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脉脉象与后天背景的统一

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艾御享堂

《伤寒论》

“平脉法第二

……

春弦,秋浮,冬沉,夏洪。

……

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

……

……

东方肝脉,其形何似?

【师曰】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

……
南方心脉,其形何似?

【师曰】心者火也,名少阴,其脉洪大而长,是心脉也。(春秋擂按:而后文之太阳脉为洪脉,而非少阴心脉为洪脉;而且太阳病欲解时才是从巳到未上,而非少阴脉(包括少阴心)为从巳到未上,少阴心乃与少阴肾乃同名同经者同时同气也,这是春秋擂早就指证了的。故心脉洪者,少阴心之表太阳为洪脉也。)

……

西方肺脉,其形何似?
【师曰】肺者金也,名太阴,其脉毛浮也。(春秋擂按:阳明者脉浮,且阳明经欲解时从申至戌上,而非太阴病欲解时为从申至戌上。所谓肺浮者,太阴肺之表阳明也。)

……

北方肾脉,其形何似?

【师曰】肾者水也,名曰少阴,其脉沉而石,是肾脉也。(春秋擂按:少阴心与少阴肾乃同名同经者同时同气也。)

春秋擂早就指出:六节藏象或六节脉象者,应六时而得之藏象或脉象也。然而六节藏象必是建立在四时藏象基础上的,必是四时藏象之离合也。故,《六节藏象论》在下文就已经先给出了四时藏象或脉象作为六节藏象或六甲王脉的基本框架依据:

“帝曰:脏象何如?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其数七)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其数九)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其数六)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此为阳(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其数八)”
春秋擂按:心肺肾肝前四者,通于四季之气者,应四时而收受之气也。即:心(之表)通于夏所收受之气七(此乃太阳少气),肺(之表)通于秋所收受之气九(此乃阳明多气,而非太阴多血。现代医学观测表明太阴肺只有升而没有降,所降者实乃太阴肺之表阳明也,故其数九。),肾通于冬所收受之气六(此乃少阴少血),肝通于春所收受之气八(此乃厥阴多血,而非先天四时阴阳那初生之少阳,更非那后天所收受之多气之少阳。所谓阴中之少阳者,不过是因为地气厥阴之气是上升的,故权且称为阳罢了。这是《九要论》关于阴阳之分所明指的,有意者可以看看《九要论》。)

其实,在《伤寒论》后面的六经之脉中,也已经明确指出:太阳为洪脉,阳明为毛浮脉,而非是少阴为洪脉,太阴为毛浮脉(后面的太阴脉浮当与阳明相混不分,其少阳脉也与厥阴脉相混不分。)。它虽然讲的是病脉脉象,但却基本上是围绕着平脉脉象而论的,只是有所失调而已。很显然,《伤寒论》“平脉脉象”篇之四时脉象与它后面的实际的六经脉象有矛盾有出入。毫无疑问,《伤寒论》所谓少阴心为洪脉,太阴肺为毛浮脉,乃是一种扭曲与窜误。故正确的四时脉象应为:(如图所示)

四时脉象与后天背景的统一
【扁鹊阴阳脉法第二《脉经》
脉,平旦曰太阳,日中曰阳明,晡时曰少阳,黄昏曰少阴,夜半曰太阴,鸡鸣曰厥阴,是三阴三阳时也。
少阳之脉,乍小乍大,乍长乍短,动摇六分。王十一月甲子夜半,正月、二月甲子王。
太阳之脉,洪大以长,其来浮于筋上,动摇九分。三月、四月甲子王。
阳明之脉,浮大以短,动摇三分。大前小后,状如科斗,其至跳。五月、六月甲子王。
少阴之脉,紧细,动摇六分。王五月甲子日中,七月、八月甲子王。
太阴之脉、紧细以长,乘于筋上,动摇九分。九月、十月甲子王。
厥阴之脉,沉短以紧,动摇三分。十一月、十二月甲子王。
关于六甲王脉所王何脉,春秋擂在其博文《六甲王脉:冬至甲子少阴王》中已经进行了分辨指证乃至罡正,这里就不赘述了。这里可以肯定的是,扁鹊脉法其少阴之紧细、厥阴之短紧、太阳之洪浮、阳明之浮短,与《伤寒论》平脉法之四时之脉象“冬沉、春弦、夏洪、秋浮”是一致的。它的六脉脉象应该也是《伤寒论》平脉法之四时脉象的展开。然而平脉法四时脉象乃是应四时而收受之气之后天背景之象也,而非直接就是先天四时之象。可扁鹊脉法却直接将后天收受之气之象当成先天四时之象了,这无疑是混淆乃至窜伪。在这里根本不存在什么所谓卫气与营气的脉法的区别。
虽然如此,扁鹊阴阳脉法的三阴脉“细紧”,三阳脉“洪浮”之论之判定却是正确的。
三阴脉紧者,合地气逆旋而敛而升也;三阳脉松者,合天气顺旋而浮而降也。逆旋者紧束,顺旋者松展,此后天背景自然之理也。故正确的六节脉象应为:(如图所示)
相关的导引之证:
附:春秋擂博文:《平脉脉象与后天背景的同一》
《扁鹊阴阳脉法第二》中:三阴脉“细紧”,三阳脉“洪浮”,脉象之紧浮当然和先天四时乃至六时之日之南北回归出入升降的作用有关,但这不等于说“阳时即行或王三阳经之气,阴时即行或王三阴经之气”。因为阴阳五行乃至三阴三阳乃是后天应四时所收受之气耳。后天所收受者恰恰反是:子时之后地气上升,至立夏乃升极而后转为浮散;午时之后天气下降,至立冬乃降极而后转为敛藏。那八风正从之柔与刚之序亦是如此。如果此三阴细紧三阳洪浮之脉象真的如中医人所说是对人体内在五行之气的反映的话,那三阴脉紧三阳脉松的排列规律就应是四季平脉沉、弦、洪、浮的展开,也就是说冬至之后立夏之前乃行王三阴经之气,夏至之后立冬之前乃行王三阳经之气。
圣人曰:“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导引亦然。道艺导引也有藏气六经紧松之象。春秋擂早就指证:那形意五行道艺导引之法,凡三阴之行皆逆缠而“紧束”,凡三阳之行皆顺缠而“松展”。中医人应当看看或者实证实证这些三阴三阳经行的紧松及其所应之时:
钻拳:五指逆缠聚拢,小指一侧内敛紧束,行少阴经,与太极之捋相同,属水,应于冬时;
崩拳:五指逆缠聚拢,拇指贴食指旁而合于中指廉上,无名指中指为之紧束,行厥阴经,属木,应于春时;
横拳:五指逆缠聚拢,拇指合于食指廉,食指拇指一侧主紧束,行太阴经,属己土上达,应于东南春夏之际;
炮拳:五指顺缠舒握,虽然合拢舒握,但小指一侧主外掤松展,行太阳经,属火,应于夏时;
劈拳:五指顺缠舒展,虎口张开,拇指食指一侧主松展,行阳明经,属金,应于秋时;
采裹:五指顺缠舒展(或舒握),虎口张开,中指无名指随下采亦为之松展,行少阳经,属戊土,应于秋冬之际。
或曰:形意道艺不是劈、崩、钻、炮、横,或者劈、钻、崩、炮、横吗?那横不是在炮之后吗?
非也!《黄帝内经》早就明确指出:土不独主时,五运而六气。土分戊己,旺于四季,罗络始终。横拳者,不过是一式两体,裹横对立互用而已,这是春秋擂早就指证的。横拳前手之横,即己土之上升也;横拳后手之裹,即戊土之下降也。横拳之戊己,或者说横拳之裹横,其运行路线完全包罗了前四拳,最后一式横拳不过是对前四拳的总括而已!其实每一拳由起到落都具足了五行,都具足了三阴三阳,而且都是由少阴到厥阴到太阴,再由太阳到阳明到少阳的过程,对此春秋擂早已给出了明确的印证,这里就不再详述了。
西医解剖寸口见动脉,其实那不过是在太阴肺行于上之后所承接的天气,或者说所承接的太阳之敷布而已!这就如同胸中的太阴肺上行之后承接太阳之敷布一样。
很显然,这一逆一顺一紧一松恰恰是大自然“地气逆旋而敛、而升,天气顺旋而浮、而降”在人体中的体现。
也就是说,那人体所收受之藏气乃至六经,其“紧束”之三阴就应以《金匮真言》“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中那六、八所应之时而排列,其“松展”之三阳就应以《金匮真言》“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中那七、九所应之时而排列,而非什么:子时或日旦之后即行三阳经之气,午时或日落之后即行三阴经之气。藏气乃是应四时而收受,而非只运四时而无收受,否则火星上都有六经之排列了。可以肯定,经典中的一些排列不过是直接用先天四时阳阴之序来冒替后天所收受之阴阳之序了而已,对此中医界一定要清醒,不要固执于经典中的表面言论,否则是很难认识到那真正的实相的!
其实,时至今日,一些人并非看不出那古老所传的经典在后人的集结中存在着诸多的冒替、间杂、混淆、乃至自我的悖乱,只是放不下他们的沉重的包袱,在那里继续贪著其事而已!
不要只读书本而没有实证,不要只依据经典而在那里步步推论,那没有真正真实基础的步步推论的理论大厦是站立不住的,即便你在上面修缮的再华丽,最终也是要倒塌的!要在实证上步步莲花步步印证!否则那古老所传的经典乃是人们认识真理实相的障碍,那愚痴的人们都不知道应该信的是什么!
仅供临床参考,非专业人员请勿
试针试药
ID:hnbfdycx

艾御享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