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游记】刘文军《穿行温宿大峡谷》
图文/刘文军
【作者简介】刘文军,网名“好望角”。中国徒步网理事、国际古道网理事、大话哈尔滨网站专栏作家。喜欢读书、旅行、摄影,出版游记《边缘旅行》(入选“2016年十大旅游图书”)《西域游历》《一路向北》《丝路漫记》。
(一位老汉骑着毛驴从峡谷中匆匆走过)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从阿克苏市区出发,沿314国道行驶100公里,再换行307省道向北走30公里,就来到了天山脚下的温宿大峡谷。
当地人称温宿大峡谷为“库都鲁克大峡谷”,意为“惊险、神秘”。古代,它是连接天山南北的驿路,又称木扎特古道。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同时拥有丹霞、雅丹、次雅丹、喀斯特和盐丘构造等5种地貌,有“活的地质演变史博物馆”之称。
这处景点是近年才开发的,旅行社一般不走这条线路,而是多安排去库车大峡谷。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和库车、克孜尔石窟等景点拴在一起,捆绑销售。相比之下,温宿大峡谷的名气不如库车大峡谷,但我的感觉,它更幽静一些,也更野性一些,这是它为热衷户外活动的人所喜爱的重要原因。
四驱越野车在崎岖不平的沙石路上行驶,一路不见游人。20分钟后,路到了尽头,一座红褐色的山岩横在面前。山岩上,几根峭拔兀立的石柱赫然入目。向导说,这叫“生命之源”,名字还是杨振宁教授给起的。2007年,新婚燕尔的杨振宁夫妇曾到此一游。杨振宁对这里的奇特地貌赞不绝口,回到内陆后对媒体说:“我以前只向外国朋友推荐黄山,现在我要推荐新疆的温宿大峡谷。”
于是弃车上山,沿着弯曲的山路向山顶爬去。山路荒野,崎岖不平,这正是户外人的最爱。红褐色的山岩在蓝天白云下高低起伏,连绵不绝,托木尔雪峰隐约闪现,直插云霄。天山,粗犷豪放又风姿绰约,竟一时让我们忘掉了登山的劳累。
走进一条幽深的峡谷,两侧绝壁高耸,奇峰兀立。经过亿万年的风吹日蚀和雨水冲刷,岩石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状,酷似鬼斧神工,引发人们无穷的想象。想当年,驼队和行旅就是从这条天山古道中穿行的,那时的他们一定无暇顾及景色,他们想的是如何才能尽快走出峡谷。一旦降雨,峡谷中就会浊流滚滚。夜黑人静之际,正是打劫强盗活动之时。
在陡立的崖壁间穿行,似乎是穿行在地心中,让人感到窒息。峡谷有如地缝迷宫,越走越深,见不到一个人影,好在只有一条道,不会迷路。四周寂静,静得有些怕人,不如就地喊几声壮壮胆。刚一开口,其他人也跟着喊了起来,声音在空谷中回荡,余音不绝……
终于,在峡谷中绕了几个弯之后,眼前豁然开朗。一股清凉之气扑面而来,眼前是一片宽阔平坦的冲积河谷。
已到了秋季枯水季节,一股细小的溪流从一块平坦的岩石上流下,刚一接触沙地就不见了踪影。我小心翼翼走过去,用脚在沙地上划出一道沟,试图把溪流引过来,但几次都没有成功,细小的水流刚一探头就被贪婪的沙粒吞噬掉了。
(一队羊群从峡谷中穿过)
就在这时,一个牧羊人牵着毛驴,赶着一群羊从沙滩上走了过来。羊群浩浩荡荡,看样子足有几百只。走在队伍前面的是一头高大的黑羊,脚步迅疾,估计是头羊,其他白羊紧随其后,羊蹄踏过的地方,扬起一阵浮沙。在周遭红色的山崖包围下,这队白色的羊群显得格外耀眼。行进中的羊群秩序井然,像列队一样,边走边在地上寻食,偶有不听话的羊脱离队伍,就会遭到牧羊人的大声呵斥。
不消一刻,这只浩大的羊队渐渐隐去,像一条白线一样消失在另一条沟谷中。
走在宽阔的河滩上,可以看到大地在水流的冲刷下形成道道裂缝,像放大了的锯齿一样,蜿蜒曲折,伸向远方。在一侧山岩下,屹立着两棵胡杨树,一棵青翠,一棵干枯。两棵树的周边长着些微的红柳和骆驼刺。
在满眼砂石的环境中,何来绿色?想来过去这里一定是水量丰盈、草木葱茏之处,要不然怎么可能成为当年的驿道呢?要知道大漠中的商旅最需要的就是水。这两棵胡杨可能生命力顽强,也可能命大,没被人为砍伐掉。
(雨水冲刷后的峡谷,如锯齿一般)
尊重原创,文末点个赞呗!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