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习得性无助模型的建立方法与模型特点

1)实验仪器

习得性无助模型为大鼠穿梭箱,箱体包括2个相同大小的室,尺寸为30cm×20cm×30cm,两室中间底部有一7cm×7cm的通路,可以人为开闭。箱底均为不锈钢栅条,条间距离为1cm。两室的栅条可分别通电,当其中一室与电刺激器接通时另一室则为安全室,实验时仅一个室通电。自动记录装置(或秒表代替)。

2)“无助”的诱发

将动物分组,实验组的动物于第1日进行不可逃避的电休克刺激。作法是关闭穿梭箱的中间通路,将大鼠放入一侧箱内,通过箱底部金属栅条通电使大鼠足部接受0.8mA×15s的电刺激,1次/min,共60次(即15s的电刺激+45s的间歇期),总持续时间1h。对照组大鼠只放入箱内而不进行电刺激,时间相同。

3)条件回避实验

第2日动物开始给药,采取亚长期(3~7d)给药方法。最后一次给药后24h,进行条件回避实验。将动物放入穿梭箱后适应5s,然后进行实验,条件刺激为铃声(或光信号),非条件刺激为足底电击0.8mA。在铃声响后(或光信号出现后)3s开始刺激,动物逃到安全室后停止铃声(或光信号)和电刺激,如动物未能逃避且刺激达30s时停止。1次/min,共进行30次,刺激间隔为27s。如果动物在铃声开始的3s内逃到安全室,则记录回避成功一次,逃避潜伏期为0。刺激后才逃避者其潜伏期记录是从刺激开始到逃避完成的时间。到最后仍未能逃避的动物,则潜伏期为30s。测定指标是回避成功次数和逃避的潜伏期,若不能自动记录和分析,可进行手工记录。

(2)模型特点

习得性无助模型于1967年被Seligman和Maier提出,随后即被广泛研究使用。此模型是一种抑郁症动物模型,当动物置于一种不可逃避的厌恶刺激环境时,会产生一种绝望行为,表现为对刺激不再逃避,并且干扰了以后的适应性反应。此时动物脑内儿茶酚胺水平降低,并可出现活动性降低、攻击性减少、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等症状,被公认是一种抑郁状态,抗抑郁药可以对抗这种状态。

(0)

相关推荐

  • 小鼠足底电击实验-习得性无助模型的制备及检测方法

    基本实验原理 慢性习得性无助模型是通过反复的.不可避免的对小鼠进行足底电击,使小鼠产生绝望.乏力感和无助感,从而模拟人类抑郁症的发病机理. 习得性无助模型造模方法 将两只模型组小鼠分别放在穿梭箱两侧, ...

  • 动物疼痛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注意事项(1):热板测痛实验

    在人类感觉系统中,疼痛是一种极不愉快的感觉.疼痛不但干扰人们的活动能力.兴趣.人际关系以及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且可以造成工作效率的减低,甚至致残.从经济上看,慢性疼痛还导致旷工.生产效率下降.医疗费用增 ...

  • 动物疼痛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注意事项(2):鼠尾光照测痛实验

    尾闪试验( tail-flick test)也叫鼠尾光照测痛实验,是一种用热作刺激的急性伤害性知觉疼痛的实验,即用热刺激动物(鼠类)的尾巴,当其尾部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会产生明显的躲避反应,这是一种脊髓的 ...

  • 动物疼痛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注意事项(3):福尔马林试验

    一提起福尔马林( formalin),很多人都会想起开始学人体解剖学时那种刺鼻辣眼的气味,可以想象注射福尔马林造成的不适,这种刺激与前面提到的热灼刺激不同,它是一种化学刺激,并且持续时间也较长,是一种 ...

  • ​破除内心障碍,打破"习得性无助"

    "失败是成功之母"是从小到大我们接受到的最多的教育. "坚持不懈就能成功","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都也一致强调只有坚持不懈.重新开始 ...

  • 习得性无助

    1967年-1970年,三年时间内,马丁塞里格曼做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是这样的: 赛里格曼以狗为样本做的心理学实验 实验将狗分为两组. 第一组小狗在通电后,感受到难受,就直接跳过去了,跳过去就安全了. ...

  • 浅析MCAO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和行为学观测指标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高的特点,是目前重点防治的一种疾病.大脑中动脉(MCA)为临床上发生脑缺血损伤最常见 ...

  •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效应

    ​[cp]蓄谋已久的职场崩溃,其实都只有一个原因 某天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一个朋友大喊"崩溃",在四下无人的夜,锁着办公室的门,想着赚的工资,实现不了"车厘子自由&quo ...

  • 自卑的表面原因千千万,本质是习得性无助

    自卑的表面原因千千万万,本质是习得性无助.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呢? 我们刚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没有谁穷谁富.谁美谁丑.谁高谁矮的概念.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有人因为长相而自卑,有人因为贫穷而自卑,有人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