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书简 || 雨水书简——锦书·诗行

甲 午 书 简

——穿越二十四节气

冯 伟/著

悄然渐多的白发里

不知哪一根

属于你

本书映现了一名学者型基层公务员在甲午一年穿行于夜与昼、公与私、灵与肉之间的心路历程。作者以书信体的形式,穿越二十四节气,并借节气抒情言志、写人状物,在吐纳心语的过程中尽释才情,大写诗意人生。同时,又突破了传统书简的局限,天马行空,纵横捭阖,展示了特定环境中的诗心跳动和文思喷涌,构筑了一个不染凡尘的精神家园。本书构思奇特,文字灵动,情趣高昂,充满正能量。

本书于2016年3月由现代出版社出版,2017年1月,荣获泰安市政府最高文艺奖“第三届泰安市东岳文学艺术奖”三等奖。

痴人妄语
短暂人生的绵绵思绪
跃动琴弦,弹与你
雨水书简——锦书·诗行
一园:

过年也快,转眼就到了雨水,又出了正月。接续前面的《七律·立春》,雨水之夜,我又写了《七律·雨水》:

门前化尽雪皑皑,七九冰河次第开。
万缕春风入暖阁,千丝夜雨润凉台。
窗含翠竹舒豪气,槛锁青松困大才。
可喜倒寒将退去,晴空一字雁归来。

老汪说我近来的诗歌格律上更加工整,但少了些灵性。但如果他像你一样,知道了我内心所指,就会有不同的结论。拿节气说事,要写完二十四首,既是对毅力,也是对能力的一个自我挑战。不知我的耐力如何。

说到雨水,就很容易联想到泪水,正如我在散文《雨夹雪》里写的:

雨,是天上流下的泪,有大有小,有喜有悲……诗人,总爱拿雨水说事。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博客收藏音乐正在播放王立平作曲的《枉凝眉》:“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歌声缠绵,如窗外的雨,让我在为黛玉心酸的同时,又记挂着大汶河了。四季不断,有多少泪珠儿流不成一条河?还原回去,泪也是天上的雨吗?伟人感叹过了:“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说到泪水,我就不自觉地想到了飞鸿踏雪。把《立春书简》发给你后,我又把它和咏陶南别墅的书法照片发给了她,并附短信:“问候飞鸿!节后很忙,不及细读君之博客,但知道不断有喜讯,祝贺!《立春书简》为一尝试,虚构的收信人名,真实的生活故事。不打算往网上放的,只给知音发邮件。请阅读赐教!”飞鸿随即给我写了二千五百字的回复。长达六千多字的《立春书简》,她连阅读带回复用了还不到3 个小时。她的文字都是一气呵成、出手即成,不用修改的。她说:“很感动,你把不想在网络里发出的文章邮寄与我,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不管你的这封信曾是写给谁的,能发给我读,且把我引为知音,更让我感激不已。”

飞鸿的回复,几乎涵盖了我提到的方方面面,情真意切,我越读越感动,后来以致“热泪欲零还住”(毛泽东《贺新郎·别友》)。这些年来,飞鸿勤奋工作,教有所成;业余躬耕,诗文等身;相夫育女,养亲顾戚;以文会友,古道热肠,成天忙得脚不沾地,各方面都渐入佳境,不自觉地就达到了一个个高峰。但是,一回身,却发现了自己的衰老、难言的不幸和对女儿成长的力不从心,大有“黄卷清琴总为累,落花流水共添悲”(唐·李嘉祐《闻逝者自惊》)之感。读她回复给我的后半部分文字,令人想到“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 李煜《虞美人》)的句子,而我的眼前滔滔奔流的却总是西流的大汶河。飞鸿在另一首诗里,则又以“夜的形式”,让“一江春水向北流”。还有南流的春水么?往哪流,都是愁。我就理解了她为何“夜不能寐,常常泪水沾湿了枕头”(飞鸿语)!然而,她博客里过年期间的系列文字,却绽放着焰火般炫目夺彩的节日光焰,燃成怒放在黑夜里的一树梅花,绚烂着春天的温暖气息。飞鸿在踏雪时,虽然摔了一下,但是她所传递的正能量,足以能够与春寒中的雪白,还有雪白中滑雪服的血红,争妍。

今年的雨水节气是在正月二十,虽然落后于元宵节五天,但春节后的几场小雪依然把十五的月亮擦洗得雪亮雪亮。月亮是一颗诗眼。难忘的,不仅仅有宋祖英的《望月》,还有前两年飞鸿关于“风花雪月”与诗的论述。在上面的回复里,飞鸿对诗歌又有别样的感受:

有人说,诗歌是属于青年人的专利,我不认可,虽已知天命,但只要时间有空余,心里有诗意荡漾,还是习惯用诗歌来表达。诗歌多好啊,那些不想说,不能说,又不得不说的话,都可以用它来表达。有时,只是为了表达,不求谁来读,不求谁读懂,只要能写出来,心里就很舒服。常常觉得,诗歌就是缭绕于心的一种气息,只要能释放出来,一切就很好。这些没有任何功利的写作,是最舒服的写作,也是我最喜欢的写作状态——所谓“在文字里休息”,就是这样一种生活的状态。

这段娓娓道来的生动文字,将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大家阔论”和“妙手高谈”击得粉碎。那些不知所云的高深理论和专造的名词,比魏晋玄学还难猜测。我虽然写不出优秀的诗篇,但也极其厌恶有些诗人的自以为是、派别之见与圈子之争。君不见,有些人对别人指三道四的手指都是残的,嘴都是歪的,心都是黑的。诗人的心湖应该澄澈,心胸应该博大,境界应该高远。坚守自己的圣地,也要尊重别人的家园。比如对待王德席的诗歌,自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作为农民的王德席,能够在《诗刊》上发表诗歌,靠的不是乱攀关系,也不是别人怜悯。他将长达一千多行的诗歌巨制《骨头上的鸟鸣》发给我这个不大懂诗歌的人修改,既有他的低调谦虚,也有他对自己某方面学识不足的清醒认知。其实,我也只是能帮他找找匆忙之间打错的文字与标点而已。怕耽误他的事,我连夜拜读,一读,竟大吃一惊,欲罢不能,花了2 个多小时才读完,接着回复他:

你的《骨头上的鸟鸣》这首长诗,深深地震撼了我。仅改动了几个词语,也不知当否,仅供参考,弟再斟酌。这首诗,穷天地,聚风云,意蕴深厚,胸藏万兵,显学识,见腕力,有气势,且很适于朗诵。很多词语我都闻所未闻,也算学习了,真的开了眼界。德席,以前我真的没有好好看看你,今晚,我后悔了。其实,你堪为我师!

因为在《立春书简》中提到过德席,所以飞鸿论诗也是从德席说起的:

关于德席的诗,说实话,我读得不太多,不太多里,我还是看到了一些佳作。特别是有一次你们聚会,他写的一首《白鹭飞飞》,给我印象非常深,由此可见他写诗的功夫之深。

既然飞鸿这样说了,那我就把德席的这首《白鹭飞飞》搜出来,与你一起重温一遍:

在汶河有七八只白鹭飞过秋水长天

栖在沙渚或镀金的沙滩上

留一掠云影、风动、山静串联的银线

石桥、流水、人家、云霞白鹭飞飞

远晴、沙静、鱼闲、花田白鹭飞飞

橹歌、船影、烟枝、苇花白鹭飞飞

我们的每一个思想都是白鹭

我们是从《诗经》里走回来的人

我们踏浪汶水爱神的画笔

我们驾驭流水藏进深深的胸怀

我们濯足逐流、采薇拈花

一任流水平仄,鸟鸣押韵

爱我的人呵,靠近我一些

你会听到我心中轻拨的琴弦

远方的人呵,走近我一些

你会感到那莲心盛开的火焰

凝视远方的人一任汶水淙淙流淌

古老的河水流淌着生命的色彩

古老的汶河流淌着纯洁的晨曲

(注:农历2012 年8 月18 日与梅边诸诗友八九人再次相聚汶水河畔)

怎么样?同意飞鸿的观点吧?尽管德席的诗集《泥土灯盏》里,有一些诗我看不懂,朋友们也说看不懂,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他的理解和我们与他之间的感情。最近又和他通了电话,他的家全部搬到新盖的社区了,老家已经夷为平地了。过几天,他收拾好了,我们就去给他温居,好吗?

谈到诗,我又想到了格律诗人杨衍忠(桃源笠叟)兄。这里不说他为弘扬家乡传统文化所作的贡献,只说他春节期间连续创作的十几首春节民俗古诗。他的这些七律,形成一个独特的“过年系列”,从小年就开始了,依次是《过年》《请家亲》《送家亲》《拜年》《走亲戚》《春贴贺年》《放鞭炮》《破五》《立春》《请福》《开工酒》《守岁》《发红包》《候客》《元宵节》《请客》,一直写到《二月二》,之后还有《二月二打囤》。反正不出二月二就还是年下。杨兄的诗,不仅格律工稳,而且均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同时又传播了传统文化。本来我想写篇评论,但时间紧张,尚未动笔。杨兄高产,他还有七绝《祝寿》、七律《本命年生日自题》,内容重孝道,多感恩;另有五绝《写春三十韵》,分咏春蕴、春期、春景、春声、春趣、春怀。其格调,仅从标题即可一斑见豹;其勤奋,仅从数量即可一叶知秋。杨兄并非专业诗人,而是一位日理万机的民营企业掌舵人啊。

没有及时回应杨兄的文字,有些愧疚。但更愧疚的是,还欠德席兄弟一篇文字。我给德席说过,我要为他的《母亲给我理发》写点东西。元旦刚过,德席就在博客里发了这首诗:

这个冬天一直没下雪

母亲看这几天暖和

找人捎信来给我理理发

她说怎样也得节省二三元

母亲不是小气的人

却是一个生活节俭的人

我已不惑之年,母亲也近古稀

依然像小时候牵挂着我

母亲说小孩初一、十五理发吉祥不生赖

而我更愿做一个孝顺的人

母亲给我搬来小木凳,系上花围布

自己戴上老花镜就用一把断齿的木梳

在我的头上梳了一遍又一遍

就是梳不直,其实我的头发

又细又软还有些卷

额宽却头无后脑勺,靠近头顶还凹下去

母亲唠叨着说像你这样少如半秃的头发

价格应少一半,在理发店理发多么吃亏

母亲对我的头型最熟悉念叨着我的头很好推

母亲用的还是十多年前那把油腻腻的老推子

在我头上嘎吱嘎吱地响

推着推着就夹我的头发

起初还可忍一下……

母亲推着推着就推不动了

母亲说推子不快了

就又拿来剪子把夹住的头发剪了下来

母亲说还是用削发器吧

削了几下刀片也不快

头发好像被母亲拽下来的差不多

此时疼得我眼泪也几乎掉下来

没辙,母亲就去小卖部拿来一个新的刀片

这次快多了,母亲笑着说

疼啊——我一哆嗦,就在耳廓处划出血来了

母亲吓了一跳,说:你这熊孩子乱动干么

你看看,你看看,下次再不老实就不给你推了

……头终于大功告成

虽受点小伤但无大碍,提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母亲用炊帚给我扫了几下后脖颈上的头发楂

缺齿的嘴还用力吹了一遍又一遍

突然,一下针扎般地疼了一下

嗨!我以为这是粘上的头发哩,母亲说

我说怎么就是吹不下来,这下给拔下来了

这次,可把我疼得笑出了眼泪

我说:还是俺娘真疼我……

本想只摘录其中几句与你珍藏,但这样的文字,无论哪一行哪个字,都实在不应该像德席的头发一样,被“那把油腻腻的老推子”剪掉。这样的文字,你不会说看不懂吧?就是读给德席的母亲听,她也一定会笑得合不拢嘴,她老人家也会“笑出了眼泪”,而且我还能看到隐在这眼泪背后的“疼”。而在王德席最近的博客里,他的《我给父亲洗澡》和《我给母亲洗脚》两首诗则告诉我们,德席不仅有感恩的孝心,而且也有实际行动。我非常认可电视剧《闯关东》中萨日娜扮演的母亲形象,我一直觉得似曾相识。在文友们又一次到德席家里聚会时,我恍然大悟,她的扮相及外溢的质朴与德席的母亲是多么吻合!但是,德席的母亲很少说话,每次去,她老人家只是打个招呼就忙着做菜做饭去了,偶尔和她拉几句家常,她也很少接话,但是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她的话,大多让给德席的诗句了。我懂得这微笑背后的“疼”,只是当时不能言。不过,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文人墨客的闲聊上,而忽略了母亲的心事。德席的弟弟前些年在部队因公牺牲,成为全家人永远的痛。对于德席的父亲,我则觉得一点印象都没有,可能从没见过。为此,我埋怨过德席,怎么从来不让见面。德席或说父亲有事不在,或说父亲不善言辞,或讷讷地微笑着不知说什么。后来,在朋友们给德席拍的“全家福”上见过这位父亲,一看就是忠厚善良、老实巴交的一个农民。我给德席说过,再去,我一定要和父母双亲好好地拉一拉。但是,这些都还没有落实。

亏欠朋友的文字还有,说来更于心难安。快马耳朵(我的同学马立强,博客名为“树的耳朵”,后改为“快马”)怀念母亲的文字,放入博客时日已久,我仅仅是读了其中一部分,竟然至今没有读完,更甭说写点文字说说感受。尽管深知他“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但我毕竟没有抚慰的实际行动。快马兄的父亲也去世多年了,杨兄和汪弟的父亲也去世多年了,汪兄和梁兄,他们的父亲母亲也早都作古了。还有一些朋友的父亲或母亲也早走了。大家失去或多或少的亲人已经多年,自己也都渐知天命,所以,对待德席的双亲,对待其他朋友的健在双亲,我们空闲时都应该跟他们坐一坐,拉一拉。一个文人的血脉里,不应该仅仅流淌着诗词歌赋。其实,那些久违的亲情,绵绵的亲情,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亲情,才是真正的诗。那些真正的朋友,就是作诗的人,作诗的人啊!我们都快点去“给父亲洗澡”,“给母亲洗脚”吧!

“朋友”这个词,曾经离我那么遥远,远在天际。上小学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什么是朋友;读了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我还以为朋友就是同学;工作之初我又以为朋友就是同事。渐渐地,我却与一位长我十五岁的朋友于兄成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十五岁的差距,也应该算是忘年之交了,可他却让我直呼“大哥”。倒是后来结识了另一位大我两旬的忘年之交,既真又善且美的杨公,因他另有充足的理由,也让我直呼“大哥”。记得曾跟“竹映幽径”说过,我愿多跟师者、长者、德者交往。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长者,“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唐. 韩愈《师说》);德者,“才之帅也”(北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此三者,亦合于孔子所云“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矣。当然,自己也要有能被上述“三者”所接纳的能力。最近,我引几位文友应邀拜访了于大哥。愉快的一次出行,又引出我的散文新作《旧时堂前》,改好以后再给你寄去。

歉疚的心情一直存在,特别是对神交的朋友,尤其长者,不能及时回复人家的关爱,于理不通,于情不敬。在雨水次日,我才抽空发电子邮件回复“泰山愚夫”:

读先生文字,如沐春风。深谢先生抬爱,深感惭愧。因节后会多事杂,未及时回复,致歉!欲得先生更多信息,从网上查到了东方财富网有“泰山脚下一愚夫,闲来无聊测股市”的博客,凤凰网也有“泰山愚夫的博客”,不知是否。原先记忆先生有新浪博客,可能有误。从先生文字里猜测,应长于我,先生之谦虚美德,更令人油然而生敬意!希望知晓先生更多信息以便交流,渴盼一睹先生风采,欢迎先生来肥做客。不知在下高攀没有?恭候先生!

隔一日,在去拜访于大哥的前夜,睡前,打开邮箱,见“泰山愚夫”又有回复:

冯先生钧鉴:

先生复信,收悉。

在下本市井俗人,苟活于当下。承蒙先生厚爱,于心难安且无以相谢。惭愧之情,不以言表。

其实泰肥之间,亦不过咫尺。但在下若贸然造访,也恐先生多有不便。我的电话是:1395482××××(按:为免暴露人家隐私,故用×)。我也估计我的年龄应比先生要大一些,故此叫我老李就可以了。若蒙先生不弃,当请先生把您的电话也告知在下,以便今后可以联系。届时在下当登门叨扰,拜见先生经纶逸仪。

谨祝工作顺意,身体健康

泰山愚夫2014年2月22日于泰安岱岳

因时间不早,加上次日出门,没有立即回复他。四天后,我才给他回了一个手机短信,并说方便时给他打电话。但直到今天,我还没打过。不是不想打,而是“不方便”。一是在办公室人乱事杂,难以清净;二是回家之后,有做饭“重任”,有迎来送往,还有一些正在“挤油”的诗文要作。特别是十天前,妻子的小店里又卖上了蔬菜,更加忙碌,尤以饭时为最,忙得不可开交,有买菜的,有要水果的,有时还有来打印资料的,多亏了儿子在这里帮忙。可是,没过几天,儿子就开学走了。

那晚,明月如钩,压在西面沿街楼的顶上。我去帮那人儿收摊时,一位朋友来打印资料,要整理成厚厚的一本书。为了节省时间,8 点半我们在对面的餐馆吃了水饺,接着干。近12 点才收摊,还没有弄完。次日晚上,她们又忙到10 点半才收工,还没有完成任务。我包了满满一大盖帘水饺,空等了一晚。倒是中间去小店时,又看见了明月,仍如钩,便想起去年春天偶成的那首《新月》:

新月如钩月月钩,年年不见在钩头。

桃花看尽春流去,大汶河边枉自愁。

你看,又提到了月亮,谁让她是“大众情人”呢。看来还是飞鸿说得对:写诗,你怎能避得开“风花雪月”呢?

直到那个周六下午,我才得空收拾了一下凌乱已久的储藏室。我们整个机关周六上午一直坚持上班,是否违反《劳动法》,就不管他了。我在乡镇工作时,经常是连星期天都不过。我们做不了主的事情,就不提了。我从下午3 点一直收拾到5 点半,还没有收拾利索。东西不多,但是需要倒来倒去,有些沉点儿的还比较吃力,沏了一下午的茶也没顾上喝。可能忙得过了头儿,就又有些头疼。深恐耽误次日约好的访友之行,所以晚上就不敢干别的,看看电视吧,还是中央台戏曲频道,正播出京剧《玉堂春》。去年以来,看的京剧不少,如《四郎探母》《状元媒》《西厢记》《王宝钏》《铁弓缘》《捉放曹》,也有黄梅戏《女驸马》《王老虎抢亲》《富贵图》等等,还看过京韵大鼓《小女婿》,广西民间彩调《狗娃闹学》等。也喜欢越剧,只是听不大懂里面的词儿。看戏多在头疼又不是疼得很厉害的时候,不敢再上网写作或伏案夜读,就看看戏,放松一下。看得多了,对当年求学时弄不大懂的《中国戏曲史稿》有了新的理解,也记住了当今梨园一些名角,如唱京剧的孟广禄、李胜素、于魁智,唱黄梅戏的马兰、吴琼、韩再芬,等等。越来越喜欢京剧,特别是那一声婉转绵长、细而不断的“啊”,让人联想到什么叫“余音绕梁”而又多阳刚之气。越剧与黄梅戏则富阴柔之美,尤其记得黄梅戏里词尾的那个“哎”,和越剧里咬舌的软语一样,叫人听得那个舒服。看京剧《捉放曹》时,想起了去年从快马耳朵家里借来的黄裳所著《彩色的花雨》,是上海三联书店1988 年出版的旧书,开篇就是《捉放曹》。该书《序》的结尾写道:

作者儿童时代开始走进剧场,常常是睁大了眼睛站在舞台边上欣赏。从不懂到懂,从惊奇到赞叹,从看武戏到听唱工,经历了许多变化。但最初的印象总是不易忘记的。这里写出的一些故事片段,在很大程度上都还保留了那些洗磨不掉、最早但也最能打动幼稚孩子的心的东西。虽幼稚但朴实,天真但恳挚,有爱憎但毫无装点;也许能使初步接触这一伟大奇瑰现实主义艺术的朋友们觉得亲切而不感到是一种唐突。

这本仅仅七万字的小册子,至今我也没有读完。我总爱拿“来日方长”为借口,搪塞自己。当然,我早就知道黄裳的大名,还上网搜了他的资料,又找出他的《音尘集》,读了点。

坐下来读书,于今已经是一件难得的事情。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曾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但是,现在借来的书也未必能读。所以,我把十几年来坚持订阅的十几种文艺杂志,一减再减,今年只订了七种。当然,也因经济拮据,忍痛割爱,减去了连续订阅多年的《当代》和《收获》。但是,读书真的能够净化灵魂。去年夏天,我夜读《收获》,被周立民的《纵浪大化中》所吸引,偶有所感,摘与你听:

夜色阑珊,蛙鸣未鼓,蝉声犹在。起起伏伏的心潮,一涌一涌地随文字上下颤动在心尖儿。那一对“只有遥远地相望才能彼此感觉到美丽”的人,还有那戏台上的身段与唱腔,不知是何时才消弥在这中伏之末的暗夜里的。

多久没有这样静静地读一读纸质的刊物了?没有了网上的眼花缭乱之干扰,心如大浪,心如溪流,心如高山,心如平湖。心在不知不觉中就睡着了。

不知你有这样的体会没有。前几天,我读今年第二期《散文》,因空闲不大,就读最后的“短文”栏目里的三篇:任芙康的《十子下乡》,朱成玉的《一闪而过的电》,许冬林的《村有杏花》。看好前后两篇。前者酣畅而戛然,后者简约而淡远。我还上网查阅了作者的资料,都不简单。有空的时候,你自己上网看看吧。

我给你说过,想自编一本散文选,将自己读过的那些过目难忘的佳作,集中起来,给你,也给所有感兴趣的朋友看看。我之所以在囊中羞涩的时候,也不放弃订阅《十月》,就是我喜欢它里面的散文。当然,只要留心,处处都会有美的发现。去年给你看的我的散文《记忆深处有白河》,写的就是二十多年前我在《人民日报》副刊上读过的彭学明的散文《白河》。那些在岁月的流水中沉淀下来的文字,才是珍珠。快马给我们买的彭学明的长篇散文专著《娘》,你读完了没有?还有我们读过的纳兰妙殊的《从透明到灰烬》,塞壬的《悲迓》,真的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你若发现了好文章,也给我推荐一下。

话如雨水,难以止住。但春雨贵如油,润物无声。在寂静的夜晚,它是无声的诗。只是,诗人在远方。

愿雨水滋润你一生!

风 流

2014 年3 月4 日(马年二月初五)

甲午惊蛰前夕于泰山西麓一鹤轩

附:桃源笠叟《七律. 读风流君〈雨水书简〉有感》

七律·读风流君《雨水书简》有感

桃源笠叟

风流君的文字,就如这春天的雨水,清澈,淡然,滋润,缠绵……而自然生动,形象细腻的描写,更把其可读性提高到极致,使人渐入佳境,欲罢不能。

雨霁云开风又东,晴空一字写飞鸿。
但凭书简凝人气,更仗诗才论笔功。
独擅文辞诸子异,各持忠孝百家同。
春华润自无声处,恰在此时天地融。
注:飞鸿,亦指风流君文友飞鸿踏雪。
2015年4月18日 岱下肥城 钓月轩
作品推荐:
甲午书简 || 作者简介和目录
甲午书简 || 序 言(一)
甲午书简 || 序 言(二)
甲午书简 || 立春书简——过年 · 百味

作者简介

2012年4月作者于平阴贤子峪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山东肥城人,肥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工作室主任科员。文史学者、业余作家。1967年4月生于泰山西南、汶水之阳东军寨村。1988年7月毕业于泰安师专中文系并参加工作,1995年7月函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由乡镇中学语文教师转任乡(镇)党委宣传干事、党委秘书、党政办公室主任,后调市优化办(纠风办),再调市政协。曾任肥城市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安市政协文史委特邀研究员,泰安市重点社科课题负责人,肥城地方志特约研究员。个人业绩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肥城年鉴(2018)》《边院文化》和新编《边院镇志》以及肥城市情网等,在新浪网建有个人博客(风流的博客)。斋名泰山西麓一鹤轩。

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诗词,作品散见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散文百家》《青年文学》《泰安日报》《泰山学院报》等,入多部文选。出版散文集《清且涟猗》《甲午书简》。2017年1月,《甲午书简》荣获泰安市人民政府最高文艺奖“第三届泰安市文学艺术奖”三等奖。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左丘明文化和肥城历史文化。主编、合编(副主编)、参编和策划文学、历史、文化、教育、党建、史志等各类图书20多部(正式出版11部,将出2部);创办左丘明研究唯一专门杂志《左丘明文化》(省内部刊号),主编(执行)8期;在省级和泰安市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消息与通讯百余篇。多次荣获省市以上文学奖、新闻奖、社科奖。2016年4月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0)

相关推荐

  • 七律•雨水

    ​嘉澍如酥淅沥声, 野田草木欲初萌. 麦苗翠绿清溪笑, 春意温濡物色呈. 购种选肥天作美, 催桃润柳鸟飞鸣. 户家听雨思农事, 夫妇谈心议备耕.

  • 书简舞

    视频收集制作:陆秀

  • 【雅人韵士】郑德禄|鼠去牛来呈毓秀,月圆花好现飞鸿。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诗人简介 郑德禄,网名,正路慎德.河北省怀来县退休职工,中共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张家口诗词协会会员.怀来县作家协会优秀会员,怀来县诗词协会会员.爱好旅游.摄影.诗词及 ...

  • 七律·雨水节

    雨水蛰虫睡梦惊,归巢喜鹊恋山青. 云浓雾厚霜花去,日暖冰融草木萌. 拂柳春风梳碧玉,连天绿野衬芳英. 一年之际在正月,鸿雁飞来早备耕.

  • 雨水 [七律]

    春临雨水喜新多,滋润山花烂漫坡. 温顺有情催物醒,深酣无恙注流河. 青山绿水千层底,云白蓝天一曲歌. 冰玉清新尘浊洗,莺飞草长也蹉跎.

  • [转载]怎样画鸿雁  [ 咏雁诗选7

    原文地址:怎样画鸿雁  [ 咏雁诗选7--12]作者:村石88_hr1 极目一行挂碧空, 飞鸿展翅喜迎风 塞北鸿爪尚留影 又戏 江南碧水中. 一对飞鸿恋晚风, 忘情嬉戏月升空 夜深误落砚池宿 醒后惊飞 ...

  • 花语风流 || 飞鸿踏雪寄书来 ——读风流君的《雨水书简——锦书·诗行》

    飞鸿踏雪寄书来 --读风流君的<雨水书简--锦书·诗行> 花非花 立春转眼已过,雨水节气如约而至,甲午年的雨水在元宵节后五天,庚子年的元宵节却在立春后的第四天. 今年正月不太平,读书是唯一 ...

  • 甲午书简 || 云中锦书之二 这个特别的春天 ——回复风流先生并《春分书简》

    甲 午 书 简 --穿越二十四节气 冯 伟/著 悄然渐多的白发里 不知哪一根 属于你 本书映现了一名学者型基层公务员在甲午一年穿行于夜与昼.公与私.灵与肉之间的心路历程.作者以书信体的形式,穿越二十四 ...

  • 甲午书简 || 云中锦书之一 惊蛰——回复风流《惊蛰书简》

    甲 午 书 简 --穿越二十四节气 冯 伟/著 悄然渐多的白发里 不知哪一根 属于你 本书映现了一名学者型基层公务员在甲午一年穿行于夜与昼.公与私.灵与肉之间的心路历程.作者以书信体的形式,穿越二十四 ...

  • 甲午书简 || ○ 云中锦书之三《立秋书简》评点

    甲 午 书 简 --穿越二十四节气 冯 伟/著 悄然渐多的白发里 不知哪一根 属于你 本书映现了一名学者型基层公务员在甲午一年穿行于夜与昼.公与私.灵与肉之间的心路历程.作者以书信体的形式,穿越二十四 ...

  • 甲午书简 || 立春书简——过年 · 百味

    甲 午 书 简 --穿越二十四节气 冯 伟/著 悄然渐多的白发里 不知哪一根 属于你 本书映现了一名学者型基层公务员在甲午一年穿行于夜与昼.公与私.灵与肉之间的心路历程.作者以书信体的形式,穿越二十四 ...

  • 甲午书简 || 惊蛰书简——絮语 · 浮生

    甲 午 书 简 --穿越二十四节气 冯 伟/著 悄然渐多的白发里 不知哪一根 属于你 本书映现了一名学者型基层公务员在甲午一年穿行于夜与昼.公与私.灵与肉之间的心路历程.作者以书信体的形式,穿越二十四 ...

  • 甲午书简 || 春分书简——春风 · 桃花

    甲 午 书 简 --穿越二十四节气 冯 伟/著 悄然渐多的白发里 不知哪一根 属于你 本书映现了一名学者型基层公务员在甲午一年穿行于夜与昼.公与私.灵与肉之间的心路历程.作者以书信体的形式,穿越二十四 ...

  • 甲午书简 || 清明书简——流觞 · 歌吟

    甲 午 书 简 --穿越二十四节气 冯 伟/著 悄然渐多的白发里 不知哪一根 属于你 本书映现了一名学者型基层公务员在甲午一年穿行于夜与昼.公与私.灵与肉之间的心路历程.作者以书信体的形式,穿越二十四 ...

  • 甲午书简 || 谷雨书简——红笺 · 春残

    甲 午 书 简 --穿越二十四节气 冯 伟/著 悄然渐多的白发里 不知哪一根 属于你 本书映现了一名学者型基层公务员在甲午一年穿行于夜与昼.公与私.灵与肉之间的心路历程.作者以书信体的形式,穿越二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