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雷吟诵讲堂第六课《小池》
阿雷吟诵讲堂第六课《小池》
吟咏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欢迎走进阿雷吟诵讲堂。今天我们要吟唱的这首诗,是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小池》。
一首彩墨画般的绝句
这是一首宛若一幅中国彩墨画般的七绝。作者是宋朝独创“诚斋体”的著名诗人杨万里。我们走进这首绮丽的小诗,细细赏析: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你看,一眼清泉、一股溪流、一树浓阴、一角新荷、一尾蜻蜓,哪一样不是最最寻常的小景物?但是一经画家的妙笔丹青,就跃然纸上、活灵活现;一入诗人慧眼灵心,便平添妙趣,栩栩如生。
你瞧,一个“惜”字,一个“爱”是不是把景物当人物,让它们也有了人的那种互相百般呵护,彼此相爱相惜之情啦!
后两句,一“才”一“早”,前后呼应,既反映出大自然中小生灵感觉之敏锐,又让我们慨叹稍纵即逝的瞬间美景!
一则烧诗千首的故事
我们前面讲过“诗王”白居易一生留下三千余首诗,但是,你知道人家杨万里一生创作多少首诗歌吗?据说,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也有四千二百首,因此被誉为一代诗宗。
那这“烧诗千首”又是怎么回事儿呢?话说,杨万里年轻学作诗时,也走过不少弯路。据记载:开始,他学江西诗派,学陈师道,接着又学王安石,后来又学晚唐诗人。其结果是“邯郸学步”,自己反倒不会写诗啦!后来,他幡然顿悟,毅然把之前模仿前世先贤写得一千余首诗,付之一炬,下决心再也不能为古人抱残守缺,抛开前人羁绊,投进大自然,寻找创作源泉。后来,果真思如泉涌,创作出大量作品,且独具一格,创作出影响后世的“诚斋体”!
一套记录吟诵的符号
今天,给同学们介绍一套简单的吟诵符号,是徐健顺教授整理改进的可以用电脑直接打出来的符号,由于大家初学吟诵,我暂时先把所有符号系统都列举出来,我们慢慢认识它们:
还记得我们第一节课讲到,古诗的创作和吟诵要讲究平仄吗?还知道哪些现代普通话的声调是平声,哪些是仄声吗?如果,你还能回忆起来,恭喜你,学得不错哦!
对的,平声:第一、二声;仄声:第三、四声,入声归到仄声里。用句顺口溜就是: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
1.平声:– 短平:一三(五)字之平声
― 中平:二四(六)字之平声
— 长平:押韵之平声
2.仄声:∣ 上、去声:上去声
∣ 仄声(含押韵处)
我们来看看《小池》这首诗的吟诵符号标记情况:
你看明白了吗?我们来读读看吧!
一排清脆悦耳的风铃
今天,阿雷老师给大家认识的是一种类似于风铃的乐器,叫音束。你看,就是图片上的,有很多空心的铜管或钢管组成,根据长短不同,以次排列。咱们学校的孩子都看到过,我们小盐粒儿班在升旗仪式上阿雷老师和小盐粒儿一起合作《声律启蒙》,阿雷老师就用过音束。
这种音束的声音非常好听,发出的声音如同许多的风铃碰撞。在流行音乐或流行歌曲中经常会听到这种悦耳的成串的铃声。考考你的音乐感受力吧,听听《小池》的吟唱里哪里出现了音束的声音了?
一段自由回旋的旋律
这首诗,阿雷老师没有按照固定的节奏去吟唱,其实律诗很难像古体诗那样按照固定的节拍来吟唱。什么原因呢?我们以后慢慢再说。
开头我加入了音束,好像微风吹了,接着一阵划弦,模仿泉水喷涌的声音。包括里面很多地方,都使用了手指下拨琴弦,力争体现溪水流动。哈哈,当然,阿雷老师的琴技太烂,效果很一般,希望将来你弹唱得更好。一起听听吧。
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