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千古名方酸枣仁汤,专治各种失眠、焦虑、烦躁!
导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有失眠困扰的人也越来越多。在《金匮要略》里,张仲景就为我们介绍了治疗失眠效果非常好的方子,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它。本文节选自刘丹彤《一学就懂的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仲景治失眠千古名方:酸枣仁汤
主讲人/刘丹彤
酸枣仁汤病机分析
这条原文相当简单,文字不过寥寥十几个,但是包含着非常丰富的信息。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17)
病名:虚劳
病机:虚损——多种原因引起的脏腑元气亏损,精血不足这一类慢性衰弱性疾病的总称。
主证:烦躁,入睡困难,眠浅易醒。
虚劳:
虚劳就是这个病的病名,而我们更熟知的失眠,它只是虚劳病的其中一个表现。各种疾病发展到了后期,气血阴阳都虚损的状态下,就是虚劳病。比如慢性病的后期,癌症的后期等,往往是属于虚劳。除此以外,也有人从因劳致虚的角度去解读它,也就是“累过劲了”导致的虚损,总之重点在于虚这个字。
虚烦不得眠:
虚,代表气血阴阳虚损的病机;烦,代表心情烦躁,坐卧不宁的症状。虚烦这两个字既是病机,也是主症。
不得眠:这个也是虚烦导致的,白天烦坐不住,晚上烦睡不着,夜不能寐,或者是睡眠轻浅而一醒。
那么问题来了——烦、不得眠和虚损之间是什么关系?又是什么样的虚损,导致了烦和不得眠?条文中没有论述,我们下面来以方测证。
本节课节选自视频课程
《一学就懂的金匮要略》
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刘丹彤主讲
点击图片可报名学习全部内容
▼▼▼
酸枣仁汤方:
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芎藭(川芎)二升
酸枣仁:味酸甘(酸甘化阴),补心阴血,安神
甘草:味甘,养肝阴,敛浮阳
知母:味苦,清虚热
川芎:味辛,调肝气,理肝血
茯苓:味甘淡,健脾、利水、宁心安神
酸枣仁味酸而甘,它可以入心、入肝,通过补益心肝的阴血,来达到助眠安神的作用。往回推测,病机是不是应该有心肝的阴血不足?
甘草,我们非常熟悉的,10个方子9个里面都有甘草,它能调和诸药,使各种药物的功效得以融合而不相互打架。但是在这里,我们追溯甘草最初的功效,其实它有非常缓和的补益作用,比如张仲景的甘草泻心汤等,都是直接大剂量用甘草,起到一个补益肝脾的作用。
酸枣仁味酸、甘草味甘,二者放在一起,就能够“酸甘化阴”起到滋补阴液,养肝阴、敛浮阳的作用。
阴阳之间是相互的制约的关系,因为阴在下边涵着阳,所以阳气不上浮;阳气在上面拽着阴液,所以阴液不下脱。如果肝的阴液不足,阳气就要往上冒了,这就叫做“浮阳”。
知母:性凉,味苦。凉可以滋阴,苦可以清热,所以对于阴液不足而造成的虚热,知母有很好的效果。
茯苓:这是常用的一个药食同源的药。一般用它利水,痰饮、水气病。但是大家别忘了,茯苓还有一个功效,就是安神。茯苓还有个亲戚叫做茯神,它就是以安神为主了。这里为什么不用茯神?因为仲景那个年代,茯苓和茯神是不分的。它另一个功效就是健脾,这是针对前面知母苦寒容易损伤脾胃,这里起到一个顾护脾胃的作用。
川芎:味辛,入血分。川芎是个血中气药,它在补血活血的同时,有运行气机的作用。前面我们用了很多补药,而补药最容易出现壅滞,吃进去之后消化不了,它就起不到作用。所以我们要配合行气的药。
酸枣仁汤与栀子豉汤
虚烦不得眠的鉴别
熟悉《伤寒论》的同学可能知道,“虚烦不得眠”在《伤寒论》第76条也有,这里的“虚烦不得眠”,和我们酸枣仁汤的“虚烦不得眠”一样吗?
栀子豉汤是专门治疗火热内盛、火热扰心的方子。其中没有虚损的存在,为什么这里要叫做“虚烦不得眠”呢?这里的“虚”指的不是虚损,而是没有有形的病邪(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痰饮、瘀血、症瘕积聚),而是无形的邪气,就叫虚邪。这里的虚实指的是有形和无形。
酸枣仁汤首先是治疗失眠,虽然它主要治疗的是心肝阴血不足,兼有虚热的失眠,但其他类型的失眠也可以用,在酸枣仁汤的基础上加减就可以。
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治疗一些精神障碍类疾病,主要就体现在烦躁上:焦虑症、更年期综合症、脑出血急性期、狂躁性精神障碍、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等等这样一些往往表现为烦躁更明显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用酸枣仁汤来进行治疗。
本节课节选自视频课程
《一学就懂的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