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会“吃”很重要,医生总结1张表,帮你辨别食物“好坏”
下面这张表,建议糖友们收藏:
糖尿病患者必知的饮食真相
1.每次吃完饭后,血糖水平会上升,选择GI低的食物,升糖速度会变慢。
2.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会导致体内血糖量大幅度升高。
3.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有益营养成分、但热量少的食物更有利控制血糖。
4.做到规律进餐,一日三餐应少吃,零食最好饭后2-3小时再食用。
5.不吃正餐会导致体重增加、血糖上升。
6.应在餐前及餐后2小时测量血糖,如果饭后的血糖上升值未超过50毫升/分升,就意味着这顿饭的碳水化合物十分合理。
7.如果自身体重已超重,应开始减肥,可每天散步20分钟,减掉自身体重的5-7%,这样可以降低血糖值。
8.声称“不加糖”的产品一般还是会含糖,因此应养成查看产品标签的习惯(碳水化合物的总含量及食用分量)。
选购食品时,优先选择以下7种
1.饮品:水、无糖饮品;
2.乳制品:牛奶或酸奶(低脂牛奶、豆奶、无糖酸奶);
3.肉:安全的新鲜肉类;
4.谷物:全谷物、粗粮;
5.小吃:低脂肪、无糖小吃;
6.油 :橄榄油等植物油;
7.蔬菜水果:新鲜、安全的都可购买。
买包装食品是,重点关注成分栏里的以下几项内容
1. 查看食物的总碳水化合物量---应查看确切含量而不是百分比(有些无糖产品并不意味着无碳水化合物)
2. 查看脂肪、胆固醇及钠的总含量—可选择下列食品:
- 脂肪中的卡路里含量少于30%
- 无反式脂肪酸
- 每份餐的胆固醇含量少于300mg
- 每份餐的一种食物钠含量少于360mg或主菜的钠含量总共少于480mg
3. 注意蛋白质含量及产品成分---若肾脏有问题,医生会让你减少蛋白质摄入量,同时,也应注意产品成分,有些产品成分不利身体健康:
- 隐性脂肪:氢化过的产品、油及起酥油;
- 隐性糖:玉米糖浆、右旋糖、左旋糖、蜂蜜、浓缩汁、乳糖、糖醇;
- 脂肪代替物:纤维素、糊精、乳化剂、纤维、树胶、聚葡萄糖、麦芽糖糊精、食品用改性淀粉、奥林、蔗糖举止、微粒化蛋白及淀粉;
- 糖类替代物(不包括卡路里及碳水化合物):安赛蜜K、天冬甜素、糖精、三氯蔗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