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魏夫人墓发掘记:工地惊现唐代墓葬,她的丈夫竟是隋末大将

原创2021-06-28 22:28·老赵历史事点

安置房区

建筑工地惊现唐代大墓,墓主人的丈夫是隋末的著名武将。由于被盗,除了一方沉重的墓志,墓室几乎空无一物。而就在发掘工作即将无功而返的时候,心细如发的考古队员在墓道里发现了隐藏的四间壁龛,里面竟然装满了珍宝。这些沉睡千年的艺术珍品正静静地等待着人们把它唤醒。“老赵历史事点”即将为您揭晓壁龛藏珍。

生在苏杭,死葬北邙

俗话说,生在苏杭,死葬北邙。

北邙山

海拔只有300多米的河南邙山,因为邻近古都洛阳,又背靠黄河,因此成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面姓,理想中的埋骨之地。上千年的日积月累,今天的邙山已经是世界范围内,古代陵墓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邙山山势低缓,山顶的核心区早已被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以及后唐的众多帝陵所占据。身份地位稍低一些的达官贵人,即使财力再雄厚,也只能在山脚下,甚至邙山周围选择一块墓地。

北邙

发现唐代大型砖室墓

到了现代,凡是在市区西北,有什么工程建设,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就一定会密切关注。

2011年7月初,在洛阳市市区西北,城乡结合部的一处安置房项目工地上,负责勘探的考古队员,就在几十座近现代墓葬中发现了六座古墓。这六座古墓中,五座是小型墓葬,其中一座是大型唐代砖室墓。该墓有斜坡墓道,外围还有零星的封土。

历经一千多年的风浸雨蚀,这座墓葬的封土只剩下了薄薄的一层,而且明显地凹陷下去,像一个大坑。由此可见,这座砖室大墓的墓室建筑结构已经坍塌了。通过考古队员的钻探,这一点也得到了印证。

发掘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墓室建筑坍塌的呢?有两种可能,一是墓室规模较大,拱形券顶难以支撑墓室上方封土的重量,二是曾经有盗洞打穿了墓室,破坏了墓室的建筑结构。为了解开这个疑惑,同时尽快了解这座墓葬的破坏程度,考古队决定先从墓葬坍塌的范围开始发掘。而斜坡墓道的发掘,先搁置一边。

清理完封土后,考古队员很快就在墓室的上方发现了两个巨大的盗洞,直径竟然达到了一米以上。

洛阳,自古以来就是盗墓活动的重灾区,凡是到了王朝更替,社会秩序动荡的阶段,就会有一大批古墓被盗掘。这些盗墓贼中,既有明火执仗的地方黑恶势力,也有衣食无着的饥民。

盗墓重灾区北邙

被盗的墓室

洛阳铲的出现

距离今天最近的一次盗墓高潮,就发生在清末、民国时期。

1928年,民国时期著名学者、考古学家卫聚贤,就在洛阳郊外目睹了盗墓贼正在用一种铁头木柄的钻探工具,寻找古墓。惊叹之余,卫聚贤就把这种十分便捷的工具,运用在了1929年,安阳殷墟的第一次发掘工作中。打这以后,被称为洛阳铲的探铲,干脆成了考古工作者最亲密的伙伴。

洛阳铲打探洞

民国时期著名学者、考古学家卫聚贤

千百年来,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盗扰,洛阳地下文物损失惨重。21世纪的几次重大考古发现,包括在一座北魏帝陵,及两座曹魏时期的宗室贵族大墓中,不要说值钱的文物,就连墓室青砖,甚至铺地的石板都差点被盗墓贼从地下搬走。其猖獗及破坏程度可见一般。

在唐代,长安、洛阳并称两京。武则天称帝,以及晚唐时期,洛阳的地位还超过了长安,因此,唐墓在洛阳并不罕见。

魏夫人墓志

虽然,巨大的盗洞让考古队员大失所望,但按流程,必须继续清理,以期有奇迹发生。在清理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墓室中有天井的痕迹。坍塌坑,几乎囊括了整个墓葬平面。从依稀可辨的墓葬建筑格局来看,这座砖室大墓等级非同一般。因为,即使是在“阴宅”积极向“阳宅”靠拢的盛唐,拥有天井是王宫贵族墓葬最典型的特征。

随着清理的深入,墓葬多次被盗的痕迹越来越明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来的盗墓贼拿走了金银财宝,后来者也不愿空手而归,秉持“贼不走空”的原则,即使是不值钱的墓砖,也要拿回家砌墙、建房或为自己造墓。

空空的墓室

这座砖室大墓等级非同一般

墓砖砌墙

由于多次被盗,墓室内被盗墓贼翻得凌乱不堪,盗洞套着盗洞,相互混杂在一起,已经分不清谁先谁后,是哪个时期被盗的了。

或许是眼前的唐墓过于凄惨,就连老天都有点看不下去了。进入10月以后,以往干燥少雨的洛阳,竟然破天荒地下起了大雨。这给发掘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在雨水的作用下,尽管建有顶棚,但墓室四处依然会面临坍塌的危险。

下起了大雨

墓志

墓志铭

历经多次盗扰,考古队员只发现了一方沉重的墓志。古代盗墓贼对它不屑一顾。近代盗墓贼则拿它毫无办法。考古队员把墓志清理了一下,终于发现了墓主人的身份。

墓志的标题是“故左骁卫大将军,越州都督,柱国,宜春郡开国公,王府君雄涎夫人,巨鹿郡太夫人,魏氏墓志铭并序”。

在考古发掘工作中遇到的墓葬主人,大多籍籍无名。而王雄涎,历史上确有其人。2013年年初,有一部长达62集的古装电视剧《隋唐演义》,讲述了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十八支起义军揭竿而起,推翻隋朝统治的故事。剧中的各路英雄个个武功高强,李元霸、宇文成都、斐元庆等。而这座大墓主人的丈夫王雄涎,同样生活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年代。

62集的古装电视剧《隋唐演义》

但与小说中天生神力的猛将不同,无论小说、演义,还是真实历史中,他都是赫赫有名的武将。在归附了李唐势力后,王雄涎立下诸多战功,因此被封为仅次于亲王、郡王、国公的正二品宜春郡公。要知道在唐代初期,等同于宰相的中书令,也只是正三品而已。据二十四史之一的《新唐书》记载,王雄涎死于唐朝建立不久的武德六年,武德九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又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这个官职,属于皇帝卫队的最高将领,代表着唐太宗对他极高的肯定与怀念之情。

在出土的墓志中,墓主人被称为魏夫人,但她自己的生平事迹则很少提及。原来,在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她们虽然也有名有姓,但却很少出现在正式的记载中,人们称呼时,往往只使用她的姓氏,或冠以夫姓,只有个别极其出色的女子,如李清照、王昭君等,才能以独立的姿态流传于世。

王昭君

唐三彩残片

墓主人的身份终于清晰,但发掘依然充满遗憾。冒着塌方的危险,考古队员再三搜寻,但在墓室中只找到了一些唐三彩的残片,再无其他。空空的墓室,让考古队员们万般沮丧。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是一个非常典型崇尚厚葬的时期。作为高级将领的夫人,拥有天井、墓道的魏氏夫人墓,宽大的墓室最初一定摆放了不少珍贵的陪葬品,然而,多次的盗扰不仅造成了墓室的坍塌,精美的唐三彩也只剩下了残片。

被形容为震古烁今,闻名中外的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典型代表。它不仅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中国文化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每一件传世至今的唐三彩釉陶器,都是难得的国宝。

震古烁今,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马

唐三彩的得名,源于这种器物表面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由于出土最早最多的地方就是洛阳,因此又被称为洛阳唐三彩。

1928年,在修筑陇海铁路洛阳段时,人们才第一次知道古代还有这样一种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

近年来,洛阳地区虽然也出土过不少唐三彩,但数量并不多。

1928年,陇海铁路洛阳段出土

壁龛藏珍

墓室已经被盗墓贼洗劫,从仅剩的残片看,原先的墓室内一定摆放了大量随葬品。下一步,对墓道的清理工作开始了。一般情况下,墓道里是不会有什么珍贵的东西,但考古队员们不死心。在清理墓道时,他们果然发现了异常情况,难道真的会有奇迹发生吗?

这个异常,来自于土壤。

没有扰动的土壤,土质纯净,土色较浅,被称为生土。古人营造墓室,挖开后回填的泥土,往往会混杂其他成分,这被称为熟土。考古队员正是依靠这一点点细微的差异,来分辨哪里存在着特殊的遗迹现象。可是,在魏氏夫人墓的墓道中,由于两壁的原生土已经部分坍塌,考古队员很难判断墓道的边缘究竟在哪里。也就是说,墓道两壁的土色差异非常小,几乎无法分辨原生土和熟土。

墓道

好在追寻土质土色的变化,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经过细仔的工作,2012年5月31日傍晚,考古队员突然在靠近墓道底部的墓壁一侧有了新的发现。由于位置较深,靠近底部的部分墓壁,还保持着原样。在好不容易刮平的墓壁上,考古队员发现,有一块区域,似乎有人工修补的痕迹。突然有人惊叫,这是壁龛。

刮平的墓壁

靠近底部的部分墓壁,还保持着原样

在新石器时代,壁龛第一次出现在墓葬中,其目的就是为了扩大墓室空间,容纳更多的随葬品。只不过,那时候的壁龛是开凿在竖穴土坑墓的墓壁上。到汉代以后,随着砖砌墓室的出现,壁龛也随之转移到了墓室内部,讲究一些的还砌有拱形券顶。2005年,湖北考古工作者,发掘明代郢靖王砖室大墓时,就在后室棺床一侧的壁龛中,清理出了包括歙砚、水晶山子、玛瑙龙兽镇子等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详见:郢靖王墓发掘记)。

新石器时代壁龛

明代郢靖王砖室壁龛

可是,墓道位于墓室之外,只是一条进出的通道,壁龛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样一个完全不设防的地方呢?这个被意外发现的壁龛,会被用来存放陪葬品吗?

小心冀冀地剥离壁龛正面的泥土,考古队员发现用来封门的泥墙后,暴露出来了一些有着鲜艳色彩的东西——唐三彩

尽管这种珍贵文物十分罕见,但毕竟是在它的故乡,经验丰富的考古队员,很快就认了出来。这个意外的发现,让考古队员们激动不已。

随着泥土被一点一点剔除,越来越多的唐三彩熠熠生辉。据考古工作者的经验,唐代的墓出现壁龛肯定是成对的,也就是说,至少在另一侧还有一个壁龛。果然,在墓道壁的另一侧又发现了一个对称的壁龛。那么,有一对,会不会有两对,三对呢?这些壁龛里,会不会都放满了精美的唐三彩?结果,总共发现了四个壁龛。

唐三彩熠熠生辉

由于唐三彩过于贵重,以免夜长梦多,考古工作者连夜奋战,对四个壁龛进行了彻底的清理。

在四个壁龛中,无一例外地都摆满了大大小小,造形各异的唐三彩,一件紧挨着一件,再加上大墓坍塌,淤泥灌满了壁龛,给清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考古队员生怕一不小心就损坏了价值连城的国宝,那可是重大的责任事故。大家兴奋的同时,看着密密麻麻的文物,却不知从何下手了。

壁龛中的唐三彩

作为一种低温烧制的釉陶,唐三彩的硬度不高,要从狭小逼仄的壁龛中,把它们一件件完整无损地提取出来,需要尽可能地小心细致。考古队员即使轮番上阵,也忙碌了将近20个小时才清理完毕。

在中国古代,随葬品的摆放一直遵循着某种规律,例如,楚墓椁室之所以被分成不同空间,就是因为主人赋予了每个空间不同的功能。在魏氏夫人墓中,四座壁龛也分门别类地摆放着不同的三彩。靠近墓室的壁龛中对称摆放的是骑马俑和人物俑,另外两个壁龛里,一个摆放的是动物和生活器皿,一个摆放着少量的仆役俑。

楚墓椁室被分成不同空间

经过一千多年岁月的浸袭,清理出来的唐三彩,很多都有不同程度的残损,好在位置并没有移动,残损的部分还在原地,这就为复原工作带来了便利。

一次出土222件唐三彩,这在中国考古历上堪称奇迹。多年以来,即使是在唐三彩的故乡,出土累计也不过数百件。

唐三彩是哪个窑烧制的

唐三彩出自巩县窑。

巩县窑在今河南省巩义市,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窑口。从已发现的窑址可知始烧于隋代,烧青瓷;唐代有较大发展,以白瓷为主。

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有“开元中河南贡白瓷”的记载。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有巩县窑白瓷,证实此窑贡白瓷。器型有碗、盘、壶、瓶等,以盘碗为最多。胎质厚重,里施白釉,外施黑釉,唯口缘露胎,为巩县窑一大特色。

此外还烧三彩陶器,洛阳地区唐墓出土三彩陶器及雕塑不少是该窑所产;遗址出土素烧坯很多,可知三彩陶器是两次烧成。

而三彩釉陶器并非实用器,它是专门用于皇家或大贵族陪葬的冥器。这想,这也是它之所以用低温烧制的原因。

流失海外的唐三彩:法国吉美博物馆藏,唐三彩盘。

魏夫人,妻以夫贵

魏氏夫人墓为何拥有如此多的唐三彩呢?直到今天,依然是一个不解之谜。人们只能推测,这会不会与王雄涎为国捐躯,壮烈牺牲有关?

起初,王雄涎是农民起义军首领,杜伏威所部的一名将领,因为东征西讨,战功卓著,深受杜伏威的信任。公元619年(武德二年),辅公祏(shí)与杜伏威归附唐朝。公元620年(武德三年),唐朝任命辅公祏为淮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封舒国公。

起初,杜伏威与辅公祏很要好,视他为兄长一般。后来,杜伏威逐渐猜忌辅公祏,暗中夺取他的兵权。辅公祏得知后,便假装和人称子午剑的左游仙学修道之术来掩饰自己。

公元623年(武德六年),杜伏威入朝,要辅公祏守卫丹阳,命王雄诞掌握军队作辅公祏的副手。杜伏威走后,左游仙劝说辅公祏反叛,于是辅公祏夺取王雄诞的兵权,并将王雄诞杀害。随后起兵造反。同年八月,辅公祏称帝,国号宋。

不久,唐朝派赵郡王李孝恭、岭南道大使李靖等率领大军讨伐辅公祏。辅公祏分派兵力抵抗唐军。公元624年(武德七年),唐军屡次击败辅公祏军,接连攻克辅公祏所占据的芜湖、梁山、丹阳(江苏)等地。唐军到达丹阳时,辅公祏兵败而逃,唐军趁胜追击。在辅公祏逃到武康(浙江)时,当地农民将其抓获,押送到丹阳。李孝恭将辅公祏处斩,传首长安。唐军将其余党悉数抓获,并全部处决。从此,江南地区得以平定。

王雄涎遇害之后,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都先后对他的妻儿厚加抚恤。由此看来,这位魏氏夫人故去时,很有可能享受了额外的政治待遇,妻以夫贵。

密室防盗

墓道设置密室,不外乎是为了防盗的需要。

壁龛(发白的部分是墓土,上面是原生土)

古人为了防盗可谓煞费苦心,诸如流沙墓、水银池、千斤石、暗箭等防盗之法层出不穷,真正能防盗的却寥寥无几。但有的墓的确是令盗墓贼无从下手的,比如武则天的乾陵,还有山西临县的皇姑墓,乾陵是无法找到墓口,而皇姑墓据说里面有重重机关。该墓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一说是皇族墓,一说是贵族墓。据临县进士吴命新版《临县志》记载,墓主是北魏权臣尔朱兆的妻子,千百年来采樵者不敢犯。我曾慕名造访过几次。(详情见我的第一篇文章:山西临县千年皇姑墓探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