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老乡,你在北方还好吗?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土人情、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欢迎投稿、交流。微信:37096414   QQ:652371646

昨天,微信上和在北京的堂姐聊了聊。

两个月前,堂姐刚去北京,姐夫一个人在通州做麻辣烫,忙不过来。

此前6、7年,堂姐一直在老家县城,照顾两个上学的孩子。

女儿上小学,儿子高中。

堂姐初中辍学后,就外出打工了,广州、浙江……反正一直在外谋生。结婚生子,孩子断奶后就放在老家乡下的爷爷奶奶带。

十多年前,堂姐又有了一个女儿,这次她决定自己带,一是婆婆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二是随着儿子渐渐长大,越来越不服爷奶管教,学习也跟不上。

等到女儿要上学了,儿子也快初中了,为了子女的教育,堂姐从广州带着女儿返回老家。

她把乡下上学的儿子转学到城里,女儿托人也上了二小,专心带起了孩子。姐夫则一个人去了北京。

在县城生活,一切都是纯粹的消费,两个孩子上学,加上日常开销,人情礼物,仅靠北京卖麻辣烫的姐夫是很吃力的,所以,堂姐一直想在照顾孩子之余,在县城谋一份业。

然而,老家县城这样的机会很少,七八年里她琢磨过开店、给人打零工……不是失败,就是待遇差,县城的工作不是几个小厂、就是给人看店,普遍工作时间长,待遇差。

后来她进入超市当了售货员。

一开始,其实她不想去超市的,工作时间太长了,每天长达10多个小时,经常连中午一顿饭都做不了,而且除了过年当天和大年初一,常年无休。

但最终她还是去了,你不干,县城有大把类似闲人等着干!

售货员基本工资很少,靠卖货比例很低的提成,也没有五险一金,平常月份工资也就2千多。

白天一天基本都在超市,一天9小时,经常需要加班,就是12个小时。只能早晨把午饭做好,孩子回来自己热一热。

每次逢年过节回老家,我都去那个超市,能看到忙碌的堂姐。记得她说,一开始一整天站下来,回家腿都肿了,后来也就习惯了。

去年腊月底,她邀请我们一家去她才买的新房子吃饭,电话里完全说不出来声音,腊月超市购物的人超多,天天加班,叫卖、给顾客介绍,几天下来,她嗓子噎的不能说话。

这些,都是我能看到的,堂姐生来乐观、豁达,很少听到她诉苦。

我们是一个曾祖父出来的本家,下面这一辈的堂兄弟姐妹很多,小的时候,她大些,总会带我们这些小弟弟小妹妹玩耍。

后来,她和家里的三个姐姐出来去广东打工比较早,后面的堂兄妹相继不少也去了,她总是以姐姐身份来照顾,我们都亲切的叫她“红姐”。

再后来,兄弟姐妹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天南海北,各自谋生,很多都难得一见,尤其是嫁了人的堂姐们,基本断了联系。只有红姐,依然保持着联系,每年还会见面。

我以为她会在县城坚持陪女儿读到初中,不成想,还是去了北京。

国庆逢亲人离世,在老湾碰到一面,简单聊几句就各自散了。得知她已辞职,很快就会动身。直到近日,北京发生了人尽皆知的事情。我想起了才去北京的红姐。

微信里,红姐说,现在住的地方还没有问题,但生意已是苟延残喘,村边的市场已关,很多人走了,自己的麻辣烫摊子还在偷着出,但是生意一落千丈,一天只买两三百。不知道住的地方会不会有问题,也不知道生意还能坚持多久。

我问:“你为啥还是去了北京哩?”

“超市工作时间太长,也没有周末,孩子也顾不上多少,跟我不在家强不多少;关键是每个月那点工资,还不够日常开支,买房子也欠了一笔债。

同样的劳动时间,来北京干,至少能多挣点钱,你外甥也马上大了,花大钱的时候在后头。”

“县里做生意的路子没有嘛?”

“难,街上尽是写着转让的店铺,能找到的工作也少,待遇也不正规。我这个年龄,又没有多少文化,更难找了”

“不是在家待不下去,谁愿意抛下老的、小的,来这受罪,能在家里挣钱,能挣一半,我们也不会出来了,我们都快50了!”

红姐微信语音发过来的,后面的这些话,我感觉她有些凝噎了。

“你怎么打算?”

“能怎么打算,原来你姐夫一个人干,没人帮忙,生意一般,我来了后,生意还可以,还制了一些东西,原想好好干几年的,现在也不好说走就走,制的东西花了一万多,也带不走,我又才来,只能做一天看一天……”

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堂姐,自己看起来读了那么多书,在这个时候,一点也帮不上她。

北京是我太熟悉的城市。我的父母90年代40多岁时候,为了谋生,培养我们上学,也是去了北京做早点,炸油条、卖盒饭……

一干就是10年,被北京地痞暴打,被城管砸锅、掀摊子,被无赖老乡团伙敲诈,被联防抓到昌平……

受过的苦,受过的罪,受过的欺凌,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现在爸妈不愿再提,我也不忍碎读,不愿提笔回忆。

亲朋好友在北京干过或依然在北京的就太多了,30多年来,他们背井离乡,候鸟一样往返南北,一茬又一茬的人,在那里找一口饭吃,极少看到有主流媒体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

就如同北京繁华街头无名的行道树叶,绿了黄,黄了绿,装点了街头,直到有一天,有人发现曾经的绿叶黄了,留在的地上,影响了市容,必须“秋风扫落叶”。

父母离开北京20年了,他们一直说现在在北京搞小吃的人,境遇比他们那时候好多了。

可能吧,至少再没有他们那个时代,谁都可以欺负外来做小生意农民的环境,也不会再有被人打了,被车撞了,像他们那样老实到报警也不敢,去医院也不舍得,自己默默承受的农民。

也至少,能在朋友圈,在网上,能看到大小媒体,对初冬北京发生在外地人身上的事情,各式报道和描述,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媒体铺天盖地对这一群体的关注。

也能看到有关部门对此事的回应……但愿这是一种进步!

微信聊到最后,红姐说她要去菜场准备当天的麻辣烫食材。

我想了想,回了一条信息:

红姐,不要太过担心,整改过后说不定有所纠正。要是真待不下去,欢迎你明年来我这里,我帮你一起找地方,这里厂子多,做麻辣烫,吃的人也很多……

这是我唯一能提供的“帮助”,但愿能宽慰一下寒冬里红姐的心。

最后道一声:老乡们,你在北京还好吗?

往期精选

◆ 又到了赶喜子的季节!罗山的这些婚俗你还记得吗?

◆ 朱堂天桥,将打造信阳第二个“郝堂”,震撼航拍!

◆ 寻访“三国蜀相”费祎故里——罗山庙仙费家塆!

◆ 走遍豫南丨探秘鄂豫边界秘境——鸡笼山!

故乡的母亲河——竹竿河!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论坛交流

苹果手机赞赏专用

(长按上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