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隶书应该注意什么?学会这两点,隶书其实并不难
哈喽,墨姐又和大家见面啦!
有同学又问问题啦:
写隶书的时候,总是找不到书写的关键点,也难以欣赏隶书的美,这该怎么办?
别着急,墨姐今天就和大家好好儿聊一聊我们的隶书。
墨姐觉得,不论学什么东西,我们都要先去找寻其中蕴含的美。
于普通人眼中,隶书这种字体,似乎并不“好看”,没有楷书的方正气势,没有行书的飘洒自如,所以学习书法时,许多人都会选择行、楷,本能的回避“颜值”并不高的隶书。
其实,当你真正迈入书法的大门,想要体会其中更多的滋味时,隶书一定是一道绕不过的门槛。
想要了解隶书的美与价值,需要从字的演变与笔法上去揣摩寻觅。学习隶书的关键,其实也在这两个点上。
下面墨姐就简单介绍一下,隶书,究竟是“什么”?
隶书是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多余,隶书就是隶书,一种字体,还能是什么?
其实,从某些方面来讲,楷书也是一种隶书,或者说,隶书是曾经的楷书。
各位有没有想过,楷书为什么要被称之为“楷书”。
子曾经曰过: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式。
也就是说,凡是有规定法度的书体,都可以称之为楷体。
楷无定名,不独正书当之。
规整的篆书、隶书,在其盛行的时期,就是当时的楷书。
而现在意义上的楷书,其实也是隶书的一种简化变体。
所以楷书还有一个称呼,就是今隶。
而与今隶相对的,还有古隶,也就是秦末汉初时期,笔画尚未变化的隶书。
这也是我们今天统称的难以赏其美的隶书。
简单一点来讲,楷书就是一种形变的隶书。
基于这一点,我们再看隶书时,获得的观感可能就会有所不同哦~
隶书有何价值
我们其实可以从隶书的产生原因入手,来了解隶书对我们的文字,甚至是中华文明,起到了一个怎样的作用。
从文明演进的规律来看,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文明,起初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
然而当象形文字无法适应文明的需求时,演变就成了必要之举。
西方民族选择了拼音文字的道路,而我们这个民族,则选择了抽象演变,就是将原本复杂的象形文字,通过删减、拓展,从更广阔的的角度,对原有的字形进行了改造。
如我们常说的形声字、会意字等。这些特殊的造字方法,使我们的汉字摆脱了象形的束缚,同时也为汉字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极为广阔的大道。
而这一演变过程,就叫隶变。
隶变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影响了文明的演进,同时也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基础。
虽然隶书在发展过程当中,被结构更加严谨,书写更加方便,“颜值”更引人注目的楷书替代,但隶书在书法艺术领域当中的地位,却是毋庸置疑的。
可以这样说,只要有书法艺术存在,隶书书体便会一直存在。
有了以上的基本认知,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写隶书的关键是什么?
其实墨姐觉得,写隶书的关键有两个,一个是学会欣赏,另一个是掌握隶书的笔法。
既然隶书与书法艺术息息相关,那么我们也可以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隶书。
观气象,看神采
首先,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去读意观神,从宏观气象去观其神采。
书之秒道,神采为上。
书法艺术说到底,其实就是个性风格与笔法技巧的结合体。
之所以会有“字如其人”一说,就是因为一个人的字,除了笔法技巧之外,还有个人的修养学识、情绪认知等个性化的东西添入其中。
这些都是溢于字外,却含于字中的“神采”。
所以,同一字体,才会演变出风格韵度,神采气质各不相同的各家书体。
基于这个原理,我们在欣赏隶书作品时,可以综合笔法笔势,去思索笔中之意,观其神采风韵。
看笔法,观形态
笔法是书法艺术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实,当我们将毛笔字练习到某一程度时,你会发现,字的“颜值”,其实并不是最吸引人的点,真正让人提起兴趣赏玩的,恰恰是笔法点画以及字形的走势。
使转,提按,运毫,行笔的快慢等等,这些其实都可以从一幅作品当中观详出来,从而想象出书写者的笔法、笔势。
比如《曹全碑》当中的一些笔画,其开合展势,长短大小,极富变化之能势,观来令人赞叹不已。
而所谓的形态,指的是隶书的宏观结构形态。
隶书作为一种静态字体,与行草的结构本身就存在极大差异,所以看起来也不如行、草那般洋洋洒洒,流畅自如。
但隶书的形态结构,还是有其自身的生存特点的。
从外形来看,隶书的字形特点在于:结体形式微扁,蚕头燕尾大波磔。
但从内在来看,静寓动,蓄势展锋,多维笔法构成的笔意结构形态,这些都是隶书的独特性质。
我们可以试着从对立、平衡、统一这些点出发,去沉思欣赏隶书的美。
隶书的笔法,说难倒不是很难,说简单却又不简单。想要写好,还是很不容易的。
下面墨姐就以《曹全碑》为例,进行一个讲解。
横画
☀ 垂头主横
这一类型的横,需要以小锋虚入逆藏,随后转锋向左下方按笔,顿出蚕头。
之后提笔收锋,蓄势行笔,按笔作势,下行笔锋,接着就势取势,提笔,收势出锋,出燕尾。
☀ 圆头主横
这一类型的横,与垂头横书写类似,只是起笔转锋时动作稍小一些,轻按出蚕头。
☀ 无蚕头燕尾长横
这种长横,笔势要圆入圆收,圆润端庄。
以小锋虚入逆藏,转锋平行运笔,随后提笔回势。
曹全碑当中的横远不止这三种,各位如果细细观察,自然就能领会其笔法的不同之处。
竖画
毫不夸张的说,隶书的出现,让“竖”这一笔画,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与风采。
☀ 无锋长竖
这种长竖的写法,与垂露竖的写法相近,形态也有写相似。
以小锋虚入,逆藏向左上,随后转锋驻笔,中锋下行,随后提笔收锋回势。
这类型的竖,结实厚重,笔法完整,笔意浑厚深沉。
☀ 出锋长竖
出锋竖前两部分的写法与无锋竖系相同,最后收笔部分提笔收锋,缓笔迟锋出。
《曹全碑》当中的出锋竖,出锋含劲,不露锐气,坚挺有势,而后出现的楷书悬针竖,可能就是依托于此法。
撇画
撇,是隶书改革演绎出的新生派笔画。
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汉字结构,同时也给书法艺术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曹全碑》当中的出现的各类撇画,至少有八种。
其中有些撇画,取代了字结构当中原本的横竖笔画,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挑选其中的几个撇画来欣赏一下。
☀ 长撇
长撇的笔法,仍旧是小锋虚入逆藏稍向左上,然后转锋按笔蓄势,中锋行笔注势,笔杆微倾向右,不可侧偏锋,收笔时要收锋收势,顺势向上,收势出锋。
☀ 直撇
直撇的写法相当于“斜竖”,其中略带弧度。
同样以小锋虚入,逆藏向上,转锋按笔,中锋行笔向左下,收笔时驻锋提笔。
这类直撇形式爽快,势直果断,若曲若直,令人叹服。
☀ 小撇
《曹全碑》中的小撇,与颜楷当中的小撇写法有些相似。
同样逆锋虚入,转锋按笔,蓄势向左,随后提笔收势,顺势出锋。
从何入手,又该注意什么
学书的第一步,自然是要先选一部合适的字帖进行临摹。
对于初学者而言,想要学写隶书,可以先从选择一部合适的碑帖入手,加以观照临摹,以求打好基础,对该书体的笔法、结体有一个初级的认知。
☀ 如何选贴
碑帖的挑选,其实应从个人情况及爱好出发,但同时也要结合客观规律。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在挑选之前,可以适当的多看一些碑帖,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每部碑帖的特点,来进行一个挑选。
比如,自认为笔力纤细弱的同学,可以选一些大字径、粗笔画的碑帖。
如《张迁碑》
《鲁峻碑》
《衡方碑》
若是自觉结体板滞,则可以选择体态较活泼的碑帖,
比如《曹全碑》
《孔宙碑》
而结合客观规律,是指对于初学者而言,我们尽量不要选择哪些用笔起伏较大,体态多变,笔势奔放的碑帖,因为这些碑帖本身就已经残缺模糊,很难入手,需有一定基本功力之后再去研究,才能有所收获。
☀ 临摹时应该注意什么
临与摹其实是两个阶段,或者说是两种方法。
摹为临拓复写,可以帮助我们领会帖中的笔法以及字的结构。
临为依样对写,初时可求形似,而后则不必拘泥于一笔一画的相似,主要去表现原帖的气韵、神态,这才是高境界的临写。
我们临摹碑帖,主要是学习碑帖中每个字的笔法和结构,并非一味追求形似。
凡字,最忌讳的便是一味描头画角,因而忽视了笔力与笔意。
清人曾言:用笔之意,刻励为之,最忌依样描摹,但求形似。
我们在初时临摹时,点画必定粗糙,但习久之后,自然而然便会光润,这是笔实墨沉的体现,同样是用笔技法提高的表现。
所以说,我们在临摹的时候,初时可以看重形似,但久练之后,必定要着重于笔力、笔法,不可因为过度追求形似,而舍本逐末,忽视了书法最重要的东西。
好啦!以上就是墨姐的建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