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轲:难忘那年丰收季|散文

韩世泰:同事老张|散文

文/齐云轲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周末回老家,见乡亲们已经开始收秋了。站在田野里,望着无边无际的“青纱帐”,嗅着久违的乡土气息,倍感亲切,想着这满眼的绿意即将在联合收割机的作业中化为劳动成果,我的思绪被拽进了悠悠往事中……
童年时,对于丰收季,说实话,我是有些怕的。尚在拂晓,几声鸡啼将残夜赶走,大人们除了奶奶在家做饭外,其他的就顶着浓浓的露水踏上了收割庄稼的征程。奶奶做好饭,把我和妹妹喊起来,胡乱扒拉几口,就掂着一个小塑料桶和一个蛇皮袋子上地里送饭去了。
来到地里,看着大人们脸上、身上都黑乎乎、脏兮兮地,望着被割倒的庄稼伏在地上,尚未收割的还在趾高气扬地挺立着,我心里说:这收庄稼真辛苦!要是让我干这活,不知道能不能干好。
这种担心很快成了现实。在我十岁那年,父亲让我和他们一起下地收庄稼。那年麦季子来得很快,感觉好像才期中考试结束了没几天,就开始了。清早四五点,我就被从床上拉起来,拿着头一天磨好的镰刀,来到了地里。因为露水重,麦割起来很不顺,不如在响晴的日头下,镰刀一挥一声脆响,“呼啦、呼啦”的,很快。我低下身子握着一把麦秆,挥刀便割,割了几下才割断,然后将其码齐摆放在身后。
虽然露水不小,但是麦芒还那么硬挺,不一会儿就在我胳膊上扎出几条“红袖章”来。更讨厌的是麦锈,很快就将我的身上、衣服上锈满了,随手一摸都是黑乎乎的,就连鼻孔里也塞进了不少,呼吸已经受到了影响。
活儿干到太阳出来,奶奶来送饭时,我的眼睛几乎被汗水和麦锈黏住睁不开了。饭后,又干了一会儿,父亲就让我回家歇着了。
那时收麦,首先得造场,提前收割一块儿麦,腾出地来,用石磙将地碾压实,以便于将收上来的麦子晾晒。麦收上来,摊放在场地里,晾晒干后,爷爷牵着黄牛,后边带着石磙、石磱不停地转圈碾压。转了不知多少圈,才将黄牛拴在树上歇歇,大人们又开始忙活了。大人们拿起铁杈起场,将麦秸挑到一边儿,而后将麦粒拢到一起,就开始趁风扬场了。
我最喜欢扬场了,只见大人们用木锨将掺杂着麦糠、泥土等杂物的麦粒呈一个弧形向上抛出,经风一刮,杂物被刮跑,麦粒落下,发出“沙沙”的声音,很是悦耳动听。有一回,我趁大人不注意,也拿起木锨去扬场,结果因为没经验,扬出的东西从上边全砸到了我头上,吃了一嘴麦糠不说,眼还被迷了睁不开,被大家笑话了好久。
那时砍玉米也很费劲。清早起来,拉着木架车,伴着残星来到地里,抓住一棵玉米秆,抡起镢头朝根部砍一下,它应声而倒,再去砍下一棵。母亲却不是砍,而是拿起镰刀割玉米,一揽一大把好几棵。只见她挥起镰刀划线一般便“咔咔”将玉米从根部割断了。
割完以后,还得一棵一棵将玉米从秆上掰下来,剥去皮,装进化肥袋子里扎好口,然后抱到架车上,拉回家。大家有的割,有的掰,有的装,装完先拉回家一趟再折回来接着拉,基本上每天都能将收的玉米全拉回去。地有近有远的,近的几乎在家门口,最远的离家有四五里,庄稼收起来很辛苦。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机械化已经在老家显现出了不凡的威力。那以后,家里收麦基本上都是靠机械了。通常是一辆手扶拖拉机或四轮拖拉机,前头安装一台小型收割机,开下地后就能直接收割了。虽然这种收割机揽的面积不大,跑一趟最多也就收割一米宽左右的几垄麦子,一亩地得反复跑好几个来回才能收完,但毕竟比起人工收割要省时、省劲、省力多了。收割完毕,还得将麦装上车拉到场地里,如果天好的话,麦干不潮,就用脱粒机直接脱了;倘若是遇上天阴麦潮,就得等等了,瞅个好天在场地里晾晒一下再脱。
脱粒机一开,得多喊些亲戚邻居来帮忙,因为它“吃”的快,“吐”的也快,仅靠一家几个人,根本供不上。大家分工明确,有挑麦的、送麦的、脱麦的、拢麦的,还有拿着扫帚扫麦的,拿着木锨扬麦的,很是火热。脱麦后,就是晒麦了,晒干后才能颗粒归仓。
之前,一个麦季子得过半个多月,自从农业机械化后就短了,一般不会超过十天,地里就清寂了,该收的收了,该种的也种了。
从2000年以来,由于联合收割机的加入,收庄稼的时间就更短了,一个麦季子三五天就基本结束了。2010年后,收秋也用上了联合收割机,老家遍野的青纱帐,不出三天就销声匿迹了。种地又有了升级版的旋耕耙、播种机,三五十亩地,不到一天就能全部播种完毕,之前让人有些望而生畏的农活儿,现在是越来越容易干了。
走在老家新农村道路上,看着乡亲们那洋溢着丰收欢喜的笑脸,我深为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新时代里而感到自豪和高兴。
生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勃勃生机和无限希望的伟大国度里,有伟大的党带领我们在康庄大道上阔步直前,凝心聚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民幸福已经实现,民族复兴正在实现,好日子越过越红火,获得感越来越浓郁,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不好好生活呢?
看,更加幸福的明天,正在前方向我们招手呢!
2019年9月22日

【作者简介】齐云轲,男,教育工作者。近年来,陆续在各级媒体发表作品80余万字。阅读悦读平台签约作者。系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青作协常务理事。

(0)

相关推荐

  • 布谷声声麦儿熟

    我家原有几亩地,地里种小麦或玉米,夏季收小麦,秋季收玉米,一年两收,循环不止. 五月末六月初,麦子接近成熟,田野里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一幅丰收在望的景象.此时,布谷鸟来了,在麦浪的上空,振翅飞翔,边 ...

  • 郭西明丨儿时麦收的记忆

    人间五月闲人少,男女老少收麦忙.又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最近网络最流行的就是回家收麦了.是呀,昨天回到老家收麦,看着一台台大型的联合收割机开过去,一块块的麦田就收割完毕,在地头一堆堆的麦子干干净净的,丰 ...

  • 【歪歌社团原创作品】唱谈麦收《收麦季的回忆》

    视频欣赏 文本赏析 记者今日(2016年6月16日)从河南省农机局获悉 小麦产量占全国1/4的河南省全省麦收基本结束 六一六一刚刚过去又是收麦季 那金色 的麦田 都一望无际 风吹麦浪高高低低 泛起了涟 ...

  • 老家的麦子熟了

    "芒种三天见麦茬儿",说的是一过芒种,就到了每年的麦收季节.虽说已经离开老家多年,但还是会经常想起小时候麦收的场景. 01 割麦 自己第一次割麦子,还是在生产队的时候.那时村里还没 ...

  • 郊外的家:我看到的麦收

    梁东方 早晨的路口上,面孔黝黑的庄稼人开着各自的拖拉机在等活儿.他们岁数都不是很大,毅然选择了干农活而不是外出打工,一方面是愿意付出这份辛苦,另一方面也很可能是自己的农活干得比较地道,即使再挑剔的主家 ...

  • 齐云轲:我那刻骨难忘的招教考试经历|散文

    赵心放:记儿歌作家徐平|散文 文/齐云轲 [作者简介]齐云轲,教育工作者.自幼酷爱文史.2007年来,陆续在<中国散文家>.<时代文学>.<西南作家>.<河南 ...

  • 【散文】齐云轲||怀想我们当年的早晚自习课​

    怀想我们当年的早晚自习课 文/齐云轲   晚饭后,到学校去接上晚自习的儿子,发现校门口真叫一个热闹:大门前的一条柏油马路两边,被熙熙攘攘.挤挤扛扛的接孩子车辆和家长给占领了,鸣笛.说笑.叫喊,乱糟糟一 ...

  • 齐云轲:非典疫情下的初中封校经历|散文

    邹开歧:东方魔手--书写在三台古城的中医骨科传奇(8)一双巧手写传奇 文/齐云轲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2003年"五一"假期结束刚返校,校园里就四处传说着要"封校&q ...

  • 齐云轲:文学,我在追梦的路上|散文

    莫测:往事如烟|散文 文/齐云轲 [作者简介]齐云轲,教育工作者,近年来,陆续在各级媒体发表作品七十余万字.阅读悦读平台签约作者.系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青作协常务理事,河南省孔子学会会员,汝南县作协 ...

  • 齐云轲:老姑夫(下)主心骨断了,挣钱再多,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老姑夫(下) 齐云轲 六 让老姑夫不能省心的还有小儿子. 大儿子景德很争气,高中没读完,知道家里经济拮据,下边还有弟弟妹妹在上学,父母的负担很重,就主动辍学出去打工了.打工两年,挣到了一些钱,除了交给 ...

  • 【138】“君来顾酒”杯中国民间诗人诗歌大赛齐云轲参赛作品

    [作者简介]齐云轲,1988年生于河南省新蔡县,现居河南省汝南县.自幼酷爱文史.2007年以来,在各级各类报纸副刊.文艺刊物.文学网站.微信平台等媒体发表作品六十余万字.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 ...

  • 齐云轲:七夕,采一缕相思入酒|诗歌

    小沙粒:大枣树|散文 文/齐云轲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今夜,注定无眠 一弦弯月,似懂了人间的悲欢 不够明澈,也无法圆满 仿若离人的眼眸,泪水迷蒙 看不清前路,也难顾归途 一年一度,须臾相会 岂能填 ...

  • 齐云轲:俺也要当村主任|小说

    王辉明:三残桥的故事(9)尾声|小说 文/齐云轲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01 葫芦镇葫芦村村委改选要开始了. 这届选举,村里宣称要竞选的有仨人:一个是村委会副主任刘白净,一个是现任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 ...

  • 齐云轲:轻嗅雪的气息|组诗

    藜藿:蜀国之竹至死不弃|诗歌 文/齐云轲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一 天愈寒 梅心中的火愈热 情愈纯 纵然雨凄雪苦 她自在风中放歌 轻轻.缓缓 用柔情芬芳了整个冬季 二 你被冬天抛弃 落入春季 在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