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师私自西行,受到唐太宗的责问,他的回答让人点赞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佛教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释迦牟尼,自此以后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并对许多国家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
佛教从西汉末年就开始由民间传于我国,东汉汉明帝时派遣中郎将蔡愔、秦景、博士王遵等18人使西域,自此佛教正式在中国开始生根发芽茁壮,当然,这也离不开无数高僧辛苦经营,其中既有西来传教者,又有西行求法者。
西行求法者,自东汉至宋朝一直前赴后继,络绎不绝,其中贡献最大,流传最广的要数玄奘,也就是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人物。
玄奘本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人,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学习佛教经论,但因为感到各师所说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于是决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于是陈表朝廷奏请去西方求法,但当时因唐与西突厥处于敌对状态,限制出境,玄奘的申请未被批准。
然而,玄奘决心已定,贞观三年,他“冒越宪章,私往天竺”,从长安出发,历经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经姑臧出敦煌,经今新疆及中亚等地,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进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师从戒贤学习佛教经纶,不久,声名大起。
贞观十九年,玄奘返回长安。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
归国后,玄奘受到了唐太宗召见,先住在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在大慈恩寺。唐太宗见到玄奘很高兴,然而,他又对当年玄奘的“偷渡不满”,责问玄奘道:“法师当年西去取经,为什么不报告朝廷?”
当年明明是你不批准,现在又这样说,玄奘十分郁闷,只好说:“当时我再三表奏,但是我自己的诚心和我发的愿还不够大,所以未蒙朝廷允许。但是我实在是渴望能够去学习佛法,所以我私自出关偷渡出境,这是我个人违法行为,我自己感到非常惭愧恐惧。”
玄奘的回答十分高明,既说出了当时的情况,又承认了错误,唐太宗就坡下驴,说:“法师乃出家人,与世俗之人不同,所以能够敢于舍弃生命,追求佛法普度众生。”
后来,唐太宗发现玄奘才能出众,见识广博,竟“逼劝归俗,致之左右,共谋朝政”,这当然与玄奘弘扬佛法的志向相违背,玄奘自然然拒绝,说自己从小就信奉佛法,不懂儒家的治国之学,如果还俗辅政,适得其反,他只愿单身行道,以报国恩。
但唐太宗不放弃,后又多次令他还俗,玄奘不改初衷,上疏陈明再三,表示“守戒缁门,阐扬遗法,此其愿也”。
玄奘自此专心于翻译经书,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译经事业,在此后的二十年内,玄奘在助手们的帮助下,共译出佛教经论74部,1335卷,合计1335万字。
在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唐太宗和玄奘结拜为兄弟,并亲自为其践行,赏赐珍宝,配备侍从,都是无稽之谈,另外,玄奘也不像小说中那样是没有主见的和尚,真正的玄奘是一个意志坚定,不惧生死的人,也就是鲁迅所说的“舍身求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