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学脉诊,临床篇,胸胁痛连肩背
患者女性,50岁,因左侧胸胁痛连及左侧肩背疼痛1年余就诊。胃纳一般,口苦,早上明显,吃冷则口苦更明显,腰酸,大便3天一行,不畅,小便黄,睡眠不好,梦多,阴梦。脚底出汗。
脉象:沉,双关脉气弦,余弦细长
舌象:苔微黄腻,舌质略红偏暗。
脉象图如下:
显然这是一个少阳阳明证,既有中焦气结,又有津伤化燥。
从脉象结合胸胁痛连及肩背来看,这就是一个明摆着的典型的疏肝汤证。那么就用疏肝汤原方,加乳香、没药、黄芪、葛根、花粉。如下:
柴胡20 当归20 桃仁15 白芍15 川芎15
枳壳10 青皮10 黄连5 红花5 乳香3
没药3 黄芪15 葛根15 花粉15 5副
复诊胸胁肩背疼痛已无。已无阴梦。睡眠不好,晚上睡不着,白天困,口干,口苦,吃冷口苦明显。大便不畅,不干,小便黄。
脉象:关脉弦浮取紧按之弱无力,余沉细弦
舌象:舌苔黄腻,舌质中段略偏红绛
脉象提示中焦的虚寒以及干燥证。睡眠不好,结合脉弦细舌质红绛,这个失眠证属于少阴层面的黄连阿胶汤证无疑。而吃冷口苦加重属于厥阴病寒热错杂证无疑。针对口苦的话,看上去应该选择乌梅丸。但是,由于担心花椒和细辛影响黄连阿胶汤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我选择了折中的方案,用黄连阿胶汤加半夏泻心汤。处方如下:
黄连3 黄芩10 白芍15 阿胶6 党参10
半夏10 干姜10 炙甘草10 生姜10 5副
疗效有待观察。
疏肝汤出自日本经方派。处方如下:
柴胡5 当归5 桃仁3 白芍3 川芎3
枳壳2 青皮2 黄连1 红花1
本人自编记忆方歌如下:
桃红芎归勺,柴枳连青皮
本质上,这个方和血府逐瘀汤十分的相似。都能针对少阳阳明证。少阳的气结日久导致血份的瘀。前者对瘀久化燥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