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的三点思考
近年来,博物馆文创产品(纪念品)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以其特有的定位、收藏、展陈、社教、科研等方面进行全面发力,已成为博物馆拓展业务与市场的物质基础,更是博物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增值资源。因此,要求博物馆保护好、利用好这些丰富的馆藏资源(非藏品),积极发挥其在各个方面的作用。而博物馆文创产品(纪念品)的深度研发又是对馆藏资源“动”起来、“用”起来、“火”起来”的较好利用形式。
所以,要求博物馆基于馆藏特色及其综合研究成果在文创产品(纪念品)研发上进行大胆创新、不断突破、有所成就。事实证明,博物馆文创产品(纪念品)缺乏特色,尤其是缺乏独特的文化文博属性,就不易得到公众的好评、认可、认购,这样的文创产品称不上是真正成功,最起码在文创领域是存在欠缺或不足的。
那么,笔者就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的几点思考分享一下,期待一斑窥豹。
一、博物馆需把文创产品研发部门摆在博物馆重要的业务位置,健全部门设置、确定人员编制、明确岗位责任与要求,充分发挥自有设计师的才智
时下,在博物馆文创产品(纪念品)研发上,有一个现象更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就是一些博物馆把文创产品研发实施外包,包括全部或部分外包。
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有的可以外包,有的就不能外包;能外包的是制作(印刷)、流通环节,不能外包的是文创产品的研发设计这一重要环节;在文创产品研发设计上,博物馆不能仅向合作方提供一些设计基本素材及元素,任由其设计,在制作过程中,限于种种条件亦不可能老是去返工、重新立意、再设计,这样的事并不少见。导致文创产品研发缺乏博物馆文创崭新理念的落地,从而失去主动权。
笔者认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同属于博物馆业务工作范围,与收藏保管、展览展示、社会教育、编辑研究等各个部门的业务没有任何区别,这是新时代赋予博物馆业务工作新功能的属性,因此,博物馆要不断提高对文创产品研发工作的认识水平,并在机构上予以健全、设置文创研发部(室)、确定人员编制,明确岗位职责与要求。
其人员构成可从展览展示部(美术制作部)、保管部(藏品部、典藏部)、编研部(研究室、编辑室)等部门选拔,有强烈意愿和能力致力于文创产品研发,包括文创学术理论研究、市场研究、产品研发等诸方面的专才;文创产品研发部门集成了各个部门的精英,如此在研发设计选题策划上广泛深入开展调研,确定产品体系、方向、目标,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这样的研发选题既不会走偏、也不会脱离博物馆之魂,创新的文创产品研发才能有保障、才能有质量、才能有销路。合作方仅仅承担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制作(印刷)、生产环节即可。
在文创产品研发上,博物馆要永远拥有话语权、主动权。要时刻提醒自己,博物馆文创产品(纪念品)不全是去批发,也不是简单地定制,在商品上加个标识(LOGO)就了事,而是博物馆综合研究成果的创新再现形式,包括对藏品元素的合理有效利用及衍生品的研发,这种深度研发应完全出于自有设计师之手,因为她们是博物馆的主人,对本馆的情况最为熟悉、了解,深知其文创产品研发的体系、风格、卖点等,成功的文创产品研发脱离不开对博物馆人和事的深入挖掘,设计师在这方面大有可为,通过设计师之手的创新力作呈现博物馆背后的故事、思想、新成果,以衍生文创产品形式承载起博物馆更多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特别是行业博物馆文化精神的新创传播,在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不可小觑。
二、博物馆应逐步健全文创产品研发体系及类别,积极打造高中低端文创产品线,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
从目前来看,博物馆文创产品(纪念品)研发要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要,至少应该包括三大类即;低端文创产品、中端文创产品、高端文创产品。各个类别的文创产品研发应有区别,包括产品属性、种类划分、市场定位、风格与消费群体特征,而丰富不同类别的文创产品种类应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的着重点,以此逐步形成高中低端文创研发产品线,让观众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低端文创产品(纪念品)
关于低端文创产品(纪念品),大家很容易理解,从操作来说,比较简便,即在选定的商品上添加馆名(如中国电信博物馆、上海电信博物馆等)、标语(中国电信博物馆“百年电信 红色传承”)和馆标(不同系列和种类的标识)、二维码(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等)。
通常情况下,低端文创产品多为手办礼品,价格不高,但具有实用价值和使用价值。比如:U盘、钥匙链、签字笔(多功能)、书签(套)、数据线、挂件等等,物美价廉的低端文创产品一直有着不错的销售额,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对这类文创产品较为青睐。
因此,博物馆应重视低端文创产品潜在的市场空间,认识到走量的随身之品对博物馆带来的经济回报不容小觑。就低端文创产品而言,可以再细化一些,品种更丰富一些,采取自行研发与采购的双路子(两条腿走路),定制具有博物馆特色的文创产品,尽量把这些纪念品做得更加美观和精致。
此类文创产品研发投入成本少,产品价格低,建议零售价位在20至50元左右为宜,让观众参观完博物馆都能在文创商店买到喜欢的文创纪念品。
中端文创产品(纪念品)
中端文创产品是众多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的重中之重,也是市场占有率主攻的重点,这部分产品营销额应占全部文创产品的40-70%,是博物馆文创产品收入的主要来源。众所周知,中端档位的文创产品无疑代表着博物馆文创研发的实力和水平,反映了博物馆在行业文创研发居于何种地位的大问题,因此,无论是基于馆藏品还是衍生品的研发均需要博物馆下大功夫。
通过市场广泛调研,确定研发系列主题的文创产品,并不断加以完善,特别是具有知识产权的馆藏品更应成为研发突破的重点,在独一份上做足文章。因对其文创产品有较高的质量和水平要求,需要设计师们在这方面花大心思、调动所有潜质,激发灵感,进行有效创意设计。
所以,博物馆应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充分发挥和展现设计师文创设计的实力,用精心之作打动对中端文创产品有一定品质和品位追求的消费者,通过集藏文创产品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高端文创产品(纪念品)
高端文创产品消费者相对较少,消费群体预估在20%左右,他们对特定物品及文创产品研发的品质和质量往往要求更严、更高,追求个人财富是这部分群体的特征。在我看来,高端文创产品研发的题材应不限于博物馆的珍宝、绝品或孤品,要根据需求定向研发,是一对一、个性化、私人服务定制,完全由消费者自己说了算。设计师要做到及时沟通,并保质、保量设计出产品予以定制。
博物馆文创产品应做到与时俱进,接受定制,满足特定人群的需要。随着文化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不少消费者会向博物馆提出各种各样的需求,如指定在文创产品上加印其名字(手签名)、名人名言、祝福语、珍贵照片(结婚照、亲子照)等等,博物馆均应积极响应,及时受理文创产品的定制业务,满足人们特殊之需。这种定制(文创产品)往往寄托了人们特定时期、特定阶段的情感价值取向和美好回忆,对其不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亦一定会倍加珍爱收藏品。
优质的文创产品研发应具有丰厚的文化信息含量和鲜活的时代音符。文创产品承载了博物馆独特的文化符号,浓缩了定位、性质、历史文化基因、典藏精华以及博物馆人对文创产品的深刻认知,这样有特色的文创产品(纪念品)一定能赢得观众的喜爱。
以电信博物馆为例,文创产品(纪念品)应围绕电信历史文化特色做文章,如钥匙链、挂件、全业务充值付费卡(充值卡)、充电宝等。尤其是电信自有产品像充值卡仍有一定的市场,主要是收藏爱好者众多。
当前,充值卡的定制业务已不多见,看好的生肖充值卡有的电信运营商已停止制作多年;其它纪念主题充值卡的定制题材亦甚少;电信博物馆具有这方面的优势,可会同公司主管部门(市场部)做好充值卡定制,定制自己喜欢的充值卡,让充值卡成为大家的个性名片,用于私人聚会(沙龙)、公司庆典等;而手机套的定制更可受理家庭定制与个人定制就,如家庭成员使用同一品牌、同一款式的定制手机及定制的手机套,出现在社交活动场合即会夺人眼目;等等。
希望更多的博物馆适时敞开大门,欢迎公众定制文创产品,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给博物馆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三、博物馆文创产品(纪念品)研发应从小处着手,一点突破,体现其精心、精致之意,反映博物馆人对文创产品(纪念品)研发的理解与认知能力
就博物馆文创产品(纪念品)研发容易上手来说,不妨从小处切入,多花些心思,在小产品上开动脑筋,使实用的产品赋有更多的文化内涵。
同时,博物馆要学会巧妙借力与博物馆文创产品相融合,揭示对文创产品(纪念品)研发的深度理解和认知能力,通过小产品寄托博物馆诸多的文化情怀和价值呈现,这样的文创产品(纪念品)更能博得大家对博物馆由衷的敬意,其宣传效果十分显著,留给人的印象往往愈加深刻。
例如:2017年10月17日,“第八次科技博物馆理论研讨会”在中国科技馆举办,当笔者一步入会场,便看到每个桌子上都摆放着带有中国科技馆定制标识的铅笔及空白公文纸,旁边放着“怡宝”品牌(350升)矿泉水1瓶,而“怡宝”品牌矿泉水的商标色调恰巧与中国科技馆定制的空白公文纸和铅笔的颜色极为吻合。
在选择矿泉水品牌上,中国科技馆懂得借力产品,为我所用,锦上添花,做到了书写工具色调和谐的统一,给笔者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综观文创市场,日本的博物馆在文创产品(纪念品)的研发上多注重其实用价值,产品种类丰富,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也高。
日本的博物馆一般会在出口处设纪念品售卖场,(国内许多博物馆也有类似布置)售卖商内琳琅满目的是与博物馆有关或受博物馆展品启发而开发研制的纪念品,包括印刷品、饰品、文具、日用品与文物复制品等等。这些纪念品往往具有各个博物馆的不同特色,设计独特、制作精美且兼具实用性,令人爱不释手。通过出售文物纪念品,博物馆不但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文物及文化的宣传传播。
文创产品(纪念品)研发小处着手,一点突破,上手快、价格低、同样也有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随着博物馆关注度的提升,其文创产品的市场受众增加,认购积极高,容易取得满意的效果。我想,这对大多数博物馆来说,是个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