感动.开怀.紧张.快乐.悲悯的一本神奇书.孩子高贵品质的培养不是靠那些只能让你傻笑的书 ...

  • 世界名著中很动人的五句话,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整个五一假期,朋友圈充斥各种旅行的照片,路途上的各种美食,而我在努力地收拾东西搬家.前几天也写到了自己搬家过程中的一些经历,我的大部分东西都是书,来给我搬家的小哥都很诧异我怎么能有这么多书,搬上一搬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