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张国英《游丽江观音峡》

阅读悦读年度选编《悦读时光·我们的2017》选稿开始了

文/张国英

【作者简介】张国英,教师,爱好写作,常有作品发表在各类刊物和微信平台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夏日炎炎,七月流火。听说云南景幽人美,便几家人作伴家前往消夏。

丽江观音峡离丽江市大概四十几分钟路程。我们早上八点从市区出发,因为前夜下过雨,路面潮湿,空气清凉。隔着车窗看到路边山脚下有农人种植的蔬菜、烟草。好多都是北方见不到的绿植,也叫不出名字,只是看到新奇。远处山峦连绵,山峰高耸,云低低地围在半山腰,像给山们围了漂亮的围巾。我想,如果能爬上那山,一定可以伸手摸摸那云,那该会有多么美妙。如果把脸埋进那云里去,它是会像烟雾一样四散开,还是会像蒸汽一样融在脸上?我不知道,我也不忍去体验,我更享受看着它而在内心产生无尽的美好遐想,这大概就是“远观而不亵玩焉”吧。一路走来,心情极好。

进入观音峡,先要经过一个古朴的石板铺就的小巷,房屋是独特的纳西民族建筑。我注意到这里所有的标牌匾额上的汉字下面都有一行接近于古象形文字,经询问才知那是纳西族自创的文字,叫东巴文。店铺商品也多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绣饰、木雕、手鼓、民族服还有各种地方特色小吃。我在一个木雕老艺人的店前逗留了许久,亲眼看他将一截小木经过一番凿刻打磨雕成一只尾巴能动的松鼠,惊叹不已。

穿过小巷,再往前走,才是到了正峡地。为了迎接游客,这里有太多的人工建筑,但大多是依山傍水,就势而建,并没有破坏原山原水的韵致。

路面上平铺的一层水是从一侧的山上流下来的泉水。游人踩着路面上的砖石走过去,一步一砖,一砖一步,砖是情趣,也是向导,把人引向一池碧水,水中央有持净瓶的观音石像,好像这一池水就是刚从她那净瓶中倒出的一样。池中成群的红鲤鱼专往人多的地方游,孩子们便争相买了鱼食去喂。游人乐,鱼亦乐!

林间不时传来兽类吼叫声,循声走去,有张着大嘴的恐龙,甩着尾巴的虎豹,形神兼备,惟妙惟肖。这时大人们的无知都显现出来了,他们只知这恐龙都是远古时早已绝种了的生物,只知可以抱着狮头龙脚拍照。孩子们却看多了百科书,能叫出每种动物的名字,说出它们的食性、生活时期和生活地。奔跑游玩间,更加逸趣横生。

既然来了,玻璃栈道和旱滑道是一定要走走的。我们先是沿着石阶上山,阶太陡,都不敢回头看。就在我们喘着气仰着脸在一拐弯处休息时,赶超上来几个背着筐的纳西族老人,筐里满满地盛着饮料和玉米红薯一类的食物,很明显是拿到山顶去卖的。她们步履轻盈,有说有笑,跟脸上五六十岁的面相很不相辅。才想起在飞机场看到过的一张广告牌上写的“云南十八怪”中有一句:老太爬山比猴快。长年山区生活让她们练就了这灵活又强健的身板,真是名不虚传。

玻璃栈道高悬在“山脖子”上,站在透明的栈道上,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山谷。孩子们胆大,蹦跶着朝前走,慢慢超过大人到前面去了。大人们却面色凝重,步步迟疑,太多的典故听闻让他们犹豫重重,太多的坏念头让他们患得患失,倒显得有些滑稽了。

还是旱滑道有意思,屁股下护上专供的裤垫,往滑道里一坐,两手扶着滑槽边,体验速度与激情。与孩子们一起欢笑,尖叫,很快就抛开了所有的疑虑与担心。

下得山来,沿峡往前走,却见水势渐急,山阶都被水溅湿,生出许多绿苔来,路滑得很。大家不得不放慢脚步,小心前行。水上形态各异的桥,引得游人纷纷拍照留念。卖拍杆的,卖零食的,卖许愿符的也多了起来。不为信仰,只为迎合此景此情,不由地停步买了符来,写上小小的心愿,系在菩萨脚下的石桥栏上。

最美的景致在险峰。的确,来观音峡如果没看到峡飞瀑,那就等于白来了。水,从高高的山顶飞泻而下,那是怎样的力量与激情哟!水花溅成水雾,弥漫了方圆几十甚至上百米。不能说话,一张嘴,水雾就钻进嘴里来了,何况还有震耳欲聋的声响,使任何语言和声响都显得单薄无力。人,只有在水雾中接受洗礼,静听水声浩瀚。

好景不断,令人目不暇接。坐滑道车一路过去又是另一番体会。静水清幽,流水洒脱;老竹沉郁,翠柏温情;石壁斑斓,石阶肃静,真是美不胜收。

观音峡一行,让人留连忘返,心灵在峡景中彻底被震撼,也被净化。这一次确实不虚此行。

(图片来自于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