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纪事:追寻文坛巨匠叶圣陶在家乡苏州的足迹(上)
追寻文坛巨匠叶圣陶在家乡苏州的足迹(上)
"海棠眷眷乡情深",文坛巨匠叶圣陶,字绍钧.(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他的墓地安置在苏州甪直古镇著名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保圣寺旁。庄严的墓地、古老的银杏树、著名的未厌亭、整饰一新的唐陆龟蒙墓与斗鸭池古迹以及叶圣陶纪念馆等,每天依然引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人们没有忘却这位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长长的一生中在家乡苏州留下了不同寻常的足迹!
出身清贫少年立志
叶圣陶是出生于苏州城内的悬桥巷一个清贫的家庭。父亲叶柏仁为一户地主人家帐房,凭微薄的薪俸抚养一家五口。叶圣陶家里除了父母亲和两个妹妹之外,还有祖母和外祖母,全家七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微薄的收入来维持,家境尚属一般。叶圣陶三岁时就开始识字、练字,到六岁那年,叶圣陶识字已有三千左右,字也写得相当漂亮。朱氏识字不多,但满肚子装着世代流传下来的谜语、诗歌、儿歌,经常说给儿子听。叶圣陶猜谜语的兴致很高,从中得到了智慧的启迪。叶圣陶还能够背出很多辞采华茂古代诗词。尤其是形象生动,想象奇妙,韵律优美的儿歌。
1899年,叶圣陶六岁的时候,父亲送他进私塾读书。塾师是当地有点名气的黄先生,文笔很好。父亲对儿子的要求很严,放学回家后就督促他温习功课,还要背书,立下了“弗熟不得吃饭”的家规。在黄先生那里,叶圣陶读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过了一年以后,叶圣陶又到了悬桥巷东南端的顾家花园顾颉刚家,跟随一位名叫张承胪(字元冲)的老先生读《四书》、《诗经》、《易经》。叶圣陶在学习上丝毫不敢懈怠,用心读书,背诵都能上口。
叶圣陶童年时代,就领略了苏州民风民情的淳朴。父亲总要带他去看,说给他听吴地园林古迹、亭台楼阁、斋堂殿馆、庙院庵祠,甚至连城里的路名,都有来历;哪怕是一块匾额、一个牌楼、一座桥梁,都有传说。回家后叶圣陶父亲还要求他回忆参观时的先后次序,作类似日记的记录。叶圣陶到了八岁时起,就“开笔”作文了。
有一次老师出的题目是《登高自卑说》,作文之前,向他提示“这应当说到为学方面去”。叶圣陶依照老师的吩咐,共写了八十多字。老师看到他写的毛笔小楷字方方正正,文句又晓畅流利,说理通达,便不断地称赞,特别是对文章的结尾“登高尚尔,而况于学乎”感到满意,情不自禁地在“尔”和“乎”这两个字的旁边,用红笔划了两个圈。叶圣陶高兴地把作文本带回家给父亲看,父亲见儿子敏悟好学、天资聪明,笑得十分开心。
经过近两年的刻苦学习,叶圣陶大有长进,居然能够写出三百字以上的经义史论或时务策论的文章了。父亲急迫地希望儿子赶快成长,又将叶圣陶送进了另一所私塾,以便学得更好,能够考上秀才。
父亲为了使儿子增长些文学知识和历史知识,带他到茶馆听说书、听昆曲。叶圣陶小时候听了不少的书,有的不只是听了一遍,最多的听过三四遍。说书的,挥舞着纸扇,拍打着醒木,把故事说得活灵活现,各种人物的声音模仿得逼真酷肖,突显了不同的性格。听到精彩处,叶圣陶常常被悲欢离合的情节牵引得不能自已。叶圣陶更喜欢听昆曲,那典雅的曲辞、优美的音节,那时而清柔温润、时而凄怆沉郁、时而高昂雄壮、时而哀伤感叹的曲调,抓住了他的心灵,让他百听不厌,甚至想到要去当昆曲演员。苏州地域文化的熏育,使他提高了艺术审美的能力。
1906年,以苏州长洲县、元和县、吴县三县县名的第一个字合成命名的“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今草桥小学)创办起来了,叶圣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这所学校。这所小学的教师大多是才从日本回国的留学生,有教唱歌和历史的章伯寅先生,有教国文的朱遂颖先生,有教博物和算学的龚赓禹先生,有教英文的杜安伯先生,等等。他们热心于新的教育事业,讲课动听入耳,显示了开阔的知识面,叶圣陶听得津津有味。他从老师谈论的革命思想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的领悟。
章伯寅先生在课堂上教育学生说:“地不离人,人不离事。欲论人事,必先知地理。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要爱国就得先晓得我国的自然地理、历代英杰。”叶圣陶心领神会,咀嚼着老师所讲的这些爱国大义。他懂得了要把爱国与爱家乡这块土地上的山川草木结合起来,要了解与熟悉历代名人英杰创造伟业的历史。老师寓革命思想教育于知识的传授之中,如清泉滋润了叶圣陶的心田,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丰富多彩中学生活
叶圣陶于1907年13岁进入苏州公立草桥中学(今苏州市一中)读书, 1912年1月28日中学毕业,是该校第二届毕业生。叶圣陶在苏州草桥中学读书生活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他“作诗词、作画,刻印章,游西郊诸山,而常入茶肆吃茶,同学间畅谈无禁,往往长达数小时。时作玄想好谈国内外新事物,颇受上海报章杂志之影响,古诗文与新译作并作为课余良伴”。他努力吸取一切新知识,为了提高写作水平,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向国文老师、南社诗人胡石予经常借抄诗作,抄写的诗集不少数十册之多,其中包括《南社第一集》中诗文。在老师的指导下,叶圣陶从中学开始坚持写作。1909年,叶圣陶与同学王伯祥、顾颉刚发起组织诗社,取名“放社”,意在放言高歌,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政治见解。他们经常组织诗友咏诗、联诗、填词、嵌字、对对子,1910年春放社扩充正式成立。1911年5月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与几个同学创办了油印刊物《课余丽泽》;叶圣陶常为《学艺日刊》作文。
▲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毕业照
后排右一为叶圣陶,1911年冬
失意的小学执教生涯
中学毕业后叶圣陶于1912年2月24日去干将坊言子庙苏州中区第三初级小学任教的。(言子庙地处今干将路乐桥堍,今已修复列为市级文保单位)叶圣陶任初小二年级主任,担任国文、 算术、修身三门课程。
从当时叶圣陶日记中可以看到,他对言子庙苏州中区第三初级小学任教生涯是不满意的。这与同事之间流言蜚语以及学生文化程度不一有关,尤其看不惯摆出臭架子的视学巡察。
▲叶圣陶日记
他在1913年1月11日给北京大学读书的好友顾颉刚信中写道;"昨倚阑干观鞋匠之工作,一刹间,感想潮涌,以为以正当之腕力,做正当之事业,当有无限之快乐。他十分羨慕鞋匠之自由抽其麻丝,持其皮刀为之不已;一鞋告成,此时之乐为何如哉!与我相较,修身也,必有崇拜;同事也,必作寒暄;省县视学来,又必受奇制!百不自由!";"视彼鞋之人,羨之不已,效之无才,复自叹耳!"
1914年5月叶圣陶出水痘,找人代课,生活更加拮据,感叹"贫与病遇,何堪设想!"1914年7月11日,言子庙小学原四个班减缩为三个班。而叶圣陶任教后一心试验当时的新式教学法。他的思想和目标为校内顽固势力所不容。1914年暑假,叶圣陶终于被学校以缩减班级为名排挤出校。事后获悉,言子庙小学仍设四个班级,所谓缩减班级乃诳语而已。
叶圣陶进入言子庙小学任教后一直坚持自学。请董伯豪先生补习英语,每天授课一小時。1912年8月起每天从太平洋报抄苏曼硃小说断鸿零雁记,并汇订成册。他还要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好友顾颉刚邮寄章太炎讲课的讲义,拟订自学课表,每天自学二小时。在他失业期间,他全心投入文言文小说的创作。最早的一篇写于1913年12月2日,刊干小说丛报的文言短篇小说《姑恶》。离开言子庙小学后创作了《穷愁》等十多篇。这些小说都寄到《礼拜六》杂志发表。后来他被上海的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学校任教,同年,担任商务印书馆的小学教科书编辑。
作者:郁乃尧
202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