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

今日,惊蛰!传说雷电在秋天藏入泥土,春耕时农民一锄地,雷电就会破土而出。于是,一声春雷使蛰虫惊而出走,唤醒多少沉睡的生灵,这就是惊蛰!惊蛰的“惊”有惊醒,惊觉,惊诧,惊心之意;“蛰”字呢,本意为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它本身就是虫字底,意味着天上的雷声隆隆一动,地下的小虫惊而出走,从土里从石洞的缝隙中渐渐地都出来活动了。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雷电由雷神掌管。冬去春来,雷神在天上击打天鼓,地上的人们顺应天时,耙地松土。春雷隐隐,看似惊醒了冬眠的各种动物,其实也是天气回暖,万物复苏。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呈现出芳草泛绿,虫飞蝶舞的春日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春天被称为“少阳”,即天地之阳气如同初生的太阳一样逐渐上升,与此同时,阴性特征即寒气逐渐慢慢下降。此时节,天地之间阳气生发。人感之,亦阳气生发,很容易出现浮躁,易怒,失眠,头晕,精神不振,精力差,困乏等不适症状。从中医来分析,这是阳气突然拔根,虚火上浮,上扰神明的反应。且惊蛰时节,不少皮肤病(如湿疹、痒疹、牛皮癣等)容易病情反复。所以春季要特别注重养阴,多食用一些诸如百合、山药、莲子、雪梨、茵陈、生花生之类的食物。根据传统五运六气来看,2021辛丑年是水弱之年,是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这一年的气候很大可能会错乱混杂,地气动荡不安。我们只有在初春惊蛰乃至谷雨之前把我们的身心养护好,把我们的阳气壮大好,才能度过一个安康平顺的辛丑年。

 惊蛰过后,可就别再睡懒觉啦。估计对于很多人来说,清晨的被窝总是最温暖的角落,每到清晨,就只恨夜晚太短,白天来得太早。殊不知,早起在中医养生方面还有其独特的意义。唐代医家孙思邈在他的《千金翼方》就曾提出“晏卧而早起”的养生思想。从传统医学的角度来说,自然界的阴阳是不断变化的,夜间是阴气较重的时间,随着天色渐明、天光渐亮,自然界的阴气不断下降,阳气不断升起,此时如果能够顺应自然,唤醒人体,就可以有提升人体阳气的作用,对于肺部、心脏、大脑等均大有裨益。因此,早起是养“阳”的第一大法。古人几点起床?五点!我们中医强调早晨起床一定要在5点,最晚不要超过7点前起床,起来后活动活动,看书写字都是头脑清醒的。早起后,阳气生发起来了,也不觉得困了,心情变好了,身体也开始变得好起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春嘛!

 惊蛰时节,桃花始盛,于枯草荒野间,明媚绚烂。其实桃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还是一味很好的药材,其性苦味平,《唐本草》言其:“主下恶气,消肿满,利大小肠。”《纲目》记载其:“利宿水痰饮,积滞。治风狂。”《本草汇言》中说桃花:“破妇人血闭血瘕,血风癫狂。”可见桃花有利水、活血、通便的功效,可用于治水肿、脚气、痰饮、积滞、二便不利、经闭等病症。今天给大家分享个桃花的食疗方——桃花粥。关于桃花粥,在唐代民间就有食桃花粥的习俗,桃花粥可利水、活血、通便、消痰。取桃花2克(鲜桃花4克),粳米100克,将粳米煮成粥,放入桃花稍沸即可,也在粥中加入适量红糖,既可养颜,又可调理血瘀之证。桃花虽好,但不宜长期服用,由于其具有缓泻作用,长期会损伤元气,应加以注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