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哲学与人生之关系

文丨冯友兰

哲学与人生之关系(一)

哲学是一个很古的名词,有长久的历史,因此哲学这个名词的意义,也就有了很多。大概说起来,哲学有广狭二义。

就广义的哲学说,我们人人都有哲学,并且全是哲学家。我们对于宇宙,或是人生,都有我们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意见。多数哲学问题,无论哪个人,对之都有他的相当的答案。我们在路上遇着一个人,问他一个哲学上的问题:究竟有上帝没有?他若说有,他就是有神论者;若说没有,他就是无神论者;如果他对于有无上帝都怀疑,那么他就是怀疑论者;他要说他不研究这个问题,他就是存疑论者。这不是各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学吗?

从前有人说:如果打仗,必得先知敌人的军队有多少,但是比这个更要紧的,就是先知道敌人的总司令的哲学是什么,那才不至于上当,打败仗。如果你交了一个主张杨朱哲学的朋友,那么他会一天吃喝玩乐,闹得你不得安宁。至于结婚,更要注意到对方的哲学,才能够有美满的结果呢。王阳明的学生有一天到街上去,回来之后,王阳明问他:你看见什么了?他说:看见满街上是圣人。照以上所说,也可以说,满街上都是哲学家了。这是就广义的哲学说。

若就狭义的哲学说,每一哲学系统有二部分,一部分是断案或结论,一部分是前提和辩论。就像前面说的那个人,你问他:你说有上帝,究竟何以见其有?那恐怕他就不知道了。他是只有断案,而没有前提。这是专门哲学家和普通人不同的地方。主张有神论的专门哲学家,不但说上帝有,还得说何以见其有。主张无神论的专门哲学家,不但说没有,还得说上帝何以见其没有。哲学在教育上的功用。照我的意思有四种,分述于后:

第一,学哲学可以养成清楚的思想。专门哲学家对于一种问题,有他的答案,并且还有所以达到此答案的前提。学哲学的人看了他的答案和前提,除得到新知识外,还可随着他推理辩证,思想就可以渐渐的清楚。哲学书总是不容易看的,非看到哪里,想到哪里,不能懂得。中国人从前主张咬文嚼字,看哲学书也得咬文嚼字,不过从前偏重于修辞方面。如果注意到义理方面,看书咬文嚼字是很有益处的。

第二,哲学可以养成怀疑的精神。学哲学的人,可以看出哲学与其他的学问有点不同,就是哲学上有多数的问题,都有相反的答案。如对于上帝的存在问题,就有许多的答案,全都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我们常读哲学书,可以减少我们武断和盲从的习惯。我并不是说一定没有绝对的真理。如我们作一命题,与真实相合,那命题就是真理,真理有成立的可能。不过我们所作之命题究竟是不是与真理相合,很难决定而已。但是有人说:如果人持着怀疑态度,对于无论什么事情,都不能办了。但是不一定如此。我们不一定对于一个理论有了宗教般的信仰,然后再来实行它。

第三,学哲学可以养成容忍的态度。哲学里面的派别很多,而且每派对于他的主张全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我们对于事物研究了一番之后,虽可自有主张,但也不能说别人的学说完全不对,一概可以抹杀。世上的悲剧,有许多是由于人之无容忍态度造成的。像西洋的宗教战争是也。我们应当知道宇宙是多方面的,不是一方面的,人因其观点不同,故所见亦异。人人都有容忍的态度,才易互相调和,不易有什么冲突。民治主义的精神也在此,少数服从多数之理由也在此。

第四,学哲学可以养成广大的眼界。哲学的对象是宇宙的全体。由宇宙的观点看起来,所谓人世间,可以说小到不可言喻了。有一故事说:美国有一个飞行家,坐着飞机飞出了地心引力以外去了,看见了一个神仙,他就问:某城在什么地方?那神仙说:不知道。他又问:美国在什么地方?神仙答:没有听说过。他又问:亚美利加洲在什么地方?神仙说:也不知道。又问:地球在什么地方?神仙也说:不知道。最后他问:太阳系在什么地方?神仙说:等着我给你查一查。就拿一张图,看见有一个小点,旁边写着太阳系三字,才知道太阳系在宇宙中也不过是一小点,何况小而又小的某城呢。

从宇宙的观点看,人世间的成败祸福,皆无可注意的。能有这种眼界者,即如《庄子》上所说:“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如果人人能够如此,世界上争权夺利的悲剧,或者可以少演几次。有人说:如果人人都照这种观点看起来,恐怕人类就没有了,没有人类,或者还许更好,也未可知。不过按一方面说,我们要有这种眼界,不但可以做事,而且更能做事。如果未曾在台上讲演过的人,初次上台讲演,恐怕有错误的地方,但是愈怕有错,错处更多。如人做事恐怕失败,但是愈怕失败,他是愈失败。如他能视成功失败为无关重要,他成功的希望,还可更大一点。

哲学与人生之关系(二)

“哲学”与“人生”,可以说是很有关系,也可以说是很没有关系。所谓对于人生没有关系,是说对于我们的行为,有没有影响,或者再确切点说,有没有直接重大的影响。

所谓“哲学”是一个很宽泛的名词,其中包有很多的部分,犹之科学中之包有物理化学等。哲学里边有几部分,可以说是对人生没有直接重大的关系;有几部分可以说是对人生有直接重大的关系。譬如逻辑(亦称论理学)对于人生,可说是没有直接重大的关系。其中有些道理,若专就实用观点看,似乎是没有什么价值。如普通逻辑所讲的同一律吧,“甲是甲”。如果甲是甲,甲就是甲。这话可以说是一定不错,但由实用的观点看,就无甚价值。再如说“桌子不能同时是桌子又是非桌子”这话在实用的观点看,也并没有什么价值。

所以,有几派哲学,因特别注意人生方面,就不注重逻辑。如中国前几年流行的“实用主义”即是如此。实用主义所讲试验逻辑,实是一种试验的方法,并非逻辑。又如中国哲学,向亦注重人生方面。所以逻辑在中国哲学里,可以说是没有。从此看来,逻辑对于人生,即对我们的日常行为,是没有直接重大的影响的。

“知识论”(亦称认识论)对于人的日常行为,亦无多大影响。例如说现在这个桌子,究竟是不是真有等问题。有些人说,我们闭上眼睛,不看桌子,桌子就是无有了;有人说我们虽闭上眼睛,桌子总还是有。但无论哪一种说法,对于我们日常行为,可说是没有什么大的影响。有的哲学家以为太阳明天出来不出来,就不敢说一定。因为我们以为太阳明天一定出之说,无非靠过去经验。但若只靠经验,则在过去是如此者,不敢必其在将来亦如此。但是这样怀疑,对于日常行为,仍没有直接的影响。虽从理论方面我们不敢断言太阳明天一定出来,但是我们今天该怎样,仍是怎样。信了某哲学家之说,生活上无甚变化;不信它,也没甚变化。所以,有些哲学,对于认识论,即不注重。例如中国哲学,即只注意人生方面。其中逻辑,固然可以说是没有。认识论,也可以说是没有。

哲学中有一部分是对于人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直接重大的影响,举出了上边两个作例,别的自然还有。

可是,哲学中的另一部分,对于我们人生,即日常生活,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有些道理,我们不信它,我们的生活是一个样子;信了它,就会立刻变了个生活的样子。最显明者为宗教。

大概大的宗教中,都有一种哲学中的“形上学”作为根据。这形上学对于人生,就很有关系。每个大宗教里边,都讲的有宇宙如何构成,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都有一种讨论、解决和答案。这许多答案,我们相信与否,对于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如佛教即有一很精深的形上学,也就是哲学上所谓“唯心论”。它说“万法唯心”,一切皆本于心。人有那个真心,但他不觉有真心,这就是所谓“迷”。因为有“迷”,所以生出了我们的身体及山河大地。我们的身体及山河大地,都是心的表现。因此,人一生出,就有了许多问题。如“生、老、病、死”,四种苦,无论何人,都不能免。

如欲免此人生诸苦,其方法可就很不简单。旧的自杀方法如上吊、投河。新的方法,如喝安眠药水等等,均解决不了问题。照佛家说,我们死了,并不算完。我们原来之所以有这个身,乃因有个“迷”。今虽取消此身,如仍有这个“迷”,则仍然可以有个身。因此就有了出家、修行等办法,以求根本解决这个“迷”。这些道理,你信它或不信它,在行为上就有了很大的区别。不信它,是一个方法生活。如果信了它,你就会根本改变一个生活的样子,完全和先前不同的一个样子。这对于人生,即日常行为,是很有关系的。

此外,哲学中的另一部分,即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对于人生日常行为,也是有直接重大的影响的。在历史上,我们的社会,已有过很多的改变,才变到现在的地步。它每一个改变,都有一个新的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作领导。就是直到今日,亦复如此。关于这一点,有人说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仅系社会状况的反映。像镜子里面的影子,并没有什么力量。我想这话有一半对,有一半是不对的。即说政治哲学及社会哲学是社会状况的反映,是对的;但说他没有力量,是不对的。我们走到某一个地步,我们才能看见某一地步前面的一些东西,这是当然的。

譬如因为我们的社会,是在现在的历史阶段,我们才会有现在的社会理想。在游牧时代,无论如何不能有很高的社会理想,这是不成问题的。不过社会理想既已形成了一种理想,就会有一种力量,形成一种运动。还有一种人说社会改造之成功,并非出于一二人的理想,乃是群众处在某种环境之下,不能生存,感觉到改革的需要。必需如此,才能成功。这是很对的。

但也不能因此就轻视理想之重要。群众不感改革之需要,虽强行一种理想,亦必归失败,这是真的。但只有群众的需要,而无理想之指导,则其行动是盲目的,亦必不能成功。我们固然相信理想是环境所产生,非一二人凭空想出。但既有此理想,它还可以领导人们去改造环境。有两句老话:“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若把英雄二字,换成理想二字,即“理想造时势,时势造理想”,这话很不错的了。这一点,现在人,可以说都很感觉到。不管其政见之左或右,主张保持现状或改变现状的那一派,他都感觉到一种政治社会运动,非有一种政治社会哲学作根基不行。

说到此处,就又说到我们常说的“死哲学”与“活哲学”之不同了。什么是活哲学呢?能成为一种力量,领导人的行动的即是;反此,就是死哲学。或者它前亦会是活过,但今已成一二人的空话了。

我们还可以连带说及所谓新哲学和旧哲学的问题。究竟有没有新哲学,即能不能凭空生出来一种与旧的全无关系的哲学呢?也许将来会有超人出世,创了出来。但这可说是没有的。其实,无所谓全新的哲学。新的哲学中亦有旧的分子。不过能把旧的和现在的知识、环境,连成一片。能如此者,就是新哲学。不能,即不是。

从以上所说,我们可以知道,哲学中有几部分,对于人们的日常行为是很有影响的。如刚才所说的有许多道理,我们信它或不信它,我们的行为,可以有大大的不同。

再总起来说,哲学里有一部分对于人生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有一部分,有直接的关系。有一部分对于日常行为,不生直接重大的影响;但是有一部分,则生直接重大的影响。所以有些人说,譬如出兵打仗,对方的器械兵力,固属我们所要知者;但其总司令是持怎样的哲学,也是我们要知的。再如出租房子,房客能否拿得出租钱,房东固然要知道;但其持着怎样的哲学,房东也要知道。如果房客持的是如《列子·杨朱篇》所说的哲学,他一定会把你的房子住得乱七八糟。这是就哲学之与人生有关系说的。

还有人说哲学毫无实用价值,只是用一些很好看的字眼,说些没意义的话。这两方面话,都有些道理。实际是:哲学里头有一部分是与人的日常行为即人生,有直接重大的关系;有一部分没有直接重大的关系。哲学乃是一个总括的名词。

◎本文摘自《冯友兰哲思录》,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相关推荐

  • 语言的幻象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随看随想 本文是英国哲学家 维特根斯坦 的< 哲学研究 >的节选,维特根斯坦是英国语言分析哲学家,他的名言是"对那些我们无法言说的,我们应该保持沉默&quo ...

  • 改变人生的30个哲学道理,悟透就是赢家

    改变人生的30个哲学道理,悟透就是赢家

  • 言说与不可言说之间:读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言说与不可言说之间 --读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维特根斯坦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能跟他并肩的,可能也就海德格尔了.两位哲学家有个特别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在非哲学领域同样很有名,甚至 ...

  • 闲言碎语(五十一)

    抽象能力人人有,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但如果不经过系统的哲学训练,也就是系统反思,我们的抽象能力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于是我们就只能是偏重于物质性--类似于行尸走肉--的半成品人,而非理想意义上更富思想 ...

  • 冯友兰: 哲学与人生之关系

    文丨冯友兰 哲学与人生之关系(一) 哲学是一个很古的名词,有长久的历史,因此哲学这个名词的意义,也就有了很多.大概说起来,哲学有广狭二义. 就广义的哲学说,我们人人都有哲学,并且全是哲学家.我们对于宇 ...

  • 哲学大师冯友兰名言,带你用哲学驾驭人生

    哲学大师冯友兰名言,带你用哲学驾驭人生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人生的四大境界

    冯友兰认为哲学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是人在做某事的时候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他在做,正是因为这种觉解使他的所作所为有了意义,各种事情各种意义, ...

  • 《哲学与人生》的读书札记

    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苏格拉底 引子 "中医" 可能是一个容易引发绝交的话题,在"穴位注射微量苯酚的李神医"声名鹊起的时候,一个在疫情期间坚守武汉至 ...

  • 梁实秋的人生哲学: 人生贵适意,何不笑凭栏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学者.作家,是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尤其以其隽永散文享誉海内外. 他的作品向来平淡冲和,充满家常趣味,前些年<雅舍小品 ...

  • 【学点哲学】人生最高的追求,是不求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学点哲学] 人生最高的追求,是不求 生命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因此,人很难说出这样的话:"我不求什么." 可是打拼久了,世情却越来越洞明:有 ...

  • 自在哲学:人生一世,不过就是安顿自己的身心

    人活一世,忙忙碌碌,所作所为,究竟是为了什么? 仔细想想,答案其实非常简单:无非是安顿自己的身心.再扩大一点,就是安顿家人的身心:有的人能力大一点儿,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安顿身心. 概而言之,人生的意义就 ...

  • 【学点哲学】人生“九不过”,句句有天机!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学点哲学] 人生"九不过",句句有天机! 01.衣不过暖 季节不相同,穿衣要改变, 过暖易感冒,过冷易受寒, 夏不穿太多,冬不穿太短, 一年 ...

  •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