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拒曹操,东和孙权”是诸葛亮的一厢情愿(漫弹《三国演义》之五)
“北拒曹操,东和孙权”是诸葛亮的一厢情愿(漫弹《三国演义》之五)
X
刘备与刘璋彻底撕被了脸,为了地盘,“一家人”玩起了同室操戈的把戏。
刘备、刘璋确实是“一家人”,虽然很远,但毕竟也还是俩“兄弟”,同为帝室之胄、同流的是老刘家的血嘛,不是“兄弟”是什么?只是刘璋太为实诚,实诚得确把刘备当成了哥哥,当成了可以担道义的老刘家的血亲;而刘备玄德公却是演帝,演得连自己都相信他就是道德的楷模、仁义的典范……只是为了利益确切说为了基业,刘备不得不撕去伪装,把原本要刺向张鲁的枪调回来朝刘璋的脖子扎去——不想却在取川之路上,遇到了硬茬,在涪水关遇到了蜀中名将张任。
这位如流星闪过的川中名将虽只一瞬,却非常耀眼;因其耀眼 ,民间戏台把他“说”成了其为赵云、张绣的同门师兄弟,就像民间说卢俊义、史文恭、林冲为同门一样,非如此不足以彰显其浓浓的悲剧气氛。这位智勇双全的将军设计射杀了庞统,折刘备一臂,让玄德公进退不得,处境窘迫。就“演义”说事,张任的存在是否可能会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试想一下,如庞统不被射死,刘备不需要诸葛亮带兵入川却依然能拿下刘璋集团,奠基于蜀。庞统佐刘备治蜀,诸葛亮治荆州,犄角之势成,隆中对的构想是否能够实现?
可历史就是历史,它不容假设。庞统亡,无奈之下,刘备只有调荆州孔明率军前往涪水关救急。
救急事大,可守荆州事也不小。如果刘备命囧,取蜀不顺,荆州又丢,失了根基,进退失据,那才是真正叫危险。就当下而言,荆州就是刘备集团的大后方。
谁守荆州?
诸葛亮从刘备派关平为信使回荆州就判断刘备要关羽守荆州——这是否有点牵强?古人君好像都喜欢故作高深,让部下去猜谜:猜得好当然好,如孔明;猜得不好,会掉脑袋,如杨修!
而事实上,不是刘备派谁为信使就让诸葛亮来判断谁守荆州。量才而言,荆州守将必须是诸将中翘楚者。赵云勇则勇矣,执行力强,谋略尚欠,至少还没完全证明其是独挡一面的帅才;张飞一勇夫耳,自控能力不足,容易误事。张、赵二公为将有余,为帅不足,唯云长公谋勇俱备,关键还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名气大的是震天价响,威望和能力都是他人难以匹敌的。可以说,不管刘备派谁为信使,就综合素质而言,关羽都是守荆州的不二人选。
如何守?大政方针是要定一个的。诸葛亮送了八个字给关羽——
“北拒曹操,东和孙权。”
诸葛亮实在英明,有如此“良方”何愁荆州不保?太正确不过了!
只是如何“和”孙权,“和”得了么?
赤壁之战后,刘备强据了荆州,说是借,实是赖,还愚弄老实人鲁肃——打了张借条,说取得了西川就归还荆州。刘备明着就是欺负人!孙权花费钱粮兵马实实在在做了回“义务劳动”,为刘备做了一件十分漂亮的“嫁衣”。胸中那股郁闷之气呀——
时时都想一吐为快!
为此,接连演绎了“三气周瑜”、“诸葛吊孝”、“单刀赴会”等的好戏。尤其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不仅赔了妹子,后来还气死了足智多谋、风流倜傥的擎天之柱周都督,拿不到地盘不说,还丢尽了东吴的脸面!
东吴亏大了,还能“和”还想“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梦还是可以做一做的。
诸葛亮确实想得很美!
要不是曹操集团实力独一档的存在始终威胁着孙、刘集团的安全让其而不得不联手,可能这俩郎舅弟兄早就干得热火朝天了。所以,只要曹操集团不再对孙权集团构成威胁,更拉近和孙权的关系,孙刘联盟这根脆弱的连线一定会崩断!因而——
荆州问题始终是孙、刘两大集团的死结或死穴!“和”谈何容易?
北“拒”曹操,这没得说,这明里暗里都是敌人,若敢犯境就打!
在未取得益州之前,管理“荆州”的政策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守!
关公守得也还可以。
赤壁之战后,曹操明白孙权也不是“善茬”,打了几仗,不仅无功而返,还生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和无奈。关键还有陇右始终不稳,马腾、韩遂还时时威胁着他大后方的安全。所以,要全力向南方进攻,就必须解除大后方的隐患。还好,虽然“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面子上确实不好看,却最终割去了马、韩集团这一“毒瘤”,巩固了大后方。继而又夺取了汉中,收降了猛将庞德。只是“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不得不说是曹操的一大失策。待刘备打下了根基,在蜀中站稳了脚跟,政权得以巩固,这时,“蜀”曹操确实只能“望”上几眼,再也无力染指,后来还赔上了汉中,曹公有如赤壁之战般败得灰溜溜的打道回府……
还是回说荆州。刘、曹争汉中时,曹操被西线牵扯,无暇南顾,而孙权又忌惮云长公武勇难敌,故而荆州表面上还是风平浪静、平安无事。而云长公——老实说他并未完全采纳诸葛亮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策略,而是睥睨一切,说他是用“威震东、北”来管理荆州或许更确切一些,尤其对东吴孙权。
譬如单刀赴会—
刘备取了益州,按“借条”的约定,刘备该还荆州了吧?诸葛瑾求得刘备信,要云长交割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可——
云长变色曰:“吾与吾兄桃园结义,誓共匡扶汉室。荆州本大汉疆土,岂得忘以尺寸以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虽吾兄有书来,我却只不还。”蛮横得实在有理,荆州是大汉的关你东吴鸟事?诸葛瑾气得吐血也只能回去抱着孙权的大腿诉苦......
这可苦了老实人鲁肃,此公还是“借据”担保人呢,好玩不?老实人被逼急了也会咬人一口。不得已,设下一局“鸿门宴”,邀关羽赴会,准备届时要挟云长公;没想关公英雄虎胆,只带十来人亲随就亲蹈虎狼之穴,一番言语争斗、酒足饭饱后竟全身而退,毫发无损,留下一段英雄气,在长江上久久不散。
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只是关公虽威震八方,东吴孙权并未胆丧!
譬如结亲之好——
玄德公进位汉中王,操怒,欲起倾国之兵与刘备争雌雄。司马懿献策差使说孙权攻取荆州,而又一老实人诸葛瑾却建议孙权与关公结姻亲对儿女亲家,共议破曹。
孙权用其谋。
老实人总喜欢做异想天开的事。
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
确实无礼太盛!这也是后人诟病关公不遵“东和孙权”的这一外交政策、关公身上的一大污点。
而事实如何?
当媒公诸葛瑾抱头鼠窜回吴,具实以告孙权后,孙权立马议取荆州,步骘劝言是曹操嫁祸之计,孙权道出了心声——
“孤亦欲取荆州久矣。”
这是实话。
各位想一想,再前后梳理一下,孙权欲取荆州,为了幽困刘备,连自己亲妹妹的幸福乃至于生命都不顾,何在乎你关公之女、一儿媳妇?
刘备娶了孙尚香,挣脱“安乐窝”回荆州之路上,孙权掣所佩之剑,命蒋钦、周泰:“汝二人将这口剑去取吾妹并刘备头来,违令者立斩。”
诸侯魁首,何来亲情,只有利益!
这样看来,孙权和亲,不是真“和”,乃慢军之计也!目的是和后来吕蒙、陆逊之计如出一辙,让关公妄自尊大,目空一切,放松警惕!
换一句话说,关公答不答应和亲绝改变不了孙权誓取荆州的决心!
多谋如关公者,岂窥不破东吴之计?
关公对孙权的藐视或许只是给孙权一味急取荆州的催化剂而已。
后来,东吴用“妄自菲薄”击破了关公的“妄自尊大”,东吴是计策,关公是性格。
关公之败不是败于谋略,而是败于性格,败于不识人:
一不知己——
关公傲上而怜下,糜芳是玄德公的小舅哥,相随玄德于患难,起码应得到关公你的尊重,至于傅士仁是何方神圣,书中没有多讲。从管理学而言,关公只有铁血而没有温度,糜、傅二人对关公只有畏惧而没有敬重,至二人于后院防护,岂不危险重重?
二不知人——
他眼中只有周瑜、鲁肃。想想看,鲁肃之后之吕蒙,若其没过人之处,孙权焉能用其为都督?还有陆逊,你关公究竟了解多少?
孙子曰:“……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关公,你失算也!
再来看看诸葛亮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政策,其中东“和”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诸葛亮实在有点强人所难。
就利益而言,孙权不会“和”,就性格而言,关公不会“和”!
把“和”改成“防”如何?
以“阴”对“阴”,关公可能使起来不顺手。终于——
至阴与至阳碰撞,最终孙权的“至阴”战胜了关公的“至阳”,诸葛亮的两翼齐飞终折一翅,“隆中对”也就成了画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