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啤酒

其实,早在中国白酒诞生以前,酿酒热情高涨的中国古人们,就一度开发出了中国古代版的“啤酒”:醴。

这个在古代文献里,常作为甜酒饮料出现的“醴”,会不会就是啤酒?啤酒的定义是这样的:以麦芽为原料,加酒花发酵形成的低度酒精饮料。这标准放在“醴”身上是否同样适用?《尚书》里就有原文:若作酒醴,尔惟曲糵。也就是说,“醴”是以“糵”作为原料的。而《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这种“糵”正是大麦曲,与现代啤酒十分相似。这也就是说,中国古人常喝的“醴”饮料,正是古代版的“中国原创啤酒”。

阅读《诗经》《周礼》等文献,各种关于“醴”的记载,扑面而来,描述“酌醴”的景象更是屡见不鲜。不夸张地说,在西周至春秋年间,古代中国人“喝啤酒”的风气,一度十分火热。甚至到了汉朝时,“醴”的消费还是《史记》里汉朝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在汉朝向匈奴屈辱和亲时,醴还被作为馈赠匈奴的礼品,每次都把凶残的匈奴人“灌”得十分高兴。但从西汉后期起,这款火热酒类,却逐渐淡出了。

这其中的原因,明代科學家宋应星在其著作《天工开物》里一语道破:后世厌醴味薄,遂至失传。造成“中国原创啤酒”淡出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这“味薄”的毛病。西汉中后期,是中国古代酿酒业的井喷时期,酿酒技术的突飞猛进,令各种黄酒果酒清酒层出不穷,人们饮酒有了更多选择,度数太低的“醴”,也就越发非主流,最终基本消失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