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白族武举李荣标及其家族
李荣标,字勋门,生于道光戊申年,即1849年,卒于1919年,大理祥云县禾甸镇瓦窑村人,光绪五年(1879)考中武举。
这一年的武科是为了弥补因战乱而停考的同治年间的武会试而开。当年共考取武举人九十四名,其中有三人来自祥云,分别是第二十五名---李捷魁,第四十八名---李荣标,第四十九名---钟汉。录取名单记载在《云南通志》中。
李荣标出生在瓦窑村的一个大家庭,他的祖父李友枝育有三子,长子李应贵是“武义都尉”“乡饮介宾”,次子,即李荣标的父亲---李应辉和三子李应财都是禾甸的乡绅。早在嘉庆七年,云贵总督和云南巡抚联名授予李氏家族“祖孙继美”匾额,李氏家族在这一时期可谓声誉日隆。
到了李荣标这一代,因为战乱,家族男丁多去投军。李荣标的哥哥李占标、侄子李长焕、李文焕均为“补用都司” (都司位在参将之下,是四品武官)。侄子李世英、李世贤、李世其“拔补把总”(把总是清军的基层头目,为正七品武官)。
李荣标曾经率领他的子侄辈前往腾冲一带,抗击法国侵略者。后来又平定地方叛乱,可谓南征北战,戎马一生。因此,祥云的乡民常常称他们是“常赢父子兵”。
李荣标全家福
相传,战乱结束后,清廷曾赏李荣标“黄金百两”,正准备回乡享受天伦之乐,却因边疆土匪滋事,奉命前去平定。相传李荣标骑于马上,手持长枪,率领子侄突入敌营,擒斩匪首,土匪大败,阵形散乱,清军则趁此机会,一鼓作气,将土匪彻底消灭。
李荣标回乡后,置办了田产,却将大部分用于“义学”。瓦窑村仍保留有李荣标的故居,院内三天井基本完整。同时有“行营图记”木质公章一方以及照片一张。
李荣标都司衔官印
抗日战争时期,李荣标之孙李天龙应征参军杀敌,分配在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一百八十二师1079团机枪一连,为一等兵,在台儿庄战役中为国捐躯,时年二十四岁。李家现仍存有六十军颁发的“优待家属证明书”。
第六十军一等兵---李天龙
李天龙的现役证明书
1958年西藏达赖集团发动武装叛乱,李荣标的重孙---李朝坤,应征入伍,随解放军第14军42师一二六团进藏平乱。在战斗中因冲锋在前,腿部被打中数弹,送回大理六十医院救治,后回家务农,坚持自食其力,不要政府抚恤金。
李荣标曾孙---李朝坤
中间为李朝坤,左一为其父李天福
前排左一是李朝坤
图为1958年随解放军进藏平乱前
关于李氏一门的真实历史虽然不能详考,但李氏家族当年在祥云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即使如今看来,也是白族历史中重要的一笔。每有国难当头,李氏子孙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出生入死在所不辞。李氏家族也正代表了旧时代祥云白族的正统观念,保家卫国的朴素思想。
完
图文均来源于 杨国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