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学生放弃211末流学校,选择行业性强校?
我身边的很多同学,分数达到211末流学校,如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的宣城校区,太原理工等等,但他们都选择了行业性的强校,比如上海电力学院,华东交通,安徽医科大学,专业非常好。为什么会有此现象?是他们的眼光低的原因,只顾就业?三峡大学的电气。华东交通土机电。安徽医科的临床5+3。本来就业就非常好。特别安徽医科的临床5+3,在安徽就业非常好,觉得应该要比清华北大普通专业分数还要高一些才是合理。
你的身边有类似情况吗?说说其中原因
其实任何人在上大学之前都应该对自己的未来有个规划,未来想从事什么行业,这样再去选择学校和专业。而不是盲目地追求985/211,专业实际上比学校还重要,填专业服从的人对自己人生极不负责。现在的很多互联网公司,为了提升自己形象,招聘非985.211不要。有一同事的女儿,考试特别厉害,上的是非常牛的高校。但性格特别内向,今年毕业,进了网易,年薪24万。我们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在我们眼中,那女孩除了读书好,其他什么都不好。网易也许看中的是她的文凭
技术岗位不需要多好的交际能力。很多互联网公司进技术岗位的人,只有技术成绩有那样,能吃苦,就要,面试很多都是个过场,而且工资都挺高的。而且互联网行业流动性。选211/985只是为了降低筛选成本,省事而已,反正他们不缺应聘的。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读书是为了就业,一份满意的工作。身边不乏985高校的,调剂了冷门专业,只有拼命读研读博,最好的就在大学,与他们交流,普遍有怨气,好像付出与收获不正比。
很正常呀。今年我的母校,一个江苏在本一批次招生的学院,最高分理科的380多分,人家就瞄准最强专业。专业对于工科生来说远远比学校重要,四非的最好专业,就算考研,就业都有优势。尤其是在对应区域内。
读书应当为了就业,但读书不能只为了就业,不热衷于获取新知识去丰富自己的人,都是不完整的人
很多人都说非211简历直接扔掉,然而末流211非强势专业绝对是会被区别对待,拿我学软件来说,软件在我就读的学校是个差专业,如果说bat只要211,那也至少是西电之流的211,像我校进bat的比率恐怕不足杭电零头吧。
安徽大学和上海电力没有可比性,我就是上海的,上海电力在上海分数线倒数前三前五,安徽大学在上海都要一本线左右
211现在用处也没原来大,而且现在双一流投资未来肯定优势学科。未来趋势是211非一流专业肯定减少招生,可能退出历史舞台。而且现在学生少,211,985会相应减少学生,不然其他学校怎么发展?
因为据说上海电力可以去上海市国网,这些连华北电力和西交大的电气毕业生都未必能进。而华东交大目前在国内轨道交通行业认可度很高,闭着眼睛都能进铁路局工程局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