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白鹤拳与太极拳爆发旷世之战,...

1954年,白鹤拳与太极拳爆发旷世之战,约3万人观看。这场空前绝后的武术切磋,亦是王八拳规格最高的一场比试。

观众席中有一位叫金庸的年轻人,看得目瞪口呆,此次大宗师比试,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时白鹤拳大师陈克夫和太极拳宗师吴公仪,你是王八我是鳖,彼此看对方不顺眼,早就想切磋一番。

但当局不允许私下决斗,两位大师就把目光对准了一水之隔的澳门。

澳门当局起初也不批准,毕竟两位高手在武林中赫赫有名,拳法已臻化境,若在比武时,一个不留神,内劲余波震伤了观众怎么办?

但耐不住两位高手软磨硬蹭,当局最终同意下来,为了安全起见,搭建的露天擂台离观众八丈之遥,并且千叮咛万嘱咐两位宗师打的时候要忍着点,切不可伤及无辜百姓。

陈宗师和吴宗师俱是微微点头,让举办方放心,保证出拳有度。

消息不胫而走,传遍大街小巷。

最后竟然有2万多人从各地赶到澳门,观看这一武术盛典。

众多媒体也都到场呐喊助威。

最值得庆幸的是,有台摄像机记录了这一珍贵画面。

也正因此,直到现在,我们还能在网上看到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更让我们懂得了不管什么传统拳法,至高境界就是无招,最后通通会变成王八神拳。

比赛一开始,白鹤拳宗师就进行了迅猛攻击,对太极宗师一阵猛锤,后者嘴角淌血,不过也达到了知彼知己之目的。

随后吴宗师借力打力,对方捶他的脸,他就扇对方的耳光,对方打他的胳膊,他就拍对方的手背,对方一个白鹤转身,他就穷追猛打,对方双拳齐出,他就单刀赴会……

经过一番缠斗,吴宗师曼妙的拳法,成功的让白鹤拳宗师喷出鼻血。

观众们都看傻了。

两位宗师都没有在擂台上施展平时练习的拳法,而是不约而同地,采用挠脸,打耳光,踩脚趾等朴实无华的近乎市井人物的斗殴方式来一决雌雄。

转而一想,大家恍然大悟。

这是拳法里至高至深的“无招胜有招”啊,越是朴实无华的招式,越是暗藏杀机,如果大宗师的一举一动连普通人都可以轻易看穿,那不是儿戏吗?那还是大宗师吗?

第1回合结束后,狂出鼻血的陈宗师,求胜心切,闭目养神时间过久,被裁判劝告,面沉似水,踱步来到擂台中央,给人一种要赢的错觉。

吴宗师也不甘示弱,擦了擦嘴角混合着血沫的哈喇子,露出了高深莫测的微笑,似乎视对方为囊中之物。

第2回合开始后,双方依旧采取王八拳策略,嘴里不时发出近乎谩骂的嘿嘿声,这同样是高深的格斗技巧,并非两位大师修养问题,而是由于丹田之气迸发导致的。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观众席中有人发出了啧啧的称赞声。

与上个回合不同,这次,两位大宗师除了互用王八拳外,还让腿脚加入,用上了脚尖踹臀,老牛后踢等奇招。

拼斗数招之后,两人皆是衣冠不整,身上粘满鞋印。

裁判暗道不好,他从两位大宗师的凌厉眼神中读出了不祥。不由得心里一沉,两位大宗师终究太看重输赢了,这样下去,必是两败俱伤之局面,武林界要出大事了!

如果一场比赛要损失两位大师,他宁愿做千古罪人,终止这场比试。

想到此,裁判一咬牙,眼角淌泪,心中淌血地宣布,两位大宗师抬腿高度高于膝盖,都犯规了,要结束此次比试。

并且给出了“不输不赢不和”这一闻所未闻的比试结果。

现场几万名观众,看热闹不嫌事大,发出了大失所望的嘘嘘声,但也不得不接受现实。

这一空前的武林盛况,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让他们终生难忘。

当时正值壮年的金庸,也受到两位大宗师的启发,回家后不断揣摩,终于按捺不住,次年书写了属于他的第一本武侠小说,此后灵感不断,可谓受益终身。

近年,随着传统武术的势微,这场白鹤拳对太极拳的比试,已成了真真正正的不可复制的传奇,也只能用空前绝后来形容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