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著名山水画家之一《百年巨匠.李可染》1-3集

中国最著名山水画家之一。

李可染早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29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院研究生班,从林风眠、克罗多学油画。1937年进入郭沫若主持的政治部第三厅,创作抗日救亡宣传画。1943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讲师。1946年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等职。
除了是一个大画家,他还有另一层的身份,齐白石的高徒,都说名师出高徒,在齐白石的教导之下,他的徒弟纷纷不甘人后,成为国内的中流砥柱,像是王雪涛,李苦禅以及李可染,都是画坛数一数二的大家,有的成就甚至不输齐白石,就如同李可染一般。
徐州有个快哉亭公园,当时里面有个“集益画室”,是钱食芝老先生和另外几个老画家长期作画的一个办公室。李可染和小伙伴经常趴在墙头上看他们作画。有一次,他翻过了墙头,在画室的窗户前往里看。钱食芝看他天天在那儿徘徊,就说,你进来看吧。就是这个看似翻墙头的举动,改写了李可染的人生。

百年巨匠 李可染第一集:风云际会

 李可染积极从事传统中国画的变革,主张'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既取法前代范宽、李唐、龚贤及黄宾虹等大师,又适当吸收西方绘画技法,而更重实地写生。他认为山水画创作是'为祖国河山立传',多年来行程十数万里,走遍大江南北,饱游饫看,深入探求自然山川之奥妙。其山水画浑厚凝重,深沉茂密,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独创性。所作写意人物与牛,形象生动,笔墨简劲,富于生活情趣。

牛是李可染先生一生喜爱描绘的对象,从40年代开始,一直到他生命结束,不断画牛,以至于人们把他的牛,同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

百年巨匠 李可染第2集:革故鼎新

为什么他这么喜欢画牛呢?
  

第一,这是生活中所见的最平凡也最有牧歌情调的景象。

  第二,李可染开始画牛还与抗日战争的时代需要有关。

  第三,李可染对牛的品格、气质、形象无一不钦佩,把它树为自己人格学习的榜样,以牛为师。所以他的画室叫“师牛堂”。

  第四,牧童和牛就成了很好的对象和载体。雄伟的山水是他对精神的不断升华,牧童与牛是他对灵魂的不断净化。

  第五,中国艺术诗意空间的拓展。牧童与牛是中国诗与画的传统题材,是农业社会最经典的诗化场景。

  第六,李可染画牧牛图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利用它不断试验一些新奇的章法和笔墨。

李可染的牛画是一绝,极富生活情趣,或行、或卧、或凫于水中;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观山,或引吭,或竞渡,寥寥数笔,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他能把牛的形状、比例、动态掌握得恰到好处,更能把牛的朴实无华的性格和充满泥土味的特色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他画的牛多一笔嫌碎,少一笔不够,这就是他多年修炼艺术的结果。

百年巨匠 李可染第3集:桑榆壮怀

 
一幅山水画的笔调要统一,一幅画和一曲音乐一样,要有统一的旋律。一种表现方法是一种旋律,或是粗放,或是秀美。
李可染先生的胸中常常盘桓着秀美的江南。蜿蜒的山脉、密密匝匝的村舍、一树树盛开的杏花......,他曾言“吾爱江南,江南之美时萦梦寐……惓惓情深,不能自已。”
所谓“写生方法形成实境美”,就是把这个画面画得让我们如身临其境一样,这是在20世纪以后的中国画家们做的事情,这是特定的历史和艺术史发展阶段才出现的。50年代初,国内有人说中国画不能写实,不能反应现实生活,而当时的政治需要要反应现实生活,要反应工农兵。在这个议论声中,可染先生说,我要用中国画的实践证明中国画能反应真实的景色。
李可染笔下的江南山水不同于明清文人画流行的干笔淡墨法,而是用湿笔层层积染,水晕墨章,表现江南一派烟雨弥漫、湿润深秀的景象。将光引入画面,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形成了其作品的独特风格。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李可染的人物画创作主要是表现传统写意画风,并在此基础上展现出更成熟的个人风格,充分反映着李可染艺术个性中潇洒放逸的性情。李可染把其性格中细腻的幽默感、漫画式的表现方式及敏锐的文人特质融入到人物画创作中,使其作品具有机智、独特、隽永的品格,且这种风格特质一直保持到晚年的人物画创作中。
李可染的人物画在表现手法上早期采用简笔、意笔的方式,用笔潇洒放逸,中期笔墨趋于沉着、厚重,到晚期则笔墨老辣、无羁;题材上从文人情趣转向于描绘现实人生继而到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艺术追求。从李可染早期的《钟馗》,1949 年的《街头卖唱》、1960 年的《赏荷图》到80 年代的《布袋和尚》、《苦吟图》等可窥见其整个艺术人生中的人物画创作部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