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意兴阑珊、自由落体与一飞冲天,三位天王的数十年影路回溯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天王之争,并不是一件坏事。
争胜本就是人性的一部分,只要不过火而嬗变为嫉妒、偏执,反而能有激励向上的作用。
但本文的目的不是比较,而是回溯。
三位天王的职业生涯,十年为期,对比复盘。
从起点与落脚,看各自的成长情况。
也颇有趣味和借鉴意义。
「第一个十年,演技派与偶像派,新手与蜕变」
1986年,张学友出演了第一部电影,《老娘够骚》。
此后至1995年的十年里,他一共参演了56部电影。
很多人印象里,张学友是配角型演员,但这确实只是印象。刨除一些客串和群戏,他的主角电影其实颇多,或者起码来说,参演电影的戏份都并不算太弱。细究原因,一则有歌坛天王和歌神名号,一般人也压不了他,二则早期演技表现亮眼,金像、金马各一个最佳男配奖就足以证明演技实力。
能称得上代表作的电影计有《咖喱辣椒》、《喋血街头》、《妖兽都市》和《明月照尖东》、《太子传说》,以及《新边缘人》和《鼠胆龙威》七部。
这个阶段的张学友,无论是黑帮警匪、搞笑喜剧还是古装武侠都能拿捏得当,尤以《喋血街头》的表演为实力佐证,其状态游走在商业表演与深度创作之间,且具备较强的爆发力,因之塑造的角色令观众感觉印象深刻。
票房表现普通,除了1989年跟随周润发以《八星报喜》上了一次年冠榜,再无其他成绩。
同年度,黎明在《猪仔出更》中开始跑龙套。
在2000年之前的第一个十年里,他一共参演了30部电影,其中龙套9部、客串2部、群戏1部,主角18部。前9部电影都是青涩新手状态,表演僵硬、一板一眼,直到1991年,参演个人第10部电影《YES一族》,以商业性表演而论,开始显得挥洒自如。
早期电影都属于常规的商业制作,而真正令人印象较为深刻的是他在《龙腾四海》中的客串表演,饰演一个父亲重病急需用钱的「卖命」杀手,那场雨中的戏份,显得爆炸力十足,可惜这种张力表现,在其后的文艺路线影响下逐渐消泯不见。
从1994年的《都市情缘》开始,黎明连续推出多部偏文艺的作品,10部作品中有6部文艺小众、3部商业和1部喜剧题材,他也表现出对于文艺类型电影的较好适应性。但其实大致来说,这些角色几乎都是同一路数的量身定制,对于年轻演员来讲,并不是好事。
十年里两次登上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一次是1992年排行第七的《神算》,另一次是1997年排行第八的《爱您爱到杀死您》。
1989年,郭富城以第三顺位的配角身份,出演了电影《飞越危墙》。
此后的十年里,总计出演电影23部,其中客串2部、配角5部、群戏1部,主角电影15部。以1991年凭《九一神雕侠侣》中的银狐角色提名金像奖最佳男配角为标志,他以三部作品练手,结束了新手期历练。
前期作品中,以杜琪峰导演的《赤脚小子》表现最为亮眼,无论是身手的利落,还是情绪演绎的张力,都显得特别突出,以年轻演员而论,已经是非常良好的一种状态,其他作品大都是快节奏商业片,与王晶的合作也集中在这个阶段。
1994年开始大幅减产,但随后连续推出了《浪漫风暴》、《风云之雄霸天下》和《安娜玛德莲娜》三部风格各异的作品,显露出较强的可塑性,也开始偏向动作电影路线。
相对演技能力表现,郭富城在这个阶段的商业号召力上升明显,前期有独挑大梁的《逃学英雄传》超过千万,中期的《浪漫风暴》是新导首作,票房也破千万,后期的《风云之雄霸天下》更是一跃登顶,出道十年即夺得个人的一番年冠,虽然比不了周星驰这样的奇才,但在一众年轻演员中已经非常亮眼。
「第二个十年,有的人息影复出,有的人原地踏步,有的人一路狂奔」
1996年,张学友宣布息影。
再复出时已经是2001年,刚好和另外两个天王步调一致。
他接拍了许鞍华的《男人四十》。
这部戏被很多人誉为「歌神最接近金像奖影帝」的一次机会,张学友也得到了金马奖和金像奖的影帝提名,但他遇到的是凭《少林足球》入围的周星驰。
而从表演的角度来说,他内敛太过,内敛本身没有错,但角色的头角峥嵘被尽数抹去,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重大失误。而这本来其实是他表演的强项,譬如十年前《喋血街头》里的辉仔,帮助他首次提名金像奖影帝,那个角色是有光芒的,但十年后「林耀国」角色表演上过于收敛,让人过目即忘。
这个十年他拍了8部电影,4部客串、4部做主角,两次提名金像影帝,皆铩羽而归。
2000年开始的第二个十年,黎明拍了18部电影。
这个阶段的黎明,业界声誉持续良好,但已经在向着演技固化的方向坠落。
不管演什么角色,都可以用「不动声色」四个字形容,不论是《一见钟情》里玩世不恭的MIKE,还是《三更之回家》里木讷的中医师,或者《双雄》里的黎尚正、《无间道3》里高深莫测的杨警司,总之任何剧情任何角色,他换身衣服就上去了。
虽然在四大天王中,黎明是最早拿到金马影帝奖项的,但巅峰也就是下行的开始。
这个十年尚有此前口碑的余泽,到下个十年,简直惨不忍睹。
新世纪伊始,郭富城陷入了迷茫。
他在2000年开始的两年内推出四部作品,其中两部商业动作片、一部文艺爱情和一部歌舞爱情电影,票房表现不俗,《雷霆战警》破两千万,《公元2000》1370万,文艺片《小亲亲》也达860万,和梁朝伟的《花样年华》相差仿佛。
但表演上开始陷入了迷失,35岁的郭富城,还在电影中饰演着青春偶像,但即便样貌并未老去,却也不再有昔年那种真正的青春无敌,演技不进反退。
抛开两部商业制作不提,以文艺倾向的《小亲亲》而论,他并未真正把握到章戎这个角色的精粹,只浮于浅层去勾画了一个「毒舌」DJ,与陈慧琳的吴秋月相较,只能说略胜,两个人都各种小表情乱跳却明显「词不达意」,《浪漫樱花》更是表现出了一种浮躁而让人产生观影焦虑的效果。
其后他连续两年没有推出新作品,也在舆论中陷入了「谷底王」时期。
2003年的《冲锋陷阵》,他开始收束了表情,不再急切于表达,却因之流露出「戏味」,于次年的《柔道龙虎榜》全然蜕变,表演若行云流水,整个人与角色TONY融合,散发出一种纯粹的「武道」气息。
接下来的两部作品令他连庄金马,更彻底引燃了他对电影的热情。
十年12部作品,从《柔道龙虎榜》开始几乎部部精品,尤其表演更无可挑剔。
但这只是他影路征途的开始。
「第三个十年,意兴阑珊、自由落体与一飞冲天」
意兴阑珊的是张学友。
他继续减产,一共拍摄了7部电影,其中一部客串、三部群戏,主角戏三部。
内敛表演仍在继续,尤其体现在三部主角戏中,《月满轩尼诗》、《暗色天堂》和《赤道》。尤其《赤道》最为失败,角色的双面被割裂表现,公众面前的「教授」给人感觉仿佛有焦虑症,暗地里的「赤道」则故作高深但欠缺剧情和表演层面的有力支撑,这是角色拿捏和表达的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似乎出现在了整个剧组,各组势力各行其是,僵硬、割裂和不平衡随处可见。
三次奖项角逐,在第三十届金像奖上输给了谢霆锋,在第五十三届金马上输给了范伟,在第三十五届金像奖上又输给了郭富城。
最后一次大银幕亮相,是2016年的《澳门风云3》。
黎明一沉到底。
2010年至今,他只参演了8部电影,其中一部《君子道》直接没有上映。
他也试过改变,比如《火龙对决》。
这部电影中黎明的表现,用一句任贤齐的台词就可以讲明白,「你的样子蛮像坏警察的。」
在头年的《十月围城》中首次尝试乞丐造型之后,黎明继续在这部警匪电影中以大胡子邋遢造型示人,言谈动作尽皆火爆,但这些统统都只是表象。
他似乎已经失去了情绪释放的能力,除了形象改变,内里始终都还是那个黎明。
这其实并不是贬义,但关键问题在于,他失去了创作出新角色的能力。
这个问题其实和张学友有一些类似,黎明早期作品中的一些光芒与锋锐,在他长久沉湎于内敛的表演历程中丧失殆尽,最终留下的只有本色、本能的表演,陷入一成不变的泥潭。
结果就是角色内心被锁死,表演缺乏张力,观众过目即忘。
与他俩截然相反的是郭富城。
十年时间里,总计参演了28部电影,其中五部待映,客串一部、群戏两部。
一边是商业制作,一边是文艺小众,口碑、票房尽皆在手。
文艺电影有《最爱》、《百年浮城》、《踏血寻梅》及《麦路人》,演技层面大获好评,商业制作有《寒战》、《全民目击》、《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及《无双》,票房大爆的同时,尤以《寒战》、《无双》为佳,堪称十年来香港电影的典范作品。
以主创和已上映作品而论,有11部作品属于商业制作,另外9部属于文艺小众类型,商业作品中有8部超过一亿票房,真正失手的只有两部,即《破局》和《密战》,2010年的《全城戒备》以微差近一亿,文艺类型的《秘密访客》也达2.15亿。
这就是郭富城票房号召力的真相,与某些论调根本两样。
所以寰宇老板林小明会钦点他出演《扫毒Ⅲ》。
而他趋势尤其向好的地方,是其演技能力的成长似乎没有极限。
用一句「一飞冲天」形容,不为过。
三个天王,三个十年。
起点高低不论。
过程中的激荡沉浮,与百转千回。
颇让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