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说:“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杜甫太苦哈哈了,恐怕太严肃;可苏东坡就可以做很好的朋友,他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会在你受挫时鼓励道:“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感到孤独时,安慰你:“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当你感叹人间不值得时,他会端上一碗东坡粥,笑眯眯地告诉你:“人间有味是清欢”。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有他陪伴,再难的生活都能过得乐呵呵。他不像李白神仙飘逸,也不像杜甫忧心为国,他就像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有做人的烦恼和痛苦,但他却能从旷观中获得解脱。千百年过去,天才诗人不计其数,唯有苏东坡,中国人提起便会温暖一笑,说我也想像他一样活着。林语堂、王水照等名家都曾专门写过《苏东坡传》,希冀从他波澜曲折的一生里,寻得笑对人生的秘密。在文学界,作者名气大、出版时间早的人物传记,最是难以超越。但这本《苏东坡新传》打破了规则。它出版在林语堂之后,却得到“苏东坡的悲欢洒脱,被他说透了”的赞美。
长按识别二维码
了解更多详情
余秋雨说它“是文字较为典雅的学术著作,大抵让苏轼以其诗文来自道生平,作者的归结甚有见地。”它的旧版二手书价格从39.8元炒至1875元,翻了近40多倍!豆瓣评分高达9.6,位居历代苏东坡传之首,有人看完更直言:“死后请把此书与我一同葬在墓里,我要再将它读上千遍”。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这本奇书,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这部《苏东坡新传》的作者名为李一冰,他的一生和苏东坡一样坎坷曲折。7岁丧父、25岁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留洋天才,后因战争爆发,被迫辍学逃难至33岁。战争结束后,他又遭人诬陷贪污,面临8年牢狱之灾。然而判决书下来,他却迟迟没有被拘捕,本可大展鸿图的他在家鬻文为生16年,期间著书累累。56岁那年,李一冰以为人生就此平稳,没想到遭昔日好友举报,被捕入狱。儿子 李雍后来回忆说:“第一次去土城看守所看望父亲时,他托我买苏东坡诗集。狱中四年,他把苏诗两千多首背得滚瓜烂熟”。诬陷、坐牢……恰是相同境遇使李一冰对苏东坡如遇知己般惺惺相惜。出狱4年后,这部七十余万字,历时8年心血的《苏东坡新传》问世。它向我们展示了苏东坡完整且真实的一生,使我们理解这个“愉快的天才”,以及当下经历的人生百态。如今《苏东坡新传》现存手稿,和李一冰遗物都被眉山三苏纪念馆悉数珍藏。作为一个无名作家,能得此荣誉实属罕见,但也恰好说明了这部《苏东坡新传》确实值得一读。这套《苏东坡新传》分为上下两册,共14章节。从东坡出生之前的蜀地历史,到他去世之后的朝政变动,都一一记述其中。
因此不只东坡粉丝,对宋史感兴趣的历史迷们也可以读一读。
和其他苏轼传记最大不同,李一冰在讲述苏东坡生平的同时,为我们还原了每首诗词创作的情景缘由 。
诗,是东坡的热爱,是他失意时的盔甲,也是我们触及其内心世界的最佳入口。
看过这套书,你会知道苏东坡为何能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又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写出充满哲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还有他 “已倾潘子错著水,更觅君家为甚酥” 给好友写诗讨吃的可爱性情。
千余首诗,每一首皆是他灵魂碎片,李一冰将它们收进这本传记中,为我们呈现半世颠沛流离,一生诗情画意的苏东坡。和诗集本相比,这套书既有读文的趣味,又有赏诗的美妙体验;和其他苏轼传相比,它让我们了解到不一样的苏东坡。这本《苏东坡新传》最令人动容之处,是李一冰以自身经历,照映东坡内心历程的解读,他诠释了苏东坡一生的三观改变。作家张辉诚说:“李一冰看到的东坡,不同于林语堂的横空出世、天才洋溢。而是从苦闷中走向旷达自在、从现实接二连三的无情打击,走向意志坚强与生命韧性的东坡。”在黄州,苏东坡虽能找到不少快乐,可痛苦不曾远去。李一冰说:“苏轼的痛苦,是时间对他的压迫”。是啊,人生短暂,想做的、想要的又太多。当这一切被现实拦截,自身却无能为力解决,焦虑、迷茫占据内心,使人苦不堪言。苏东坡渴望挣脱这些束缚,于是才会在喝醉的深夜,独自在江边,吟出一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李一冰在书中用极为细腻优雅的文笔,将这一情景再现,令人动容,不忍释卷。身处贫困黯然中,却能将生活过的意趣盎然、自在洒脱,苏东坡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但却是最淋漓尽致的那一个。这本书,是我们走进苏东坡内心深处的精神之书,也是抚慰凡心,不断给予我们前行力量、提升视野格局的智慧之书。繁忙的生活,若能有此书陪伴身边,相信人生再难熬的关,你都能坦然以对,内心不再孤单。
《苏东坡新传》初版为1983年,距今已过四十年,期间绝版两次,直到今年才有了这部全新增订版。它重新校订原文错讹,且收录《寻找李一冰》和《缥缈孤鸿影──父亲与〈苏东坡新传〉》两篇回忆文,让我们有幸了解这本书更多背后故事。每册文前均有展示苏东坡画像、作品等珍贵彩插,很有鉴赏意义。它内文根据东坡的人生轨迹,选取他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写的诗词编排而成。右侧留白,供你写下自己读书或者读诗的所思所想,跨越千年,与苏轼的思想和情感产生共鸣,很是奇妙。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