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马元刚——生命系统能一键重启吗?
手机或电脑坏掉时,我们有个修复手法:一键重启!
身体也能这样吗?
首先,我们认识下生命系统由什么组成?
在道家观点里面认为:人的身体、精神、灵性三个层面组成。
当人三个层面的信息系统都是正向的,人表现出来的状态叫健康!
当三个层面的信息系统,出了故障或者偏差或者有缺失我们称作生病了!
第一层 灵性层面 我们称作本因
有个人先天的因素;家庭的因素,家族的因素!另外在人体内还有三魂七魄共同主宰我们的灵性世界!
当这个灵性世界出现紊乱,它会直接干扰到我们心理层面,并且影响到身体健康层面。
所以真正的根源、健康的根源、精神因素的根源、都是源于我们的灵性系统内的信息构架!
第二层 人的精神因素 即心理层面
心理层面主要表现在我们的情志,也就是七情六欲,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
《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
六欲: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
人有六根才有六尘形成的感觉、感受!
六根,指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根(感官器官),也就是生理学上的神经官能。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鼻有嗅神经,舌有味神经,身有感触神经,意有脑神经,称为六根。
尘是指世间一切因缘而产生的事物和法理等等,有动摇、染污的意思。眼所见者为色尘,耳所听者为声尘,鼻所嗅者为香尘,舌所尝者为味尘,身所觉者为触尘,意所分别者为法尘。
从六根接触六尘而产生的判别力与记忆力上说,称为六识。如果没有六识,而仅有六根与六尘,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尸!这些属于精神层面,如果出现问题我们称为精神疾患!
第三层 身体层面
我们分为头脑、区干、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当身体出现问题,我们才表现为疾病!
身体疾病表现出来的变化万千,会有各种名目、这所有的名目统称为病!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人的大系统出现紊乱的结果。
在调理身体疾病的过程当中,有三种方式:调精、调气、调神三种方法,在黄帝内经里面把它称为人身三宝!
调理原则: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用食物来补,还不如首先增强脏器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所以补气是治本,是任何药物和营养品都不能代替的!
道家医学认为“精能化气,气能生精”。
气在生命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和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气的盛衰、运动变化有关。
《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1,药物是纠正人体之偏的,用药原则是“中病即止”!
2,食物是滋养人体五脏六腑的,善加利用效果非常显著。
3,气是人体内在驱动力,药物,食物,自然界的物质信息就是气!都是滋养人体的重要物质!
>>>>
道医一键重启方法
在身体层面,首先注重清积排毒、就是把人身体内的积累的毒垢、像扫垃圾一样进行大扫除!
在人的精神层面,就需要调整人的情绪,三观的重建,信仰系统的重建来调整。
在人的灵性层面,是需要从因果上去改,人最重要的驱动系统就是这本因!
把人的三个层面的信息系统通通处理好,人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心灵。
三个系统通通管理好,才会实现圆满的人生,相当于一键重启生命程序!
具体方法就是,道家排毒,道家丹药、道家药膳,道家吐纳,道家功法,道家思想!
送给大家一个道家秘方,九制黄精、九制当归、九制玉竹、九制黄芪!每日一两!久服轻身,延年、童颜、回春!
>>>>
五步疗程让身心走向安泰
我们九辰堂所倡导的人体健康“五步疗程”源自《黄帝内经》。
这部医学巨著真正涉及到内服的治疗方剂较少,在预防养生方面却占有很大的篇章,尤其是书中提出的清积、和中、养元三原则更是精辟绝伦。
1
首先“清积”
中医有个概念叫“积聚”。积聚分为:气积、血积、食积、酒积、痰积、肉积、水积、乳积。
究其成因,有外因和内因两大因素。所谓外因,主要是“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的侵害;
所谓内因则是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营养过剩、运动量减少使营养物质不能消耗利用而积存体内、或因情志抑郁造成阴阳代谢失衡、有毒物质和惰性物质不能及时排泄而滞留体内。
概括来讲:饮食、情志、毒素就是造成积聚的三大主要原因。 “积为百病之源”,我们不妨结合积聚的成因来看一下现代疾病及亚健康症候群,可以说没有一个不与积聚有直接因果关系,故有“十人九积”之叹!积聚不除,人何以堪。
《内经▪汤液醪醴论》针对上述“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的普遍现象,响亮地提出了“清积”这个典型的调治原则,用清泻祛积的方法,疏通洗涤脏腑血脉,这样才能达到精神自生,形体自盛,骨肉健壮,健康长寿的目的。
2
再说“和中”
和法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内经▪五常政大论》指出,无疾者求其藏,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和其中外,可使毕己。
大意是:由于积聚糟粕长期盘踞在人体内,不同程度会给各脏腑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
如同盗贼潜入家中,必先开门驱贼,就是先以药祛积,无积后当求其藏,食以随之,以食疗调其肠胃,和其中外,修复藩墙,方可万事大吉。
“中”从广义讲,泛指体内腹腔,有“中府”“中州”之谓;狭义讲,指的是脾胃或消化系统。
中医对脾胃及其功能高度重视:“脾胃者后天之本”,认为人的健康长寿与否,根本取决于脾胃的壮旺与否。再者,脾胃为人体营养敷布的总枢机关。
《内经▪经脉别论篇》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入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由此可见,脾胃不但吸收水谷精华,分布人体所需营养,而且还有统调脏腑阴阳,经络血脉的关键作用,中医所说的“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就是这个道理。
从这上面看,调理脾胃、和其中外的养生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
第三步“养元”
元气是人们安身立命,健康长寿的总宰。是人体精、气、神统摄的总汇。
清代医学家徐灵胎这样描述说:“元气者,视之不见,求之不得,附于气血之内,宰乎气血之先,其成形之时,已有定数”。
并说:“无火而能令百体皆温,无水而能令五脏皆润,皆赖此也”。
这就是说,元气是人的生命之本,生命之源。虽然它是视之不见,求之不得,但它却是实际存在的,并且对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寿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他还把元气对于生命比喻为薪柴与火的关系:“譬如置薪于火,始燃尚微,渐久则烈,薪力即尽,而火熄矣。其有久暂之殊者,则薪之坚脆异质也”。
大意是:生命的长短,取决于元气的盛衰,就像火燃的久暂,取决于薪质的坚脆是一个原理。
很多人就会认为“养”就是“补”,这是一个误区。养和补是不是同一个概念?并不尽然。
《内经▪五常政大论》里明确讲道:“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不足,与众齐同,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命曰圣王。”
就是说养是有前提的,必须先清除糟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修复脏腑,这是关键。
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内营养通过脏腑是会相互转化的,也会相互补充的。
我们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把那些惰性的功能激活为积极的功能,把那些无用的物质转化为有用的物质;
通过调整,使阴阳得以平衡,元气得以濡养,精气得以充盈,这样“调”字当头,养也就在其中了。
通过调养,使人体呈现一个高度和谐统一状态,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完美境界。
图源| 童汉芳老师,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