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腭隐裂的形态分类和手术必要性分析(一)

腭隐裂又称为黏膜下腭裂,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腭裂。之所以特殊,首先表现在形态上:虽然没有明显的裂隙,但确实属于腭裂的一个分类。

1825年, Roux首次描述了一位年轻的腭隐裂患者的特征:口腔黏膜表面连续而黏膜下方的硬软组织缺失;

1910年,Kelly将这种腭裂命名为黏膜下腭裂(腭隐裂);

1954年,Calnan总结出典型腭隐裂三联征:分叉的腭垂、透明带和硬腭后部骨质缺损;

1978年,Croft等又发现了不完全具备上述三联征的隐性腭隐裂,即口腔检查无明显三联征,只是在鼻咽纤维镜检查时发现鼻腔侧软腭中线凹陷。

腭隐裂

腭隐裂的特殊除了在形态上与典型腭裂不同,在功能上也出现截然的不同。部分患者表现出明显的高鼻音、鼻漏气、进食返流、压力性音节缺失等等典型的腭裂语音表现;但有一部分患者丝毫没有腭裂语音的表现,说话清晰,完全正常。只有出现腭裂语音的症状,才唤起患者和家属的注意,来到医院检查,而说话清楚的患者,甚至终身不会知道所患的疾病。

腭裂的常规治疗方法首先是手术修复,但基于上面的特殊性,对于腭隐裂的手术必要性,国际惯例是“当患者出现明显的腭咽闭合不全的表现后,可进行手术”。

由于唇腭裂知识和治疗技术的提升,加上出生缺陷检测的普及,本来隐蔽的腭隐裂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临床。基于长时间的观察,笔者发现事实上很多的腭隐裂患者并不完全具备典型的“Calnan三联征”,不同形态的腭隐裂患者会出现不同的腭咽功能和语音表现。

腭隐裂是否也有分类?能分成几类?不需要手术、腭咽功能完全正常的腭隐裂的患者占多大比例?

为了解这些问题,笔者自2008年起仔细收集资料,8年里前后收集到400多例腭隐裂病例,纳入276例,从形态、腭咽功能表现进行分析,发现:

1.腭隐裂可分为5类

透明带型

悬雍垂裂型

透明带+悬雍垂裂型

腭瘘型

凹陷型

2.完全具备Calnan三联征的腭隐裂仅占37.32%

3.34.78%的腭隐裂患者腭咽闭合完全(VPC),即不需要手术治疗;54.71%的患者腭咽闭合不全(VPI),需要通过手术矫正;10.51%患者为边缘性闭合 (MVPI)

4.71.01%患者为单纯的腭隐裂,28.99%患者伴发唇裂

5.伴发唇裂的腭隐裂,腭咽闭合完全(VPC)率超过50%,高于单纯的腭隐裂者

由此可清楚的看出, 腭隐裂有不同的形态分类,并呈现不同的腭咽功能,区分功能与形态的关系,确定腭咽功能,是手术选择的根本指针。

爱心修复 笑语新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