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乱(十五)
第五个常见争论,是谈平菇生产路线的
当然我们说的路线不关政治的事,而是指,对平菇这样的大众化程度极高的日常消费性菇种,到底是以产量为生产准则还是以质量为生产准则。或者换一种说法,就是我们的平菇生产,该走高端化路线还是低端化路线。
这里的产量准则和质量准则不是绝对化,而是何者优先的问题。
山东烟台有个朋友叫董绍光,这老弟就是以前易菇论坛的知名网友“晶莹泉”,这是个奇才,他应该是中国平菇界的“高端派”代表了。烟台不算特别高收入城市,消费水平中等偏上,但是董绍光的平菇价格很吓人,平均价达到8元/500g以上,显然这是把烟台有高消费能力的大多数人都网罗住才能做到的。他的优势自然也是物有所值,他讲究的是吃味,是从产品成熟度的把握到品种特性优选各方面都非常工于心计的模式。
隔壁的河北省衡水固城,也有一位老弟台,叫叶卫国,就是前《易菇论坛》的知名网友“平菇叶”。叶卫国的路线恰好相反,他们专门走大批发的路线,在邻近的山东德州市场走货。他的当地政府找他,要求“带领大家致富”,其实也就是做做样子,教一帮本村的老少一块儿种平菇。一般种菇都怕邻近的竞争,但这哥们居然真的领了一帮人干起了,他的收入也没有减少,而且因为人多,有时候还能互相调剂用工,共享运输车辆,反倒更节约了成本。只是因为替大伙照应,自己行动自由就差了些。由于这事儿,可能还得了些表彰,因为怕大家讨红包,就没吱声。同时,政策方面估计也有不少便利,所以他可以算我认识的人里面的“产量派”代表。
所以,并非我是调和派,而是在食用菌生产方面,高低端市场都是存在的,难题是高端市场的发掘。高端市场盈利丰厚但经营难度大,规模有限,低端市场利润微薄但可以大量生产做到薄利多销。高端市场不会因为供应波动而出现价格波动,低端市场价格则与供应量息息相关。但总体说,选择什么市场做主攻,都是个人问题,而平菇普及度高,无论仅哪个市场,都是淘汰很残酷的,至少目前在中国,这种状况延缓了平菇走工厂化的途径,因为工厂化走高端路线规模有限制,显然不现实,走低端又很难与农户竞争。
第六个争论是关于工厂化进程的预测
平菇工厂化是许多人的梦想,也是很多人的梦魇。
平菇一旦实现工厂化生产,势必有很多小户会消失。不过另一方面来说,平菇的普及程度也是其他任何菇种无法比拟的,现在农村酒席,其他菇有没有不一定,平菇是必备的。而平菇不耐运输的特点,以及零售价格的亲民,这是任何其他菇种无法替代的。
为什么说平菇价格亲民?其实只要是农户的分散模式生产,价格就都会随行就市的变化,因为平菇的零售价格直接受小户的自产自销影响。而金针菇杏鲍菇这些不一样,它们走的是大批发套路,所以价格变化几乎都被层级消化。而工厂化生产的东西,这两种最普及的产品现在和半自然条件生产的平菇相比,口味优势也没有了,这又让工厂化的前景显得黯淡了很多。
由于平菇这些特点,使得就近生产就近消费成为主流模式,这让工厂化的空间被大为压缩。经过这么多年的生产考量,平菇是唯一可以仍旧当做季节化副业经营的菇种,农户特别是山区的农户,在小范围里生产平菇,工厂化根本影响不了。
而在城市附近,专业化的大户也不少,一些合作社,动辄百吨规模,这让工厂化也头痛,因为平菇工厂化如果没有品质优势的话,季节性半自然条件的产品势必主导市场价格,工厂化如果没有十足把握,轻易进入的结果必然是悲剧的。
所以,平菇工厂化的过程可能会更为曲折漫长,形式上可能也会出现我们目前不能预料的创新。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