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本来叫陈仓,历史悠久,为什么要改成宝鸡呢
陕西省的宝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当年曾是周朝先祖生活过的地方,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不过,宝鸡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名字很有名,就是陈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语典故,就源自这里。
那么,为什么陈仓又改名为宝鸡呢?主要有三个说法。
第一个是民间传说,相传在战国时期的秦国,陈仓有个猎人进山打猎,本想打两只兔子就回家,结果却发现了一个似虎似豹、从未见过的动物。猎人大喜,就设了个陷阱,把它抓住了。
猎人把这个怪模怪样的动物带回村里,大家也都看着很奇怪,就纷纷劝他进献给国王。
猎人觉得有道理,就带着这个动物往宫里走。刚走到半路,迎面走来两个小孩儿,指着这个奇怪的动物说,这东西叫獍(jìng),专门在地下吃死人,而且还喜食人脑,得赶紧把它打死,还要对着脑袋打,不然它死不掉。
大家一听,大惊失色,拿起石头就猛砸獍的头。这时候,獍突然开口说话了,说,你们别打我了,我是天上的神仙,这俩小孩儿你们才该抓,他们是一对龙凤胎,抓住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皆可称王称霸。
大家一看这东西会说人话,以为真的是天上的仙兽,再加上利欲熏心,就跑去抓那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转身就跑,跑着跑着,忽然变成了两只神鸡,一只往南飞,另一只飞到了鸡峰山上,化成了一只石鸡,从此矗立在鸡峰山顶。
后来,人们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教育意义,就把这个地方改名为“宝鸡”。
第二个说法是在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难到陈仓,被叛军围在鸡峰山下,正当要被叛军活捉时,突然有两只山鸡从山上飞下来,来到唐玄宗面前,示意要为大家带路。
唐玄宗一行跟在两只山鸡后面,最终来到了鸡峰山顶的一个破庙里。说来也怪,山下的叛军明明知道唐玄宗就躲在山里,却怎么也找不到上山的路,又加上突然天降冰雹,打得叛军纷纷溃退。
雨过天晴后,大家找那两只带路的山鸡,却怎么也找不到,只找到了屹立于峰顶的石鸡。唐玄宗便对着石鸡拜了拜,并将陈仓改名为宝鸡,以此来感谢山鸡的救命之恩。
第三个说法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唐肃宗继位,觉得有必要改一改各个地方的地名,来缓解一下因战乱带来的紧张气氛,同时也可以调整一下大唐的气运。
要知道,天降“祥瑞”可是皇帝最喜欢的事情,这意味着上天对皇帝治理人间的认可:“嗯,你干得不错,我展示祥瑞,以资鼓励。”
地方官员都知道皇帝的心思,自然是千方百计地来寻找祥瑞。
恰好,有官员上报,说在陈仓城南部有座鸡峰山,每日破晓时分,就会从山上传来嘹亮的鸡鸣声,全城人都听得到,可谓“雄鸡一唱天下白”。
唐肃宗听后大喜,认为这个“祥瑞”太吉祥了,于是就把陈仓改名为宝鸡。
不管哪种说法是对的,“宝鸡”二字都象征着吉祥、如意、美满、安宁,而现在的宝鸡市,不仅是全国文明城市,也是全国森林城市、园林生态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经济发达,百姓安乐,充分体现了“宝鸡”这个名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