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志 149 :董和传》
这是《真·三国志》第 149 篇文章
今天来讲 董和
董和,字幼宰,是董允的爸爸,今湖北人,祖籍重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湖北处于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董和举家西迁,进入了益州。
到了益州后,刘璋任命其为江原县长。蜀地物产丰富,当时风气盛行奢侈。那些经商的人,穿金戴银,铺张浪费的现象很是常见。董和到任后,以身作则,勤俭节约,粗茶淡饭,为众人做出了榜样。除此之外,执法严厉,对于一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的人严惩不怠,渐渐地,当地的奢侈之风也得到了缓减,大都都对其心存畏惧而不敢冒犯。
但是,也有一些顽固分子不知教悔,害怕董和的严厉,因此鼓动刘璋将董和调走。然而上访挽留董和的官吏百姓多达几千人,刘璋只好作罢,让董和继续留任。两年之后,董和升任益州郡太守,在当太守的期间,董和依旧将朴素的风格贯彻到了最后。在与周边少数民族相处的时候,董和诚心相待,很受尊敬与喜欢。
214年,刘备平定了益州,征召董和为掌军中郎将,自此,董和正式进入了中央,与诸葛亮一起共事,俩人相处地很是愉快。
董和在任期间,对外治理及安抚边疆的少数民族,对内参与军国大事。为官二十余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临终前竟然没有一石粮食的私财。
笔者猜想,这里可能是为了突出董和在任期间,不贪污、不腐败、不吃会扣吧。自古以来,这样的人都是国家推崇的榜样。
221年,刘备称帝,在诸葛亮担任丞相之时,诸葛曾劝诫部下,说道:你们这些为国家做事的人,就要集中众人的智慧和忠心。如果过于计较区区小事,就会增加沟通的成本,从而给各项工作都带来损失。能够坦诚相待做事的人,只有徐庶啊,再者就是董和。董和任职七年,遇上不顺之处,哪怕是往返十次也要告知。如果能做到徐庶的十分之一,像董和那样勤恳,那么我的过失就会小很多啊。
由此推断,董和从214年刘备入蜀后,任职七年,去世于220年。
随后,诸葛亮又说:过去我与崔钧相处,他总是能指出我的错误;后来与徐庶相处,也总是能够得到他的启发;再后来与董和共事,他总是能言无不尽,尽无不言。我虽然天资愚钝,不能完全采纳他们的建议,但与他们相处之中能够听到他们的真心话,这足以证明直言是有好处的啊。
总而言之,诸葛亮就一个意思:还望你们以后不要隐瞒我,有啥说啥,三国之中咱蜀国最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办事效率!
说完,诸葛亮望向天空,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泪光在诸葛亮眼角闪烁,有如董和的心思一样,清澈透明,毫无斑驳。
下期:刘巴
精彩回顾
▲【袁术】传
▲【典韦】传
▲【贾诩】传
▲【张绣】传
▲【臧霸】传
▲【张燕】传
▲【陈登】传
▲【马腾】传
▲【韩遂】传
▲【刘虞】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