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籍三国名人:襄汾县三人,洪洞县五人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在汉末三国时期属于并州刺史部。据不完全统计,籍贯为如今临汾市的三国名人共有八位。其中,襄汾县三人,洪洞县五人。
襄汾县的三位三国名人出自同一家族——贾氏家族,分别名为贾逵、贾充和贾混。贾逵,字梁道,生于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早年步入仕途,在河东郡担任郡吏,因表现突出被晋升为绛邑县县令。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袁尚麾下大将郭援、高干等人率部攻打河东郡,该郡大部地区失守。贾逵镇守的绛邑县抵抗不住,只得开城投降,被郭援囚禁在壶关,最终被游侠祝公道所救。曹操挥军收复河东郡后不久,贾逵被任命为渑池县县令。到了献帝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贾逵又担任了司徒府掾属、议郎、司隶校尉参军等职。
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关中之战爆发。曹操率领大军途经弘农郡时,深感该郡的重要性,让尚书令挑选合适人选担任该郡太守,荀彧向曹操推荐了贾逵。经过一番交谈,曹操对贾逵的才能非常欣赏,便任命贾逵为弘农郡太守。不过,贾逵在职期间却因私自逮捕并重伤屯田都尉被罢官免职。但在不久后,曹操又亲自下令,将贾逵调至丞相府担任主簿一职。数年后,贾逵又被晋升为谏议大夫。
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病逝,贾逵负责丧事办理。贾逵当机立断,呵退企图抢夺继承权的越骑将军曹彰,令曹丕得以安全继位。曹丕称帝后,对当年贾逵的举动非常感激,先后将其任命为魏郡太守、丞相主簿祭酒、豫州刺史、建威将军等职。魏明帝曹睿继位后,对贾逵亦信任有加。
曹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石亭之战爆发。曹魏大司马、扬州牧曹休贪功冒进,在石亭遭遇东吴名将陆逊伏击,十万大军陷入重围,伤亡惨重。危难时刻,贾逵率部赶到夹石地区,成功迷惑陆逊并救出了曹休,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曹军的兵力损失。谁知曹休为了推卸责任,竟然责怪贾逵救援不及时,并向魏明帝曹睿上表弹劾贾逵。幸好曹睿明察秋毫,并没有处罚贾逵。不过,贾逵却因此事愤愤不平,于同年病逝,时年五十五岁。
第二位贾氏家族成员名为贾充,字公闾,是贾逵的长子,早年担任过尚书郎、黄门侍郎、典农中郎将等职,并成为司马昭的心腹。曹魏正元二年(公元252年),司马师在洛阳病逝,贾充迅速稳定洛阳局势,为司马昭平稳接掌权力铺平了道路。司马昭执掌朝政后,将贾充晋升为大将军司马、右长史。曹魏甘露二年(公元257年),诸葛诞在淮南起兵作乱,贾充随司马昭一起参战,并献计攻陷诸葛诞老巢寿春,为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他也因此再度获得晋升,被任命为中护军。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不满司马昭专权的皇帝曹髦率众冲出皇宫,杀向司马昭府第,遭到贾充、成济、成倅等人的拦截。在贾充的授意下,成济刺杀曹髦,引发朝野震动,众多大臣要求严惩杀死曹髦的凶手。迫于压力,司马昭不得不将成济、成倅处死,但不但没有处罚贾充,还将其封为安阳乡侯,统率京城驻军。司马昭病逝后,贾充又成为司马炎的心腹,成为西晋帝国的开国元勋,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病逝。最后一位贾氏家族成员名叫贾混,是贾充的弟弟。与哥哥贾充一样,贾混早年在曹魏帝国任职,并见证了曹魏的灭亡和西晋帝国的建立。西晋建国后,贾混被封为永平侯,历任宗正卿、镇军将军、城门校尉、侍中等职,卒年不详。
与襄汾县这三位名人均为文臣不同,洪洞县的五位三国名人都是驰骋疆场的悍将。在这五人中,有四位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白波军将帅,分别名为杨奉、韩暹、胡才和李乐。四人均在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随黄巾余部郭太在白波谷一带起兵对朝廷对抗。但在数年后,杨奉脱离白波军,转而投靠董卓残余势力李傕、郭汜集团。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杨奉与李傕、郭汜反目,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在此期间,杨奉派人与韩暹、胡才、李乐等白波军旧部联络,三人率部协助杨奉击退了李傕、郭汜等人的进攻。
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杨奉、韩暹等人终于将汉献帝护送至洛阳并控制了汉末朝廷。但在不久后,杨奉、韩暹等人出现内讧,曹操趁机进入洛阳,并在不久后将汉献帝迁至许昌。此后,杨奉、韩暹在与曹操的较量中大败而归,胡才、李乐二人回到河东郡,杨奉和韩暹带着残部投靠了淮南割据势力袁术集团。
杨奉、韩暹、胡才和李乐四人的结果不尽相同。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杨奉、韩暹奉袁术之命攻打徐州。二人阵前倒戈,归顺吕布,导致袁术惨败。但不久后,杨奉和韩暹二人被刘备杀死。胡才和李乐回到河东郡不久,胡才被仇家所杀,李乐则在数年后病逝。
第五位洪洞县三国名人可谓是临汾市籍三国名人中名气最为响亮的,他便是大名鼎鼎的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徐晃,字攻命,徐晃早年在河东郡担任郡吏,后来成为杨奉手下的骑都尉,后来又成为曹操麾下的一员战将。徐晃战功显赫,曾在徐州之战、官渡之战、关中之战、襄樊之战中屡立战功,数次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人物,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徐晃历任裨将军、偏将军、横野将军、右将军等职,于曹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病逝。
参考书籍:《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