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神经沉降征 - 提示腰椎管狭窄症
Barz 等于2010年首先提出马尾神经沉降征(Nerve Root Sedimentation Sign)的概念。一般马尾神经在磁共振横断面上的形态分为两类:正常情况下马尾神经悬浮于脑脊液中,仰卧位时神经束由于重力因素沉降到椎管背侧;如果仰卧位时,马尾神经仍然悬浮于硬膜囊内,则为马尾神经沉降征阳性。
图示:左侧为马尾神经沉降征阴性,右侧为马尾神经沉降征阳性
图示:马尾神经沉降征。左侧为阴性,右侧为阳性
图示:马尾神经沉降征。a 为阴性,b 为阳性
马尾神经沉降征阳性与中央椎管狭窄存在明显相关性,而狭窄平面硬膜外压力增高是神经悬浮于椎管内而呈现沉降征阳性的主要原因。
图示:MRI提示马尾神经沉降征阳性患者。左侧图:L3/4椎管绝对狭窄(患者女性,84岁,平板运动试验25 m)。中间:L3 / 4水平最窄处的横截面积小于50平方毫米。右侧:L3/4以上水平马尾神经沉降征阳性。
同时,Barz 等也证实,中央椎管狭窄的患者中,马尾沉降征阳性率高达94%,而无椎管狭窄症状的腰痛患者中,其发生率几乎为零。对于中央腰椎管狭窄患者未出现马尾神经神经征可能是由于狭窄水平的神经根被栓系所致。因此,马尾神经沉降征可以作为区分单纯腰痛和腰椎管狭窄症的特征性指标。
但也有人质疑,马尾神经沉降征的有效性。最近一项研究发现,马尾神经沉降征并不能从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中鉴别出症状性腰椎管狭窄症(敏感性77.1%,特异性47.0%),作者认为马尾神经沉降征不能用于辅助诊断腰椎管狭窄症。
参考文献:
Barz.Spine 2010;35:892–897.
Barz.Eur Spine J 2014; 23:985–990.
Zhang. Eur Spine J 2017; 26:2512–2519.
(No.21)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