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沿革赏《上山采蘼芜》诗

一君木子

上山采蘼芜

佚名 〔两汉〕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评析

《上山采蘼芜》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徐陵辑)卷一。是一首写弃妇的诗。全篇是弃妇和故夫偶尔重逢时的一番简短对话。诗中出现了故夫、弃妇和新人三个人物,新人没有出场。但从故夫和弃妇的对话里,可以明显地看出故夫和弃妇久别后再会的互倾衷肠中流露出的内心痛苦。故夫的念旧从侧面反映出弃妇是一个美丽勤劳的女子,她的被弃是一个悲剧。此诗是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思想内容的叙事短诗,后人常拿它与《诗经》中的《卫风·氓》、《邶风·谷风》等媲美,和汉乐府民歌中的《白头吟》、《怨歌行》等名篇并提。

 

注释

蘼芜(míwú):是一种香草,叶子风干后可以做香料。古人相迷妇人常接触蘼芜可使妇人多子。

长跪:指直身而跪。古时席地而坐,坐时两膝据地,以臀部著足跟。跪则伸直腰股,以示庄敬。

故夫:指前夫。

新人:指新娶的妻子,相对先前的妻子而言。

颜色:指容貌、姿色。

姝:好之意,不仅指容貌。当“新人从门入”的时候,故人是丈夫憎厌的对象。但新人入门之后,丈夫久而生厌,转又觉得故人比新人好了。这里把男子喜新厌旧的心理写得淋漓尽致。

手爪:指纺织方面的技巧。

  閤(gé):指旁门,小门。新妇从正面大门被迎进来,故妻从旁边小门被送出去。一荣一辱,一喜一悲,尖锐对照。这两句是弃妇的话,当故夫对她流露出一些念旧之情的时候,她忍不注重提旧事,诉一诉当时所受委屈。

缣(jiān)、素:都是绢。素色洁白,缣色带黄,素贵缣贱。

匹、丈:都是古代度量单位。一匹长四丈,宽二尺二寸。

不如:指比不上。

韵译

妇人登上山去采蘼芜,

下山时偶遇前时丈夫。

妇人便长跪问其旧夫:

“你的新妻与你是何如?”

“新入门妻虽说是也好,

与你相比不若你暖姝。

美貌虽然都是很靓丽,

纺织技巧与你是不如。”

“新人你从大门娶家入,

故人我从旁门悄离去。”

“新人她只会是织黄缣,

你却能够织素贵白绢。

她织黄缣日织只一匹,

你织白素五丈还有余。

拿黄缣与白素来相比,

我现时的新人不如你。”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颇有独到之处。作者不是像《国风·邶风·谷风》那样采用如泣如诉的怨愤之语出之,也不是像《卫风·氓》那样采用回忆倒叙的方式出之,而是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巧遇场面,采用对话的方式来揭示一对离异之后的夫妇的心理状态和各自的感受,从而鞭挞了喜新厌旧者的灵魂,批判了不合理的封建夫权。诗用叙事之笔开头:“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从“故夫”一词,可以知道“采蘼芜”的主语是弃妇。古人认为佩蘼芜可以多子。弃妇于此物本无所用,而现在上山采摘,暗示她已经再婚。在她满载而归的时候,碰巧遇到了“故夫”。巧遇时的情状如何,诗中没有直说。但“长跪问故夫”一语,侧面说明“故夫”的脸上颇有几分惭悔之色。若是怒目相向,则弃妇就决不会“长跪”相问了。弃妇被无端遗弃,缘“故夫”的喜新厌旧,所以这次巧遇,她倒要故意问问新妇的情况了。“复何如”,犹言又怎样,话中不无谴责之意。“故夫”于惭悔之余,不得不以实情相告。“新人虽言好”,尚属自我解嘲语,忸怩之态可掬;“未若故人姝”,才是真切语,懊悔之情如见。“颜色类相似”句,活画出喜新厌旧者的心理。当初弃妇被逐,自是“颜色”不如“新人”之故。而“新人”入门既久,渐成旧人;弃妇转嫁他人,已成他家“新人”。“故夫”以喜新厌旧之目光视之,转觉己之“新人”,与已成他家“新人”之弃妇,颜色无复区别,岂止无复区别,从“手爪不相如”一句,知“新人”亦已招厌。“新人从门入”两句,余冠英有精辟的分析:“两句必须作为弃妇的话才有味,因为故夫说新不如故,是含有念旧的感情的,使她听了立刻觉得要诉诉当初的委屈,同时她不能即刻相信故夫的话是真话,她还要试探试探。这两句话等于说:既然故人比新人好,你还记得当初怎样对待故人吗?也等于说:你说新人不如故人,我还不信呢,要真是这样,你就不会那样对待我了。这么一来就逼出男人说出一番具体比较。”(《乐府诗选》)这段分析,从语言环境和人物心理两方面揭示了文字之外的丰富的潜台词,因而是耐人寻味的。

“新人工织缣”以下六句是故夫从新妇的女工技巧不及前妻,怨“新人不如故”。这六句具体比较,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一般来说,女子被休弃,总是要蒙受恶名的。古时有所谓“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的“七出”之条(参《大戴礼记·本命篇》)。这位妇女的被休弃,看来与七条都不沾边,因此最合理的解释是男子的喜新厌旧。喜新厌旧者要抛弃妻子,可以随便找个什么理由,如手脚笨拙,劳动偷懒之类。现在通过“故夫”自己的口来与“新人”作比较,说明弃妇手脚不笨,劳动并不偷懒,这就使弃妇蒙受的恶名完全被洗刷了。诗写到这里已表现出她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再者,喜新厌旧心理在封建社会中是具有普遍性的。这种心理所以能在男子身上发展到无所顾忌地赶走妻子、另寻新欢的地步,不能不说是封建制度赋予男性以夫权的结果。此诗特意让男子自述其行为的乖张无理,实际上是对封建夫权的不合理作了揭露和批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最后六句的男子比较之词,不仅使弃妇的形象变得丰满起来,而且全诗的主题思想也深化了。另外,截取巧遇场面虽适宜于描写眼前事,却不易展示诗中人物与事件的过去和未来;而篇末让男子作一比较,不仅弃妇过去的生活情况、劳动态度与所遭不幸,一切了然,而且连“新人”今后将遭受何种命运,亦可大致预见。故此种匠心安排,使时空领域大为开拓,而作品的容量亦有逾常品了。

作者

《上山采蘼芜》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作者是两汉的无名氏,具体是谁人无法考究。王夫之《唐诗评选》涉到此诗:诗则即事生情,即语绘状,一用史法,则相感不在永言和声中,…。 此《上山采蘼芜》一诗所以妙夺天工也。

注:本人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网络未著名文章,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急速纠正)

(0)

相关推荐

  • 古诗中的“渣男”:从诗经、汉乐府,到唐诗……

    从<诗经>开始,中国古典诗歌中就有一类反映妇女被抛弃的不幸命运,及其凄楚哀怨的内心情感的作品,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弃妇诗". 这些诗歌往往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弃妇形象,她们大 ...

  • 古诗沿革赏《度大庾岭》诗

    古诗沿革赏<度大庾岭>诗 一君木子 度大庾岭 唐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评析 <度大庾岭&g ...

  • 今天我写了一首宋之问的《度大庾岭》,这首...

    今天我写了一首宋之问的<度大庾岭>,这首诗历来被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佳作之一.全诗感情真挚,章法严谨,呈现出自然而流动的韵律之美,描绘出一个逆境中人从黯然神伤到满怀希望重返长安的细腻情感变 ...

  • 唐 宋之问《度大庾岭》今韵

    唐 宋之问<度大庾岭>今韵 一君木子 度大庾岭 唐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评析 <度大庾岭& ...

  • 古诗沿革赏《上邪》诗

    一君木子 上邪 汉 佚名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评析 <上邪>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西汉时诗歌不发 ...

  • 古诗沿革赏《渡河北》诗2

    古诗沿革赏<渡河北>诗2 一君木子 渡河北 南北朝 王褒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评析 这首诗是王褒渡河北上 ...

  • 古诗沿革赏《渡河北》诗

    古诗沿革赏<渡河北>诗 一君木子 渡河北 南北朝 王褒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评析 这首诗是王褒渡河北上所 ...

  • 古诗沿革赏《短歌行·对酒当歌》诗

    古诗沿革赏<短歌行·对酒当歌>诗 一君木子 短歌行·对酒当歌 汉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 ...

  • 宋之问[唐代诗人,作品《度大庾岭》]

    宋之问 唐代诗人,作品<度大庾岭>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唐高宗上元 ...

  • 看图识唐诗(995)宋之问·度大庾岭

    宋之问·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我离开了京城正在度过大庾岭, 停轺一望家.停下车子回首遥望自己的故家. 魂随南翥鸟,魂魄追随着往南飞翔的鸟儿, 泪尽北枝花.眼泪流尽于岭北枝上的梅花 山雨初含霁,山间连绵 ...

  • 《唐诗选读》之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

    题大庾岭北驿427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 大庾岭:今江西大庾岭.岭上多梅花,又称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分界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