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两军必争下碣隅里
前记:
长津湖战役为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的东线方面的重要战役。
按照长津湖战役交战双方的作战目标、意图分划,长津湖战役可以分为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6日的长津湖围歼与突围战役,以及12月6日至12月24日的兴南港大撤退等两个单元。
我个人读史认为,在军事上,长津湖战役既为中、美军人在朝鲜战争期间的第一次正面交手的大战役。同时,鉴于当时长津湖战场遭遇百年不遇的冰雪极寒天灾袭击的事实,长津湖战役更可以被看成是中美军人与大自然灾害的一次战争。
战争、重叠天灾,使得长津湖战役的交战双方都为此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
岁月荏苒,弹指间,长津湖战事过去已近71年。
然而,这段硝烟弥漫,寒风凛冽的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于战争与和平,关于战争与天灾的对话,依旧为关注历史的朋友带来深远的、沉重的思考。
每次,我在书房默然翻阅当年史料、地图,回望当年的风雪交加,酷寒无边的盖马高原与长津湖战场,触及到那段似乎被酷寒冰冻的渐无声息的历史,体会极深。
冥想之时,我在书房,便会隐约幻听了激烈的枪炮声、军号声、厮杀声……
风雪、酷寒、军人、热血,这些相关长津湖战役的符号,往往使我思绪弥漫。
为此,我提笔再写长津湖战事,尝试与朋友们分享我的视角下的那段雪与火的历史。
本文为长津湖战役长篇,将以长津湖战役主要战事和事件串联成文,故而全部文章可能在10篇左右。不定期更新,敬请关注。
11月28日,下碣隅里附近,正在巡逻侦查的美军陆战队一部。
(本文上接《寒战:长津湖战役之序战 · 柳潭里血战【上】》,点击可阅。
本文上接《寒战:长津湖战役之序战 · 柳潭里血战【下】》点击可阅。)
【全文约7700余字,估计阅读30分钟】
穿插、包围与突袭——长津湖战役第一阶段示意略图。1厘米v5公里。
1950年11月28日,拂晓前后,美军全速运转预备发起空袭,志愿军则全速运转预备收缩兵力,防备美军空袭。
于是,战场忽然变得非常平静。
激战空隙,双方指挥官都在飞速判读战场态势。
当时,在志愿军第20军方面,其第89师强攻柳潭里,兵员物资消耗极大,几乎无力再战,又要预防空袭,因而转入临时休整。
第20军第60师一夜穿插,占领了富盛里、小民泰里一线,切断美军陆战1师由下碣隅里南撤路线。这路志愿军虽然没有与美军全面接战,但是,志愿军与美军零星交火,也是使得美军倍感威胁。
同时,第20军第58师隐蔽行军,于拂晓前进至上坪里地区完成展开,三面包围了下碣隅里。
第20军第59师则占领了死鹰岭和新兴里附近等外围阵地,截断了美军柳潭里往新兴里、下碣隅里之间的联系。
在志愿军第27军作战方向,第27军第79师激战一夜,伤亡极大,亟待休整。
之外,另外第80师和第81师各一部却完成长途穿插,对下碣隅里以北包括新兴里在内的多个美军据点予以切割、包围。
简而言之,第9兵团参战长津湖战役的第20军、第27军尚有建制完整、基本齐装满员的5个步兵师,主力10余万人,在态势上完成了对长津湖地区的美陆战1师,及配属美陆战1师作战的美7师前出一部的分隔、包围。
当然,包围归包围,以当时志愿军缺乏通讯设备、后勤保障及相应重武器装备,要想在广袤的、极端的、酷寒的长津湖战场围歼美军,确实非常困难。
在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区,美海军陆战队参战包括瓜岛战役、硫磺岛战役等所有恶战,就战绩、战力而言,无疑为美军在这个战区的首屈一指的精锐。
尤其美海军陆战1师,更有美军第一王牌之称。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陆战1师为美军陆战王牌精锐,曾经三次受到总统优异部队嘉奖。二战结束,陆战1师驻防山东地区,1947年9月,作为最后一支驻华美军,陆战1师全面撤离中国。
可见,相对美军其他部队,陆战1师颇为知晓国情、军情。
此外,美军陆战1师作为美国战略值班部队,也是当时美军建制、兵员最完整的部队。
朝鲜战争爆发,正值美国陆海军大规模退役二战老兵之际。因而,在美国决定全面介入战争之时,诸如美军陆军第3、第7师等部,官兵缺员,大多为空架子部队。
无奈,麦克阿瑟只得实施他的幕僚们设计的“帮对体制”,将南韩营、连长及以下官兵破例补进美军作战师,混编在连以下单位,实施一个美军官、兵,培训、帮教一个南韩官、兵的体制,在人数上尽量完成战时编制。
在联合国军以韩军为前锋,打过三八线,进行第一、第二次战役期间,部署在东线的号称“马恩磐石”的美陆军王牌第3步兵师,就编有4000余人南韩官兵。
此外,如美军第7师,则补充了多达8、9000人的南韩官兵。
“帮对体制”征用的南韩人,大多都是釜山战役和仁川登陆期间,由韩国政府、军队征召而来的韩国学生军,甚至大街上被稀里糊涂拉来的平民。由此掺水,严重影响和拉低了美军很多作战师实际战力。
因此,联合国军和美国军政在地面作战方面,自然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齐装满员的美海军陆战1师报以了最大的信心和希望。
如此等到1950年11月27日,突然传来志愿军第9兵团各部穿插、突进长津湖地区,形成对美军陆战1师及其配属部队分割包围态势的消息,美国军政顶层和舆论都是感到十分震惊。
不过,这一消息传到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德尔马军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训练中心,在抗战期间曾经来过中国,相对了解中国军队情况的训练司令官梅尔里得悉美陆战第1师被包围,却并不以为然地说:
“我只能说,我真为那些中国人惋惜!”
不止梅尔里,最初,当时美军陆战队其他高层闻悉长津湖战况,均未对陆战1师处境有过担心。
长津湖战役期间,正在行军奔赴战场的志愿军某部。
美军陆战队装备精良,训练充分,号称美利坚之剑。
且在朝鲜半岛作战,美军陆战1师不仅有着美军海空支援的绝对优势,还有海军陆战队体系的各种现代化军事援助。就其历史战绩和实际战力而言,美军陆战1师如说是美军第一师,确实名副其实。
而第二次战役期间的志愿军,装备不过一战末期、二战早期的水准。
两相比较,梅尔里确有理由口出大言。
常识上看,再勇敢、再厉害的挥舞青龙偃月刀的关云长,冲上战场,也绝不会是按着大口径左轮手枪的西部牛仔的对手。
然而,这次战事却非常识性的战争。
远在大洋彼岸梅尔里及其他陆战队将领们茫然不知,当时,一场百年不遇的酷寒,正在狂暴袭击盖马高原。
也就在长津湖战役打响之时,寒流肆虐盖马高原,狼林山脉以东及长津湖地区连续数日狂风暴雪,夜间气温跌落超过零下40摄氏度。
如此风暴、大雪、酷寒相伴游移,使得天空更加阴沉。
显然,长津湖地区遭遇的自然灾害,才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共同遇到的最大的、最致命的敌人。
1950年11月28日,整个白昼,长津湖地区风雪弥漫,气温比夜晚没有太大的差别,酷寒成为这天唯一的主题。
经过27日夜间的激战,志愿军退后隐蔽,忙于调动、部署新的攻势。
然而,装备待战的志愿军却震惊发现,和以前常态环境下的战争不同,可能因为一点轻微的负伤,都会为冻伤叠加,在医护人员、救援人员眼睁睁的束手无策之间,酿成不可挽回的恶劣后果。
冻伤导致的战斗减员,远超战场阵亡、重伤人数。
长津湖战场气氛陡然变得沉闷而凝重起来。
天灾威逼,美军情况同样恶劣。
因为处于在村落的防御态势,又得到空中火力掩护,美军条件尚好,可以在柳潭里等核心战场迅速搭建战地医务所,收治各类伤员、病者。
他们在宽大的帐篷里尽量燃烧木炭、酒精以保持温暖。
然而,伤员、病者确实太多,他们不得不在护士指挥下,里里外外不断循环,轮换进入加暖的帐篷内取暖。
就在门外的风雪间排队等候轮换进屋取暖的伤病员里面,酷寒往往就在排队等候的瞬间,疯狂而突然地结果一个人的生命,或者加重一个人的伤情、病情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情况如此糟糕,使得美军伤病员倍感无助,绝望而沮丧。
幸好,28日天亮,由兴南陆战1师司令部乘直升飞机赶赴战区的美军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得悉情况,当即所有能够调集的直升飞机,分赴柳潭里等地战场,高效抢运伤员。
然而,即便史密斯调动一切力量抢运伤员,美军在长津湖战役期间遭遇酷寒天灾引发的各类减员问题,也是非常严重。
在美国人的记录中,长津湖战区的美军伤员死亡率之高,空前绝后于整个朝鲜战争。
为此,在长津湖战役之后,史密斯遭到了美国议会弹劾。
长津湖战役期间,激战叠加酷寒天灾,使得美军减员之高,空前绝后于整个朝鲜战争。
后勤、医疗绝对占先的美军尚且如此艰难,第9兵团仅一条处于美军轰炸威胁的简易山道的补给线, 单向输送军火、粮食都是非常困难。
因而,志愿军方面完全无法转运伤员,只得就在野外雪原进行救治。
酷寒天灾,战地医院医护人员尚且难以自保,要想救治伤病员,其中艰难,可想而知。
随着时间流逝,酷寒天灾继续,作战部队宿营野外,为防空袭不能生火取暖,志愿军于极端环境下只能咬牙坚持,等待天黑。
等待、沉默……
这是一场人性与意志、与忍耐对峙的战争……
于是,就在漫天暴雪,狂风呼号的无声无息之间,很多本来轻微负伤的志愿军官兵,以为伤口流血、困乏、饥饿,就此悄然死去。
他们在长津湖战役牺牲之惨烈、悲壮,其勇烈如同杨根思一样,别无二致。只是,千万个牺牲了他们,死后,却没有留下名字。
柳潭里等地美军伤员的转运,使得作为战区最高指挥官的史密斯更是意识随着长津湖战事扩大化,野战机场的作用将会变得更加重要。
下午,美第10军司令阿尔蒙德赶到长津湖前线,命令史密斯统一指挥美军陆战第1师和美第7师在下竭隅里开设联合指挥所。
阿尔蒙德并没有意识到长津湖战场激战叠加酷寒天灾的危险。
他既轻狂低看志愿军战力,因而,在陆战1师下碣隅里前进指挥部,他向史密斯下达全面停止进攻、待命的命令以后,旋即匆忙离去。
可是,两军已经在长津湖广袤地区全面接战,岂有想停战就停战的道理?
史密斯没有执行阿尔蒙德命令,而是继续强调长津湖各部“掘壕据守”,同时,他要求陆战1师工兵营,不惜一切代价,排除一切干扰,尽快维修、扩建下碣隅里野战机场。
在史密斯看来,下碣隅里野战机场实为美军从长津湖撤退、突围的战役之眼。
战后,史密斯在回忆录自嘲,在27、28日间,他违背阿尔蒙德命令,背负着被阿尔蒙德控告上军事法庭的风险,专断下达了抢修机场、准备撤退的命令。
这一天,战争叠加天灾,使得长津湖战役非常规战况严重干扰使得美军的阿尔蒙德、史密斯等出现了指挥分歧,同时,这一严酷现实,也是严重影响了在第9兵团江界指挥部的宋时轮,在长津湖第9兵团前指的陶勇的指挥。
美军火力密度、烈度与战斗精神,远远超过了第9兵团的高级指挥官们的估计。
长津湖战役,第9兵团未及携带重炮火力,前线炮火主要依靠中小口径迫击炮承担。
此外,因为长津湖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夜间气温陡降零下30度以下,因为缺失后勤保障,严寒和饥饿的阴霾已经漫袭部队,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等等情况,也为宋时轮和陶勇等在临战前低估、漏算。
如此一来,第9兵团参战各部在第一天大规模交战中,既遭酷寒袭击,造成大量非战斗性减员,同时,因为急于一战决胜,志愿军低估美军战力、战斗意志,对美军展开大规模冲锋,却没有预留必要的战术性预备队。
另外,志愿军集中兵力强攻美军柳潭里阵地,却无法打掉美军重炮阵地,致使后来志愿军的攻击和预备攻击,多次受此美军猛烈远程火力打击,打乱、打散。
种种不利,使得宋时轮等人调整攻击方案,为确保速战决胜美军,宋时轮决定将第20军第58师正面的下碣隅里列为主要攻击目标。
因而,在志愿军全线攻击减缓的同时,截止28日傍晚,史密斯几乎有了整整1天时间,重置、调度美军防御。
在史密斯指挥之下,美军分别在柳潭里、德洞山口、下碣隅里、古土里和真兴里等地区,形成了多个大大小小的环形阵地。
他们处于被志愿军实施有效分割、隔离态势,只得守住环形阵地,等待空投物资,积蓄力量,预备突围。
同样,进攻连续长途行军、激战,首战在北线出击的志愿军各部消耗极大,面临弹尽粮绝困境,也是缺乏力量向被围美军予以最后的打击。
长津湖战役进入第二天,一线冲锋官兵也仅能够在冲锋发起之前,得到2、3枚冷硬土豆的保障了。
如此面临酷寒、饥饿,再下碣隅里外围的荒野,志愿军官兵卧雪待令,耐心等待天黑以后的攻击号令。
28日入夜,史密斯再次命令从古土里等地调集兵力,加强防御下碣隅里防御,尤其加强位置极为重要的东面高地和南面的机场的防御。
并没有与宋时轮交过手的史密斯的预判,与宋时轮的新的作战计划高度相同,他们均是将下碣隅里视作了两军再战的必争之地。
于是,下碣隅里将成为长津湖战役下一个激战的风暴之眼。
1950年冬季,下碣隅里地形。
就此,就在志愿军隐蔽向下碣隅里集结的同时,美军在下碣隅里的3个陆战连接到命令,即赶往机场附近,并且按照史密斯亲自指定位置围绕机场全面展开,抢修、完善阵地。
在他们的掩护下,在灯火通明的施工现场,陆战1师第1工兵营一部,第10军的战斗工兵营的1个工兵连等工兵部队,正在连续加班,抢修机场。
这一天,在元山基地的美军第21运输飞行队向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等地,各自空投了至少20吨物资。
这些物资里面,除却史密斯反复强调的保暖用品、医药物资、食物等等以外,运输队专门为下碣隅里基地运来了大量的地雷、照明弹等等军火。
尤其,美军为下碣隅里的3个陆战连运来了100余套夜视设备。
史密斯认为,下碣隅里位处在柳潭里、新兴里往南方的土古里的关键咽喉之地,既为美军陆战1师前进指挥部所在,又是美军长津湖地区主要物资基地,除却后勤单位,其战斗兵力不过千人上下,防御显得非常薄弱。
为防御宽广阵地,美军只得不计成本投入物资、火力。
按照陆战队训练中心训练要求,美军3个陆战连用罐头盒赶制大量的炸弹,混杂地雷、铁丝网、绊索照明弹、以及用手榴弹引爆的5加仑汽油罐,散布在宽广的阵地前面。
这一障碍面积纵深基本都超过了50米。
此外,按照事前史密斯在现场的亲自设计,美军还布置了由轻重机枪、无后坐力地、迫击炮、坦克炮、榴弹炮等火力合成的浅纵深火力。
在各连结合部,美军还专门设置了2辆潘兴重型坦克。
很多时候,网络军迷论述战争,总喜欢以兵力、人数多少予以认识、评判战争。
其实,当时的第9兵团如宋时轮、陶勇等将领,何尝不是以国内战争经验,以兵力、人数多少而相对忽视对方火力投放情况之下,指挥了长津湖战役的诸多激战。
战场复杂多变,无法清楚计算敌手火力,使得志愿军官兵发起的每一次步兵进攻,都是显得如此惨烈、悲壮。
同样,相比志愿军在西线战场的穿插、突进、攻击而言,第9兵团初战柳潭里,实施阵地正面强攻,也让美军方面表示困惑和不解。
说到这里,很多军迷谈及朝鲜战争,往往会认为彭德怀指挥能力不如林彪、粟裕。朝鲜战争如是林彪、粟裕临敌指挥,又该如何如何。
其实不然。
在入朝初期,彭德怀几乎单独驱车身临前线,独断指挥了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西线战场攻击。
就纯粹的指挥而言,彭德怀指挥的志愿军避敌正面,隐蔽机动、穿插果断,目标清晰,战术得当,阻挡并击退了联合国军攻势。
长津湖战役期间,正在雪原中正在行军的志愿军。
至于在第二次战役期间,在指挥兵力相当,战役规模类似的情况下,在东线的宋时轮等华野名将在长津湖战役的表现,确实逊色彭德怀指挥的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西线战场,实在是天遥地远。
此后,1951年2月,作为四野名将,邓华亲自指挥的砥平里激战,其战果同样也是远逊彭德怀指挥的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西线战场。
可见,将帅水平,确实有所距离。
此外,关于长津湖战役得失,战后,也有战史认为,假设志愿军沿袭彭德怀在第一、第二次战役战法,静待美陆战第1师向北攻击前进,或者转向南撤之时,实施类似第一次战役志愿军穿插、机动作战的打法,志愿军则有可能以付出小的代价,争取更大的战果。
闲话,言归正传。
如此一天过去,很快到了1950年11月28日夜。
这个晚上,柳潭里担负主要攻击的志愿军第27军主力及20军一部,因为前夜激战一夜,战损、减员严重,因而没有太大的动作。
因此,天黑以后,穿插到下碣隅里西南10余公里的第20军第58师等部,开始对下碣隅里美军发起全面突击,则成为长津湖战役第二场最为激烈的战事。
战争,可能是人类最危险、最极端的一种社会活动形式。
这一人类危险而极端的活动形式,对人类伤害之大,破坏之烈,就人类历史经验而言,已然远超自然灾害。
轻易别试。 否则,战火殃及,无人幸免,血流成河,普天同悲。
志愿军摄影师张崇岫前辈拍摄的长津湖战役志愿军某部前指。
不过,也是因为战争之绝对重要,使得古今中外历来的战争,都让精英人才成为其中的参与者。
随着大量精英人士参与战争,使得战争在残酷的背面,也为人类最精密的人文活动。
然而,精英并非神仙,他们总会出现错误,而任何战场上的失算、漏算,其负面影响都会在双方对抗中被加倍放大,从而,给交战双方带来难以预料的结果。
原计划本该在27日与柳潭里同步打响的下碣隅里攻防战,便是因为第20军第58师主力穿插迷路,从而,使得志愿军对下碣隅里的总攻只得顺推一日。
多了一天,也就给美军了一个机会。
从前文可见,也正是在28日这天,史密斯亲赴下碣隅里,调整兵力,指挥布防,将本来兵力远比柳潭里、新兴里更薄弱的下碣隅里,忽然变成了美军长津湖战区的核心阵地。
美军对下碣隅里防务的调整、加强,自然也就给志愿军的进攻带来了之前无法预料的结果。
不过,临到战前,朝军长津湖地区游击队与第9兵团、第20军及第58师各级指挥员之间,均无法以无线电联络,因而全不了解美军在下碣隅里的设防情报。
按照事先作战计划,第58师以第172团向西,第173团向东,自南向北,朝向下揭隅里正面隐蔽接近。
这天,风雪更大,夜间温度陡降摄氏零下40度。
酷寒,直接挑战人类生存极限。
夜10点半,下碣隅里,美军阵地前绊索照明弹爆炸。
在或惨白或幽绿的照明弹光亮下,志愿军军号响起,志愿军在沉寂的,积雪到膝盖的野外发起冲锋,一瞬间,志愿军“冲击阵形,如同地面突然沸腾起来一般 ”。
凛冽的口哨声、军号声、喊杀声、枪炮声挟裹无边的苦寒,将这个夜晚推入了零下近40度的酷寒中。
就此,一场人与人的,人与自然的大战,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