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曲:陈粒 - 空空
一位从教30多年的老教师发声:教育好孩子,就是投资自己的后半生!只要孩子健康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父母便感到欣慰。但是期望孩子成才,并不是说在嘴上想在心上,而是要体现在长期行动上。一个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原始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必会在孩子身上有所体现。所以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明白这4件事!现在,很多家长都忙于工作,把孩子的教育丢给老师,然后就什么都不管了。孩子的好坏都是老师的问题,其实家长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不管学校的好坏,不管多好的老师,都代替不了父母的位置。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尽管孩子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但是老师即使再负责,也不能做到以下这几点:
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大多都是靠着父母的示范和引导。想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习惯,那么父母本身就得有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影响到孩子。
如果家里的书多,父母也经常捧着一本书看,那么潜移默化下孩子也会爱上读书。
英国教育思想家托马斯·阿诺德说:“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只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所有你以为的“没教养”,让你暴跳如雷的行为,其实都是家长行为的复制黏贴。请各位家长明白:老师教给孩子更多的是课本知识,良好的习惯、教养等都要靠父母去培养的。
只有有爱的家庭才能形成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下的孩子,才能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知乎上曾有个问答:爸妈感情不好的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有人回答说:“我不敢去卫生间洗澡,害怕他们趁我洗澡时打起来,我没有穿衣服的时间,我害怕没有时间拉开他们。”千万不要以为大人吵架不关孩子的事,其实孩子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最爱的两个人互相伤害。对于孩子而言,一个家庭最大的不幸就是父母互相伤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内心会极度缺乏安全感,很难获得长久的幸福感。只有在父母恩爱和睦的家庭环境下,孩子才能感受到爱。而父母爱的言行,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会让孩子变得勇敢乐观。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里,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杜江工作回家,他第一件事便是拥抱霍思燕。在嗯哼睡觉的时候,霍思燕让嗯哼自己先睡,她要帮杜江收拾行李。嗯哼躺在床上听着爸爸妈妈在门外的声音,说:“这个就叫全家人在一起。”对于孩子来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爸爸妈妈都在自己身边。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在父母相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内心更充满安全感,他知道妈妈爱爸爸,爸爸也爱妈妈,同时他们都爱着自己。他无需为大人的事情烦恼,因为父母彼此可以依靠,他只需要做个快乐的孩子就好。”父母恩爱,才是最好的言传身教,才是给孩子最大的保护。很多家长,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成长。生活遵循着安逸原则,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全部,将所有的生活都围绕着孩子进行,却感到越来越焦虑。却不知道,父母的责任,不应该只对孩子给予温饱和关爱,还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引导孩子前进,和孩子一起成长。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变得越来越好,那么首先父母就必须变得越好。有句话说得好:最好的亲子关系,不是父母看似伟大的自我牺牲,也不是让孩子独自起跑,而是你们共同上进,彼此成长。孩子懂的,父母懂;孩子不懂的,父母也懂,至少,父母要与孩子有交集。在央视《面对面》采访专栏中,董卿谈起了自己初为人母的那段经历。董卿说,孩子出生后,她觉得自己的人生重心好像一下子全改变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首先考虑到孩子。这时候,她开始迷茫了:到底是一心一意培养孩子,还是继续追寻自我的成长?董卿的朋友对她说:“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先成为什么样的人。”听了这句话,董卿放弃做全职妈妈,继续追寻自我成长的机会。从节目主持人到节目制作人,从《朗读者》到《诗词大会》,一路挑战自己。董卿说:“我不想放弃自我成长的可能,我不能因为生了孩子就让自己止步不前。”“我要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这样在孩子长大成人后,在他真正懂得的时候,他会对我有爱,也有尊敬。”唯有当你成长得足够优秀时,你的孩子才会站在你的肩膀和格局上,达到更优秀的层次。孩子的命运往往取决于父母的教育,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最后拼的是父母的功底。所以,想要孩子变得更优秀,父母就得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具有双向性,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相互配合。教育好一个孩子,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事,也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事,而是需要家长和老师更多的配合来完成。对家长来说,无非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对老师来说,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基本职责,所以对学生高标准高要求,想要引导学生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家长和老师的立场虽然不同,但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这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使命和责任。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保持一致。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如果家长不支持老师的工作,不和老师沟通,那么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就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一位植物学家的儿子拿着一株不知名的小草问老师,可是老师不认识。老师告诉孩子,他父亲就是植物学家,可以回家问父亲。第二天,孩子拿着一封信来找老师,说他父亲也不认识,还让他把信交给老师。老师读了信,上面写明了小草的名称和特性,最后还写了一句话:希望这个问题由老师来解答,想必更妥当。这位父亲的做法非常高明,他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支持老师,帮助老师塑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其实这也是在支持自己的孩子。在孩子求学的道路上,聪明的家长从来都不站在老师的对立面,而是懂得和老师肩并肩。这一路上,家长和老师的相逢,就一场爱和信任的相遇。家长支持老师的教育,配合学校的工作,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这样,孩子才能在学校里得到最好的知识教育,也能在家庭里得到最好的人格教育,从而茁壮成长。文末戳个【在看】吧,让我们把自己活成一道光,才能尽己所能去照亮孩子。所以,为了成就孩子的优秀,我们务必和孩子同时努力!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分享转发到朋友圈(文章经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