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鸣犊街道将军庙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走出鸣犊街道向东,沿半引公路过浐河,从杨沟十字向南约两公里,鸣犊、魏寨交界处,即为将军庙村地界。东靠白鹿原,西临浐河川,北接张家坡,南接魏寨侯村,村落倚塬而建,沿公路分布,绵延三里半,形如簸箕两头弯,错落有致。7个村民小组,425户,1710人,耕地1697亩。
以苏姓为主,主要分布于第三、四村民小组,另有第一、二小组的刘姓、第五小组的李姓、第六小组蹇家湾的蹇姓、赵姓,以及王姓、耿姓、缪姓等。
因汉代将军苏建筑堡屯兵于此,人称将军堡,后世族人修将军庙供奉纪念而得村名。苏建次子苏武出使匈奴。
《咸宁县志》记载:“荆峪(鲸鱼沟)水南有将军堡,即长水校尉屯兵处。”该村曾发掘出汉代军寨遗址,即当年将军堡遗迹。将军庙当在二、三小组之间塬下原将军庙小学院内(后小学迁至公路边),据说宋代最为兴盛,庙院面积达50亩,房屋数百间。后经历回汉战乱,庙院被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曾重建,但逐渐衰败,残存部分于“文化大革命”中被作为四旧迷信强行拆除。2000年,该村重修将军堡,另行选址重建将军庙,现在的庙院,是在一村民老宅基础上翻修而成。
改革开放前,村民多住窑洞,务农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因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群众生活困难,经常到泾阳、渭北以大米换粗粮维持生活。农闲时节,靠在河道捞沙石挣几个零花钱。年轻姑娘均希望嫁到富足地方,本地小伙找对象非常困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努力建设新农村。通了柏油路,927路公交车从门前通过。村民出外务工、搞多种经营的多起来,村前浐河滩也被陆续开发,开沙场、搞养殖、开办农家乐等。村民生活大改善,居住条件大改变,由原来塬坡窑洞迁到平川楼房庭院。硬化全村街巷路面,自来水入户,低压线路全部改造。
鸣犊街道,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地处长安区东北部。东邻炮里街道和魏寨街道,南靠引镇街道和蓝田县史家寨镇,西连大兆街道,北接灞桥区狄寨街道,总面积43.5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鸣犊街道下辖18个村(居),其中:1个社区、17个行政村 。2011年,鸣犊街道总人口38958人,农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900万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2亿元,各类存款余额3.8亿元。
北宋、元、明记为鸣犊镇。
清设鸣犊仓。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曾设鸣犊区、镇、乡、联保等。
1949年,设鸣犊区鸣犊镇。
1951年,为鸣犊乡。
1958年,成立鸣犊公社。
1966年,改名东风公社。
1972年,恢复原名。
1984年,改设乡。
2001年1月,将马兴乡并入鸣犊镇。
2008年5月,撤镇设立鸣犊街道。
投稿、闲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