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绝句·堤上行三首(其一其二)·刘禹锡

《堤上行三首(其一其二)》   [中唐·刘禹锡·七绝]
其一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其二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堤上行三首(其一其二)》,《堤上行三首》大约写于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治所在今重庆奉节县)到和州刺史(治所在今安徽和县)时,即公元822年(长庆二年)到公元824年(长庆四年)。
其一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酒旗相望着在大堤的上头,堤下船连船,堤上楼挨楼。
樯(qiáng):原指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引申为船。
在(长江)大堤上,(各色)酒楼的旗帜到处都是,而堤下都是连排着的船,堤上则是连排的酒楼。
首联诗人描写了当时大堤上一个商业区的热闹场景。
由此也可以看出,尽管已经是中唐时代,经济也仍然非常发达。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天色将晚,行人急忙争渡,桨声幽轧轧,船儿满中流。
幽轧(yà):划桨声。中流:在水流之中。
天色将晚,行人(急着回家,所以相互)争渡(想让自己先上渡船);划桨声声溢满江水之中。
渡口此处,简直是百舸争流,显示着唐代轮渡业交通的发达。这再次彰显大堤商业区的繁华热闹。

《堤上行三首(其一)》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平起首句押韵【平水韵:十一尤】七绝诗。

其二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江南江北同望波浪江烟,入夜行人还对歌在江边。
烟波:烟雾苍茫的水面。
入夜时分,江南江北宽阔的江面上烟雾苍茫,但两岸的行人还在相应对歌。
首联描写入夜时分,长江两岸的行人对歌的场景,实则侧面描写了百姓的安居乐业。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桃叶歌》表达了爱情,《竹枝词》诉说着哀愁,水流和月光无穷无尽哟,恰似歌声中的情感绵绵。
桃叶:乐府歌曲名。这里借指民间流行的表达爱情的歌。竹枝怨:《竹枝词》诉说哀怨。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刘禹锡把民歌变成了文人的诗体。这些民歌中有一些情歌,但多表达怨苦之情。夔州一带,是竹枝词的故乡。月明:月亮光。
(那对的是什么歌呢?)传情的《桃叶歌》和哀怨的《竹枝词》,(这歌声啊,恰仿佛是缠绵的)水流、无穷无尽的明月光......
《堤上行三首(其二)》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平起首句押韵【平水韵:十一尤】七绝诗。按平仄要求,“竹”应平,“枝”应仄。
从以上两首七绝可以看出,诗人偏爱民间民俗的物事,以及民间的民调民谣。也因此为我们保留下来了中唐时代的民俗文化、社会形象。

《堤上行三首(其一其二)》这两首七绝诗,描绘了江中商船来往不绝、江边居民安居乐业的兴旺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派兴旺景象的赞美之情。

附录:堤上行三首

其一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其二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其三

春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

日晚上楼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