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言文《任光禄竹溪》·原文·译文·赏析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 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而 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 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 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 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 ,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 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选自《四部丛刊》本《荆川先生文集》

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集聚的东西,自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我们 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石,有的用百钱买一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化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而 南人甚而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呜呼!奇花异石诚然为京城与 南人所珍爱。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看待它们,我想也与竹子在 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俗语说:“人离乡则愈贱,物离乡则愈贵。”如此说来,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呢!

我的舅舅任光禄君在荆溪的边上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它的花木。竹林间造了一座小楼,有空就与客人在那里吟诗啸歌。他偶然对我说:“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胜况,单独在这里取山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化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也足以自适。因此自称是竹溪主人。请外甥为我记述一下吧。”

我以为任君哪里是真的不能与有势力者攀比,而随意取其当地所有;恐怕还是对竹独有特殊的爱好,而不愿意把它告诉别人吧?过去有人谈论竹子,以为它决没有动人的姿色和香味值得喜爱。所以它奇巧怪异不如石,妖艳柔美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如高傲独立的士人,不能与尘俗混同合一。因此自古以来,知道珍爱竹子的人极少。那么京城人难道也是能知竹而加以珍爱的吗?他们不过是想用此与别人争夸富贵,如同用奇花异石向人炫耀一样。所以京城人的珍爱竹子,与 南人的不重竹子,他们同属于不知竹是一样的。任君在繁华纷闹中生长,而能不沉溺其中,衣饰车马僮仆歌舞,凡是富贵人家所沉湎嗜好的,一切摒斥而去。尤其是方正刚直不随意与人交往,凛然有高洁独立之气,这正是任君对于竹子必有自得的地方。世上可喜可玩的万物,原有不能割舍的吗

?那么虽然假使竹子不是这里的土地所有,任君也将竭尽其力予以收集,然后心里才高兴。任君的财力虽然使他能尽量寻觅奇花异石,然而他的爱好本不在此啊。

可叹啊!竹子本可以不出 南而为人贵重,对此我重新有了感受了。

(曹明纲)

〔鉴赏〕

明代唐顺之的《任光禄竹溪记》可以称得上是山水小品中的一篇奇文。文章虽然冠之以“竹溪记”之名,却没有记竹溪之景物,而是借题发挥,讥笑批评了世俗不知竹而盲目贵竹、贱竹的怪现象,赞扬了光禄任君的知竹、爱竹,和不务纷华、不陷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

文章开篇就运用迂回战术,从世俗对竹子的态度说起,进而作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得出一个观点: 世之好丑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在这一部分里,作者先揭出了京师人贵竹和江南人贱竹的奇怪现象。京师侯家富人建造园林,搜罗天涯海角的奇花异石,“而所不能致者惟竹”。京师无竹,是由于气候不适宜竹子的生长,但是,侯家富人为了逞威斗富,竟可以不惜数千钱而购一竹,然而,好不容易种上一株竹,一遇霜雪,又被枯死。正因为这样,“人益贵之”。竹在京师真是一个幸运儿,但在它家乡——江南,却不过是一堆柴草而已。人们要建造园林,总要把竹子“芟而去焉”,说“毋以是占我花石地”。宁可花“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也决不要一竿竹。听说京师人贵竹,江南人还会感到可笑: “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竹在京师,因其无,得之难,则人皆贵之; 而在江南,因其多,得之易,人皆贱之。这使作者感到可悲,不禁长叹一声: “呜呼! ”

在揭出怪现象的基础上,作者深入一步,进行了由此及彼的推理和由表及里的分析。奇花石虽为京师人与江南人所贵,但在其产地一定与竹子在江南的命运相似。反之,在奇花石的家乡 “绝徼海外”,或者在其它从来不产竹子的地方,一旦有人看见竹子,又必定比京师的人更加珍爱它。于是,作者自然地联想起一句熟语: “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依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贱。面对这种习俗的偏见,作者忍不住发问: “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这一个反诘句,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人才和竹子不幸命运的愤愤不平,抒发了对世俗偏见的强烈不满。

但是,就在这种恶劣的风气之下,却也有一个不陷于流俗的高蹈者,这就是作者的舅舅光禄任君。文章到第二部分,才点明了题目中的任光禄和竹溪。在这一部分里,作者交代了本文的写作缘起,指出了任君建竹园于荆溪之上的原因,并由此引出了关于知竹与不知竹的议论。任光禄虽身处江南,却不以世俗贱竹而贱之,反而,在荆溪之上治园,“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睱则与客吟啸其中”,并自号曰“竹溪主人”。这里虽寥寥几笔,我们却从中看到了一个不苟合流俗的竹林七贤式的人物形象。任君为什么这样做呢?他自己说: “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而这并非任君的本意,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任君以竹为园,是因为“有所深好于竹”,爱竹又是因为知竹。任君这样解释则是“不欲以告人”。然而,象任君这样知竹爱竹的人,自古以来却又是“绝少”的。这是因为,古来就认为竹“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也许有人要问:京师人不是很爱竹吗?作者认为,京师人贵竹“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尔。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这段话非常精辟。从这段入情入理的充满辩证法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了作者严密的思辨能力和卓越的见识。

第三部分,文章更深入一步,由赞颂任君的知竹爱竹,引起对任君人品的赞颂,进而反过来说明任君孤高独立的人品,又正是他知竹爱竹的根源所在。最后,再一次发出感叹,“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 ”

任君生长于繁华富贵的环境,却能不沉溺其中,依其财力决不是不能致奇花异石,但他“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凡是富人们所酣嗜的,诸如“裘马、僮奴、歌舞”之类,一切斥去,而且“挺挺不妄与人交”。这种性格正与竹子的性格有类似之处,所以,作者说 “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这里既是对“有所深好于竹”的呼应,又是一个极好的注脚。任君是竹子的知己,竹子又是任君精神的写照。接着,作者又写道,即使竹子并非本地所有,任君也会“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他的力量虽然“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这里又从两个方面强调指出任君爱竹是真正知竹。

最后,作者以一声长叹收束全文,“嗟乎! 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 吾重有所感矣。”从任君的爱竹,作者深深体会到:竹子本来在江南就应有一个尊贵的地位,这是由它自身的价值而决定的,但人们却不能理解它,它也得不到应有的珍重。在这个“嗟乎”里,包含了作者对任君高风亮节的褒扬,对世俗的偏见恶习的不满,对竹子明珠暗投的同情和巧遇知己的羡慕。

唐顺之是唐宋派的主要人物,反对拟古主义非常坚决。他要求文章家要有独特的思想见解,不要落入俗套。他在《答茅鹿门知县书二》中说: “今有两人:其一人心地超然,所谓具千古只眼人也,即使未尝操笔呻吟学为文章,但直据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 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虽其专学为文章,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番来覆去不过是这几句婆子舌头语,索其所谓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绝无有也,则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有人说:唐顺之的作品未能实践他的理论(见刘大杰: 《中国文学史》),未免过分了。《任光禄竹溪记》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这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文章不落俗套,不受绳墨束缚。名为“竹溪记”,却既不用“记”的笔法,也不扣住“竹溪”落笔; 既不记溪的位置、景色,也不记竹子的枝叶、形状; 开头起笔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似乎不切题旨,扯开很远,既不提“竹溪” ,又不谈 “任光禄”。但是,全文感情充沛,滔滔雄辩,而且文从字顺,语言流畅,特别是几个叹词、以及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交错运用,大有一唱三叹之妙,充分体现了“直据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的特色,真可谓独具一格。

山水散文到宋代呈现出议论化的倾向,作家常运用借景言志。写景寓议的方法,在山水散文中发表议论。到晚明的山水散文中又出现了览景寓刺的写法,如张明弼的《避风岩记》简直可以作为一篇讽时刺世的杂文来读。唐顺之的这篇《任光禄竹溪记》正代表了山水散文的议论化倾向向杂文化倾向的过渡。文中议论的成分大于记叙的成分,甚至可以当作一篇议论文来读,而且又常常运用杂文笔法讥刺时弊。比如,谈竹子时,巧妙地借用熟语: “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出其不意地对社会上不重视人才的现象给以有力的一刺。特别是对侯家富人逞威斗富的心理分析和讥刺,真是鞭挞入里,入木三分。

(0)

相关推荐

  • 藏着我心动的眸光!美诵诗《温柔》文/谷月山柳•诵/竹溪望月

    温柔 文/谷月山柳 诵/竹溪望月 杜鹃鸟婉转的鸣叫, 牵引着春天的彩裳. 杜鹃花婀娜的倩影, 飘浮出春天的暗香. 不一样的杜鹃, 不一样味道的声浪. 纷纷的花雨, 啾啾的鸟唱, 用生命的执着, 追寻不 ...

  • 诗歌||江 南

    江   南 毛新萍||北京 江南是水做的 温润的吴侬软语 和着湿润的青菜 就是一盘润泽的好物 就一碗粘软的白米粥 一天都清爽舒服 江南是绿染的 绿色的不分季节 恍若江南永是春天 放眼望到的地方 满满都 ...

  • 华州文学作品欣赏!

    12.12购物狂欢节 华州之家粉丝福利 赞竹溪里 作者丨佛 游竹溪,忆江南: 幽幽水巷乌篷船. 清水映芙蓉,红鲤戏清莲, 似梦江南. 琵琶音,秦韵情: 长长楼亭秦之声. 饮壶江南茶,斟杯关中酒, 南北 ...

  • 《江南三部曲》‖作者:依然小语 ‖诵读:沐阳、杞人不忧天、沐兰

    微信排版就用135编辑器 江南三部曲 作者:依然小语 诵读:沐阳.杞人不忧天.沐兰 <忆江南> 烟花三月的江南 蓝蓝的天 白白的云 暖暖的风 还有淡淡的心情 一程山水一路漂泊 在温暖的季节 ...

  • 经典文言文《寒花葬志》·原文·译文·赏析

    [明]归有光 [原文]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 ...

  • 经典文言文《喜雨亭记·苏轼》原文·译文赏析

    [宋]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 ...

  • 经典文言文《超然台记·苏轼》原文·译文·赏析

    [宋]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 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 ...

  • 经典文言文《石钟山记·苏轼》原文·译文·赏析

    [宋]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 ...

  • 经典文言文《方山子传·苏轼》原文·译文·赏析

    [宋]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 ...

  • 经典文言文《日喻说·苏轼》原文·译文·赏析

    [宋]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

  • 经典文言文《答谢民师书·苏轼》原文·译文·赏析

    [宋]苏轼 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轼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一交一 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 ...

  • 经典文言文《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原文·译文·赏析

    [宋]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 经典文言文《前赤壁赋·苏轼》原文·译文·赏析

    [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 ...

  • 经典文言文《后赤壁赋·苏轼》原文·译文·赏析

    [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