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却在这儿

(龙泉窑青釉弦纹贯耳壶,南宋;国博藏)

宋代有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窑。此五大名窑不仅是宋代制瓷业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瓷器史上最高光的篇章之一。五大名窑中,除哥窑身世尚未厘清外,其余四窑皆有官窑背景。而实际上,除五大名窑外宋代也有一些颇具影响力的民窑窑场,如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它们以各自不同的产品特色流芳于世,名传千古。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宋代著名民窑:

龙泉窑

龙泉窑历史

中国近代考古学家陈万里先生说:“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由此可见龙泉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

龙泉窑是宋代著名青瓷产地,因位处龙泉(今浙江省龙泉县)而得名,它是宋元时期中国南方最大的民间窑场。

考古研究表明:龙泉窑创烧于北宋南宋时达到鼎盛;元代有较大发展;明代中期后走向衰落。其烧瓷历史长达六七百年之久。

龙泉窑传说

之前我们在介绍哥窑的时候曾经说到:传说南宋时有章生一、章生二两兄弟在处州龙泉县从事陶瓷业。哥哥章生一的窑场因烧制出了带有“多断纹”(开片纹)特色的瓷器,从而受到宫廷的青睐而成为烧制御用瓷的窑场,人们称其为“哥窑”。同时将弟弟的窑场称为“弟窑”。

弟窑所烧瓷器虽然没有开片纹这样的独家特色,但是借得当地土质、水质的优势,弟窑瓷器也烧的釉色青碧、釉层丰润、光泽柔和、晶莹如玉,品质也相当不错。

弟窑与龙泉窑

在博物馆里常常能听到导游对游客这样解说:“刚才我们介绍了哥窑,现在再来看龙泉窑。龙泉窑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哥窑与弟窑中的那个弟窑……”

这个说法应该说是不够严谨。首先关于“哥窑”与“弟窑”的说法皆来自于民间传说,并无史籍或物证印证,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说龙泉窑就是弟窑,显然论据的根基太飘。其次,龙泉窑是在北宋中期后,越窑、瓯(音同“欧”)窑逐渐没落后,龙泉窑才渐露头角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它是龙泉地区众多窑口的集合,而不是哪一个单独的窑口。

考古发掘表明,目前已知龙泉窑遗址有600余处,其中龙泉境内有398处,它不仅包括了浙江龙泉地区的窑场,也辐射到了邻近的庆元、云和等县以及福建的浦城、松溪等地区。龙泉窑可说是中国陶瓷史上窑址数量最多、窑业规模最大、销售范围最广的青瓷名窑(宋元时产品曾远销到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国)。

因此说,龙泉窑不等于弟窑。但可以这样说,因为弟窑的产品及烧造工艺是龙泉地区的一面旗帜,因此龙泉窑系的产品风格与生产工艺都向弟窑看齐,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龙泉窑系,统称为“龙泉窑”。

(龙泉窑粉青釉凸花葫芦瓶,南宋;国博藏)

龙泉窑特点

1.釉层较厚,采用多次施釉、多次素烧的工艺。其釉色温润如玉,素有“青如玉”的美誉(其工艺原理详见下期);

2. 以铁作为主要呈色剂,釉面基本色调呈现青绿色,此为龙泉窑的基色。龙泉窑在南宋中期时烧制出了著名的粉青釉与梅子青釉,成为龙泉窑的代表作。其色泽青翠、温雅可人。历代瓷人都曾竭力追求釉色如玉的美感,但真正称得上光泽如玉、温润如玉的惟有南宋龙泉窑的粉青与梅子青色。

3.装饰技法多以刻花、印花、贴花、剔花、镂空、捏塑、堆塑等形式(上图中器物表面的纹饰即采用了堆塑法)。

4.“出筋”:由于釉层较厚,器物表面纹饰中的凸起部位因流釉而显现出胎质的痕迹,俗称“出筋”(见下图)。

瓶面纹饰凸起部位的“出筋”现象(图中红圈内)。

粉青釉莲瓣碗,宋;四川博物院藏。这件莲瓣碗的外壁表面有多个“出筋”的棱条,其原因也是由于棱条的凸起而导致流釉的结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