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收藏的一件明代楷书,内含“笔法密码”,一般人看不出来

古代关于书法的论述,都在不厌其烦地谈论“笔法”,可见“笔法”有多重要,而当代人在学习古代“笔法”方面,明显出现了严重的断层与割裂,不知道“笔法”为何意,所以仅仅在描摹字形上下功夫,而很难渗入到书法最核心的机理当中去。

以学习“颜体”楷书为例,倘若一个人终其一生临摹颜真卿的碑刻作品,那么他是不可能学到真正的笔法的,我们看看古代的“颜楷”高手是怎么写颜体的吧!

明代有一个学习颜体楷书的大师,他叫董其昌,就是那个被《明史》封为“明代第一”的大书法家。

董其昌早年的字写得并不好,也因为字写得不好,科举没考中,后来发奋练字,从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楷书练起,把字写好了,也考中了进士。

后来书法成为了他执着一生的艺术,对于“颜体”楷书的领悟,可谓是几百年来无人能出其右者。

董其昌学《多宝塔碑》学来学去,没有入门,难以从碑刻中窥见其真实用笔,而颜真卿楷书真迹在明代的时候,就已经极为罕见了。

董其昌于是上追颜真卿的老师徐浩,终于经过多年的练习和勤加思考,悟出了笔法直到。

对于最具启示的嘴鸥品就是徐浩抄写的杜少陵诗《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他说:

“相传为徐季海所书,虽方实圆,脱去虞褚姿媚态,余每临之,此其一也。”

颜真卿的笔法是“二王”笔法的变法,也是脱胎于虞世南和褚遂良的别出机杼,是在徐浩的基础上生发的,所以他上溯到了徐浩这幅字当中,勤加研读,终于悟出笔法之妙。

董其昌晚年的时候,书风已经炉火纯青,他又重新临摹了一通徐浩的杜少陵诗《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此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这本帖内含“笔法密码”,没有足够的书法经验,看到这幅字会觉得平平无奇,一般人看不出来其精妙之处。但是当你深入到这件作品的用笔机理当中,你会发现此作用笔的手法与唐人有着超乎寻常的一致,可以说,当你将这幅字临摹精透,你对于唐代楷书的用笔知道,就领悟了一大半。

看懂了这幅字,你的眼界将大不一样!

董其昌的弟子见到了自己老师的临摹之作后,发出感慨:

“董宗伯先生书法之妙世皆知之,然皮相者先生之行草,而赝笔十居其七。至于楷法世人未许梦见。此书乃先生用意临摹,楮墨精好,此予久在先生门下见其运笔之妙,否则不知其精神所也。此不特得徐浩之法,兼得欧颜之神,非磨墨万锭未可与窥其奥也。”

意思是董其昌的书法天下闻名,但他的楷书功夫却少有人知,这件作品乃是他的意临之作,其用笔之精妙,得欧阳询、颜真卿之神髓,没有磨墨万锭的书法水平根本看不出来。

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在古代经典的作品面前,要存有敬畏之心,被历史证实的经典之作,如果你觉得欣赏不了,首先应该怀疑的是自己的眼力和审美境界,而不是作品本身。

而这件藏于台北故宫的董其昌楷书《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便说明的这一点,当你将此作临摹百遍,或许能够读出董其昌的“虚中锋”、“旋”中锋,他与唐人近乎一致的用笔手法。这便是书法中的“骨相”,而不是“皮相”。看懂了这幅字,你的眼界会大不一样

而当你将董其昌的这幅《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你再去看徐浩和颜真卿楷书的死后,你就有了足够的眼界去赏读和玩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