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吴哥(五)
来一场精彩的旅行 留一段别样的记忆
柬埔寨全名柬埔寨王国,位于中南半岛,与泰国、老挝、越南接壤。柬埔寨的历史很悠久,早在公元1世纪就建立了统一的王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直处在战乱之中,直到1993年才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期,以至于这里的发展比较滞后。
柬埔寨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5%,主要是捕鱼业和水稻种植。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发展主要以制衣业为主,一直保持柬工业主导地位和出口创汇龙头地位,是其工业经济支柱。
首都金边、西哈努克港和暹粒是其三大城市。最近几年,柬埔寨大力发展经济,金边和西哈努克港吸引外资办企业比较多,比较热闹;暹粒这个城市,抑制污染型制造业和房地产,主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资源很丰富。除了游览探寻世界文化遗产、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窟之外,到洞里萨湖乘船欣赏湖里风光、了解柬埔寨水上人家的传统生活方式,也是旅行者不可错过的。
11月16日下午的行程是去吴哥窟。上午在酒店吃过早餐后,导游带着我们旅游团一行来到暹粒市郊的一个村庄,坐牛车穿越村庄,体验柬埔寨的乡村风情。
进村庄的大门。
坐牛车的游览路线。
牛车是柬埔寨农民常用的交通工具,与我们老家的牛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车轮很高大,直径在1.5米左右。
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牛车,不过,那时候的牛车,主要是用来拉货物的,很少拉人,所以,有“古之贵者不乘牛车”的说法。到了东汉末年,牛车渐渐风光了起来;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牛车开始广泛流行,逐渐成为官员、贵族乃至皇帝的主要代步工具。甚至当时的车舆制度中,还规定了乘坐牛车的贵族等级和使用范围,崇尚牛车之风日趋盛行,满朝的士大夫“无乘马者”。有学者考证说魏晋时期的士人主流思想崇尚无为,喜欢清淡,生活过的非常的悠闲,所以他们不喜欢速度很快的马车,而是喜欢坐在慢悠悠的牛车上谈天扯地。
当然,那个时候随着士族阶级乘坐牛车变成一种时尚以后,车上的设备就越来越讲究,装备可要比我们体验的这种牛车豪华舒适多了。
现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有农家乐,但大多游玩内容趋同,没有新意。象这种坐牛车的项目虽然老土,也还算有些特色,值得国内做农家乐的借鉴。
柬埔寨一年之中只有两季,雨季和旱季。村民大半年旱季无所事事,雨季来了播种,雨季结束时收获,一年一季足矣。
坐牛车围着村子里转了一圈之后,中午饭是在村子中心的吊脚楼里吃的。
所谓的吊脚楼,就是用木柱撑起房屋,下部悬空可饲养鸡鸭,上面住人。这是适应雨季河水泛滥和躲避虫兽侵袭的建筑形式。
村里的吊脚楼多简陋,没有门,木板做墙,建顶所用的材料是茅草。从吊脚楼外面往里望空空如也,里面除了一些衣物、炊具之外基本上没什么家具,当地人喜欢在屋子里绑个吊床睡觉。
11月17日自由活动,我们选择了旅行团的自费项目——去洞里萨湖。
洞里萨湖位于柬埔寨境内北部,从西北到东南,位于柬埔寨的心脏地带,在金边市与贯穿柬埔寨的湄公河交汇,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湖滨平原平坦、广阔,土地肥沃,河道纵横,其间多沼泽地,且林地茂密,是柬重要的农业区及稻米、渔获产地。洞里萨湖是柬埔寨人民的“生命之湖”。
上午从酒店坐旅行车到了湖边的码头,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依次登上一艘两层的木质游船,沿着宽阔的河道向湖区进发。
每艘游船上有两名儿童为游客按摩肩颈,每人按摩3分钟左右,收取2000瑞尔(人民币4元或0.5美元)小费,按摩与否由游客自愿决定,不强求。我们这艘船上的小孩一名7岁,一名11岁。这些小孩做这个是当地政府为了照顾这里的居民生计而特许的。
导游介绍说,那些在水上生活的人大部分是越南难民,都是一些没有国籍的“黑户”,柬埔寨政府不允许他们上岸生活。这些人就靠着湖里的鱼虾和向游客讨要小费生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和文化。
我们游船经过时,就有三四条柳叶舟追上来靠近我们的游船,跟随着开了四五分钟。每条柳叶舟上一个大人开船,一个或两个5、6岁的小孩子身上缠着大蟒蛇招揽游客拍照赚取小费。也许是平时见多了见怪不怪,也许是对越南人心存仇恨(越南曾于1978年12月-1990年8月入侵并占领柬埔寨),导游对我们说别理他们,不然会很麻烦的。
人的生命力真的很顽强。简单枯燥的日子,狭窄漂浮的生活空间,为了生存,总是可以去想法克服一切的困难。
无边光景一时新。
游船到了湖心的一个水上人家集市停靠。集市上有酒店、有卖服装的、有卖水果和冰激凌的、有卖旅游纪念品的、有拿着蟒蛇让游客拍照合影的;下一层甲板内还养着一些鳄鱼。
一群欧洲游客一个个很欢乐地把大蟒蛇搭在肩上拍照留影。
我们坐的木质双层游船。
在水上集市转了一圈,在集市的顶层拍了几张照片。蓝天白云之下,湖面浩渺,颇有异域风味。
整个湖上参观游览过程大概2个小时。据说洞里萨湖上的日落是很惊艳的,如果要看日落,可以事先与导游说好下午过来。
中午回到市区吃了午饭,回酒店休整了一下,决定去暹粒的老市场走走。
——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