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廉吏双璧:一个是于成龙,另一个就是涉县的崔进修

崔朴斋,涉县固新人氏,皇清敕授文林郎朴斋姓崔名进修字冠经号朴斋,生于嘉庆六年(1801年),卒于咸丰二年(1852年),享年五十二岁。

朴斋出自农家,先祖三代以农为本,勤劳朴素,为人诚实。公幼聪慧过人,身强体健,并勤于劳作耕耘。其学奋发有为,注重实践,领先他人,且不骄不燥。待人谦恭,和睦乡邻。生活节俭,日食粗茶便饭,从不特殊。品学兼优,时为本地之人杰。

崔公二十五岁补博土弟,为子员。乙未年考中进土,授知县签,赴任广东镇平、永安、惠来、增城、东莞诸县。正值其建功立业,施展济世才能之际,却积劳成疾,死于东莞任上。病危时索笔疾书:“世既不用我,何必要生我。世既要用我,何必早死我。细想我一生,只算没有我。”当日即殁。可惜,国家失去一位有用之材。轻车灵棺,展转二年回归故里(故县)别无他物。清贫如洗,可歌可泣。

崔公在任时,殚精竭虑,为确保一方平安为己任。初赴广东,看到当地民风恶薄,社会秩序混乱,不及北省。慨然提出以教育为先劝善为道。经常深入民间,体察民情,采风问俗,广交朋友。如若事出,必登近其人,反复训戒,以理服人,而不空言塞责。并刊板示喻,改恶从善者光荣。至有不少乡民,途归正道,守法从善。

为确保民众安宁,对于那些亡命、巨猾的水贼匪首则必以除恶务尽而为之。为彻底肃清匪盗,在乡中招募勇武者百余人,经严加训练成为招之即来,战之能胜之旅。每次出击,公必亲往,先于土卒,屡屡获胜。广泛赢得了乡民信任和赞誉。如在惠来时盗“杨臣”率数十人,时常剽窃沿海村镇,出没无常。公派干勇潜入其内,待掌握敌情后,发动民众围追堵截,公率队予伏海河鱼船之内,大获全胜。生擒盗贼四十余人。对愿改恶从善,投首自新者放归故里,少数顽固者,惩之示众。收到了辖区内再无盗之效果。

公为民不辞劳苦,凡事出必亲赴现场,力求就地解决。如初到东莞县,陈、肃两村聚众数千人攻杀对垒,铳炮声震天地。随行吏畏,公却毅然挺身而出。擒首祸者数人归署,法更、民众赞曰:“公,真乃胆略过人。”由于及时制止了械斗,并处理得当,以文约形式界定,陈、肃两村和睦为邻,化干戈为玉帛。

当时,朴斋辖区之内,社会秩序井然,民众安居乐业。时有上封李廉来访,众皆赞曰:“崔公是个好官,兹如父母。”知府徐公得知,委以重任。不料朴斋却染病东莞,不日逝世。两广大帅叹曰:“若有朴斋跃马军门,报国夙愿岂不更快”。

济世奇才,两袖清风,倚棺归里,实为民人之不幸,国家之损失。

说明:

此资料由固新村志编委会根据有关资料整理,高建民供稿。如果产生赞赏收益,一律归原作者左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