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让孩子能更愿意学习
写下这个题目,无疑是面对一个太难破解的困扰无数家长的难题,但是,我还是想做一点尝试,为家长们排忧解难做一点贡献。
想起这个话题,是因为今天看到《报刊文摘》中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葫芦的命运》。
文章从《庄子.逍遥游》中惠子与庄子的一段对话谈起。
惠子说,魏王送给了他一些葫芦的种子,但是,种出的葫芦太大了,可以装的下五石水。但装上水之后,因为葫芦不够坚固,所以也举不起来。
那就把葫芦做成水瓢吧,但是,这水瓢又大得没地方可以放得下。于是,惠子只好毁了这个虽然大却没什么用的葫芦。
庄子觉得非常可惜,说你只是不擅长用大的东西罢了,并不能说明这个大葫芦没用。如果你把葫芦绑在腰上,不是可以漂在水上了吗?
也就是说,不是大葫芦没用,而是你的脑子不开窍。
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一件物品的功能和作用,脑子里先入为主地会有了思维局限,会被原有的思维框住了头脑,束缚了思考的方向。就像惠子一样,只知道葫芦可以盛水,可以做成水瓢,不知道还有其他功用。
那么,这个道理对家庭教育有什么启示呢?或者与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有什么关联呢?
不要着急,且听我来慢慢分析:
很多家长恨铁不成钢,孩子不愿学习,家长就会唠唠叨叨,或者逼着孩子学,从而引发家庭矛盾或亲子冲突。
其实,家长完全可以用家庭现有的设施设备,或者在和孩子做家务中,来引导孩子培养学习的兴趣。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洗衣做饭,擦玻璃拖地,衣食住行等等,除去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正常进行下去之外,完全可以成为家长与孩子探讨学习课本知识的依托。
这就像上面分析的惠子的那个大葫芦,家长们不要只是认为牛奶只是用来喝了增加营养的,锅是用来炒菜的,除去这个功能,牛奶也好,炒菜锅也罢,还可以用做什么?
如果大家还觉得对我说的摸不着头脑,那就看看下面这个家长所说的(加粗部分),你就会有所启发。我是从一个武汉家长群里的聊天中,复制了这个家长的聊天。原汁原味,没有修改:
不知道大家怎么对待孩子做家务活这个问题。我一直认为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东西,如果多学一点知识,肯定有更深刻的理解。
比如,我让女儿热牛奶,我连续三天要求她,用不同的方式给自己热牛奶,不许重复。然后,我给她讲力的作用与反作用、热传导等知识。
看起来,我让女儿不许重复用一种方式热牛奶的要求好像有点过,但对于引导孩子学习来说却很有必要。
这三次热牛奶的结果是,我硬是让对物理不感兴趣的女儿对物理产生了兴趣。
我还特意准备了一下,和女儿讲了家里几种锅所用的不同材料。她最后居然跟我聊到了航空材料。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自己才疏学浅。
如果可以的话,我愿尽我所有的努力,让她工作前学尽一切她愿意学的知识。
以上是家长在群里分享的内容,不要以为这个家长一定是科技人员、大学教授或者至少是中学老师之类的高学历知识分子。真相是,这是一个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家长,并且在保险公司里做着挣钱不多的工作,恨自己当年没好好努力考上大学。
但是,她目前非常善于学习,在家长群里也很活跃,她真正是把培养孩子当做了事业来做,从她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她非常非常用心。
我觉得这个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就像庄子说的那样,已经开了窍,牛奶、锅、家务活等等,她就地取材,或者有时候就是信手拈来,与孩子进行知识上的充分交流,让孩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此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
这可真的是应了那句话“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我记得看过一句话,当孩子把知识与自身联系起来的时候,才是他记忆最深刻的时候。这个家长就做到了让孩子把知识与自身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这样的学习肯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但愿家长们能够从庄子与惠子谈论的大葫芦功能的对话中得到启发,尤其是从这个家长的做法中能够开窍,能够认真研究家务活或者家庭中的锅碗瓢盆等与孩子学习的关系,以此逐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与动力。
你有启发了吗?别忘了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