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治”好过任何人
王敬伟老师的宽恕疗愈导师班之“个案咨询与疗愈训练”是一趟深入,究竟的体验之旅。不仅每位学员在课程中都经历了充分的疗愈,也如愿以偿地浸泡在了王老师那“如云如海如山,自然自由自在”的宽恕疗愈中。王敬伟老师倾其全力,将自己多年来的治疗经验,治疗背后的指导精神,成长灵修的体验都分享给了大家。之前,在课程开始的第一天,就有学员直呼“过瘾!”“赚到了!
我截取导师班的一些片段,分享给大家。而真正的体验和懂得,只能通过身临其境来感受到了。
“你知道为何,如何就不是问题”
课程一开始,王老师就用哲学家尼采的话开宗明义:“你知道为何,如何就不是问题。”这句话像是一剂良药,唤醒了我们:果上求是无效的,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造成这个果的因。只要怀着这样的原则,我们就会穿过表面上的重重迷雾,直达问题的核心。在王敬伟老师做过的治疗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有一名年轻漂亮的女生,一只耳朵失聪了。很多年来,遍访名医,都无法治愈。在治疗中,她终于忆起当初因为无法承受周围的流言蜚语,质疑诽谤,于是自己选择把耳朵关上了。当她找到了这个原因,充分地宣泄了压抑已久的委屈和愤怒,失聪的耳朵竟然就恢复正常了。这个“为何”何其重要!而知道了“为何”,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有很多选择了。而且,很多时候,当我们知道了“为何”,问题也将不治而愈。找出“为何”,考验的是咨询师的觉察能力和经验。被称为“意识界的爱因斯坦”的肯威尔伯曾说过:觉察就有疗效。当你很痛的时候,你责怪他人,埋怨世界。但当你开始觉察的时候,发现你的痛其实是因为自己在掐自己!试问:当我们觉察到了是自己让自己疼痛,我们还会继续这样做吗?就算继续,我们也深知是自己的选择,而不会一味地责怪他人。
这个觉察,就是找到“为何”的直接途径。
“作为一名咨询师,心态重于技术。”
在宽恕疗愈导师班,王敬伟老师一直强调治疗师的“心态”。而一个治疗师正确心态的培养,需要持续浸泡在相应的环境中。对的,浸泡!王老师一直在强调这个词。因为只有浸泡,才能让我们全身心地被这种心态充满,我们在治疗中才能毫不刻意地展现出这种心态,并以这种心态指导我们的治疗行为。
那么,是什么样的心态呢?技术又是什么?
当在一次咨询中,来访者陷入了一阵强烈的情绪中,比如巨大的悲伤,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他呢?
这里的方式就是技术。我们可以让他持续地在这个悲伤里面,充分地经历;也可以想办法让他摆脱这个情绪,走出来。而走出来一个迅速的方法就是“睁开眼睛”或者“看着咨询师”。这些都是技术。
而心态呢?心态就是我们对来访者的看法,对咨询的看法。我们是相信来访者一定会穿越这个创伤,找回原有的力量;还是我们认为来访者本人无力应对这一切,他需要赶紧摆脱这个情绪,以防被打败?我们觉得咨询只是移除阻碍我们喜悦自在的障碍,还是我们需要借由咨询去向他人寻找力量?这些对人,对治疗的看法,就是心态。
技术是次要的,心态才最关键。当我们对来访者有足够的坚信时,就像第一条说的,如何已经不是问题。我们既可以让他沉浸在悲伤中,因为我们相信他经历够了就自然会出来;我们也可以让他睁开眼睛,因为也许现阶段这是对他最好的方式,我们也要给他一点时间去好好准备来穿越创伤。
王老师强调,咨询师最怕的就是陷入要“证明自己”的心态。只要有了这个心态,我们就会开始用力,开始和来访者拉锯。太在意咨询的结果,或者志得意满或者沮丧挫败。一旦咨询师开始想要“证明自己”,我们的注意力就没有办法放在来访者身上,也没有多余的空间和精力去关注咨询当下呈现的一切了。当然,刚开始做咨询的人,一开始总免不了想证明自己。只要保持对自己状态的觉察,记得停下来回到当下就可以了。可以时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我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在咨询中,我有他也有。只是我知道我有,他不知道他有。”
每个人都有爱的能力,都具备圆满合一的自性。咨询师和来访者都有。当一名来访者来寻找咨询时,并不是他丢失了这一切,而是他忘记了他拥有这一切。咨询师要做的,只是帮助他忆起,以及移除阻碍他忆起圆满自性的障碍。所以,咨询师不是权威,不是神,不是难以企及的高度。咨询师只是比来访者多走了一两步。当然,在我看来,这一两步相当重要。因为在经历这一两步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翻越了恐惧,翻越了内疚,翻越了悲伤和愤怒,我们来到了一片爱和喜悦的美境。我们经历过,所以我们了解来访者在过程中的害怕和不容易;我们抵达了,所以我们相信来访者一定也会到达,这只不过是必经的一个旅程而已。因为我们懂得,所以我们慈悲。因为我们坚信,所以我们允许和等待。
“顺着个案的方向,推他一把”
如果一定要说技术,我觉得这就是宽恕疗愈的技术了。顺着个案的方向,是允许和尊重。个案在用他自己的方式经历这一切,我们要做的,只是给出一个开放,包容,安全的环境。他觉得可以了,就会自然流露出来。我们只需跟着他,顺着他的方向,在必要的时候,推他一把,让他能顺畅地走完疗愈的过程。王老师在这个技术上,用的可谓炉火纯青。我看过他做过无数个案,有时候真的觉得他什么都没做。因为他的治疗都太自然了,根本看不出一点用力和干预的痕迹。就像清水顺畅地流过,除了个案好像拨开云雾了,其他一点痕迹都没有。曾经我们一度认为老师实在没什么本领,只知道“对对对”“是是是”“当然当然”,但当我们也开始练习咨询治疗的时候,才发现这个无为的下面藏着多么深的功力。我们完全做不到“不做”,我们一直抓耳挠腮,我们一直想要出手做点什么。确实,“不做”比“做”难多了。
当然,王老师并不是不做,他只是知道怎么做。他的做,就是观看等待不评判。他的做,就是心底里深深的坚信。他的做,就是带着深度理解的陪伴和支持。他这么说他的治疗:我没有“治”好过任何人。我所做的只是协助别人透过了解他自己,找到原本属于他的内在力量,走上他的疗愈之路,最后成为他自己。
15天的宽恕疗愈导师班,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以上四条只是第一天,记在第一页的几句话。然而,每次我打开笔记本,看到这几句话,就觉得够了。治疗的一切都藏在这里面。甚至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对待自己,他人的态度,这四句话也给出了重磅提示。
每一年的导师班结之后,大家都会成为连接颇深的一群伙伴。在闲聊中说起导师班对自己的帮助。“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真正学到了什么,但我真的变得平安了。”“王老师的导师班让我的觉察能力大大提升了。而觉察能力在咨询中的作用太大了。”“帮助?真的不知道啊。但我觉得这就是对的,我要继续学下去。”“改变说不出也写不出。就是这么自然发生的,好像从未发生一样。”“越学越觉得问题多啊。不过最大的改变就是一点都不怕这些问题了!”
因为改变如此难以言说,如此浸入身心,所以导师班到现在也未留下记录和反馈。我也是在消退了好几个月以后,才慢慢有了整理和分享的思路和行动。
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世界
怀众12年专业沉淀,毫无保留倾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