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入就下架”,腾讯马晓轶的这封公开信还说了什么?

自从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在中国迅速普及以来,防范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就成为业界和全社会热议的话题。在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互联网浪潮中,如何引导、培育这些稚嫩的花朵,是当代互联网人不得不直面的责任与使命。

在8月初CJ期间召开的2019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上,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马晓轶谈到未成年网络保护问题时曾给出过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腾讯计划在今年年内完成健康系统的全部覆盖,对于无法接入的游戏将一律做停运下架处理。

9月6日,恰值腾讯健康系统上线一周年之际,马晓轶在公开信《不接入,就下架》一文中宣布包括《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拥有过亿MAU的产品在内,腾讯旗下几乎所有移动游戏都已完成了健康系统的接入,客户端游戏方面,《英雄联盟》《地下城与勇士》《穿越火线》等热门产品也已率先完成。

未成年网络保护的四大命题和实践办法

公开信中,马晓轶还就未成年网络保护提出了四大命题,并围绕着这四大命题给出了一些思路和相关的实践经验:

首要命题——游戏时间管理:因为未成年人玩游戏,最大的问题是因为自制能力不足等原因而导致时长失控。由此,平台可以考虑通过控制游戏内收益、强制下线等方式帮助未成年玩家控制游戏时长。

第二个重要命题——游戏消费管理:因为未成年人往往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游戏消费失控给家庭带来的困扰同样值得关注。腾讯成长保护平台的做法是,家长可以对孩子的单次消费和每月总消费设置限额,超过规定额度即会被系统禁止消费。

未成年网络保护的底盘——实名信息校验:做好未保,前提是进行精确的未成年人身份识别。例如,腾讯已经接入了公安权威数据平台,对实名信息进行真实性校验,并启用了针对疑似未成年人的人脸识别验证。

另一个重要命题——游戏适龄尝试:国家相关部门去年提出了“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的相关指导办法。今年6月底,人民网联合腾讯、网易、三七互娱、盛趣等游戏厂商,共同发起《游戏适龄提示倡议》。1个月后,“游戏适龄提示”平台正式上线,到目前为止,共计55款产品标记了相对应的适龄提示级别。基于“游戏适龄提示”,游戏公司可以根据游戏产品的内容、类型、系统,对游戏所适宜的玩家年龄进行提醒,使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能较为清楚地了解该款游戏产品是否适合使用。

为什么未成年网络保护系统势在必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根据《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的统计数据,当前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69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93.7%,远远高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57.7%的平均数字。

丰富的互联网内容可以降低未成年人认知世界、学习知识的门槛,适量有益的游戏娱乐活动能够帮助未成年人在学习之余放松心绪,解除压力——在怎么看待未成年人触网、玩游戏这个问题上,相信随新兴互联网产业一同崛起的当代中国社会已经自有答案。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当面对海量的数字信息和娱乐内容时,心智尚在成长期的未成年人往往无法甄别游戏内容,自如地控制娱乐情绪和游戏时间,而这正是各大游戏厂商和社会需要探索的:如何给未成年人搭建一个健康绿色、可以做到“劳逸结合”的游戏环境。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腾讯、网易等游戏巨头先后发布了“健康系统”、“网易家长关爱平台”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系统,通过“游戏限时”、“家长一键强制下线”、“晚间宵禁”等系统性措施,对未成年玩家的过度游戏行为进行强行干预和防范,这些头部厂商的严厉举措既起到了统一行业规范的作用,也标志着全行业的整体趋势。

此外,任何一位游戏人或互联网人还应明白,用内在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未成年人或许才是最为关键的:有益的游戏不是让玩家上瘾的商品,而是传达具有文化价值和娱乐内涵的作品。

我要找游戏陀螺:
商务合作/采访/投稿:
西瓜(微信号 18659030320)
刘威(微信号 18948723460)
文静(微信号 mutou_kiki)
行业爆料:boq(微信号 boq270756)
投稿邮箱:tougao@youxituoluo.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