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加码数据中心高能耗管控
来源 | 中国能源网
编辑 | 张华
近日,广东省发改委印发《广东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实施方案》,要求科学稳妥推进拟建“两高”项目。其中,“对于能耗量较大的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要加强引导,合理控制规模,支持企业应用绿色技术、提高能效水平。”同时,将“制定我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重点推进'两高’行业和数据中心、5G等新型基础设施的降碳行动”。
在国家划定的六大“两高”行业中,数据中心并不在列,但其用电多、能耗高,已被越来越多的地方纳为重点监管对象,管控力度不亚于石化、煤化工等传统项目。例如,正在征求意见的《浙江省关于建立健全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和单位产品超能耗限额标准惩罚性电价的实施意见》,明确将数据中心作为重点用能企业,拟实施电价加价等措施。而据记者了解,降服这些“电老虎”并非易事。
“黑着干”的数据中心推高能耗
和水、电一样,数据中心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从市场规模来看,未来3年,其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不低于30%。与之相伴的,则是大量能源消耗。“2020年,全国数据中心数量达到8万个左右,总耗电量为1660亿千瓦时,占当年全社会总用电量比例约为2.2%。”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秘书长吕天文告诉记者,出于种种因素,实际产生的能源消耗较统计数据更高。
“数据中心不属于高排放,但在国家能耗双控要求下,能耗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在吕天文看来,严加管控不无道理。“有些数据中心打着正规旗号,干着虚拟货币挖矿的活;部分数据中心缺乏能评手续'黑着干’,用能情况长期脱离监管;还有些实际使用率并不高,只有部分机柜满载运行,空调、制冷等公用设备却停不下来,存在大马拉小车问题。高耗能不完全来自正规业务本身,很多资源被白白浪费。”
例如,数据中心产业发达的广东存在不少“黑户”。据《广东省能源局关于2020年全省节能监察情况的通报》,广州旗锐云数据中心、广州化龙联通数据中心等6个项目,未取得节能审查意见擅自开工建设或擅自投入使用。“10月初,广东省能源局又关停一批无能评的数据中心,违规用能涉及20多个项目、近30万台服务器。随着规范行动不断深入,这一数字必将不断增加。”一位了解情况的人士向记者证实。
合规数据中心同样面临压力
即便是合规项目,形势也不乐观。
上述人士表示,按照广东省统一规划,2022年建设数据中心标准机柜47万个,2025年为100万个。截至去年底,该省已投产、已通过节能审查的在建拟建机柜多达150万个,远超规划数量。“部分数据中心拿到能评又迟迟不动,广东现已要求取消长期不开工项目的节能审查意见。那么为何这么多项目会蜂拥而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源有限,先攥着能耗指标再说。”
吕天文还称,数据中心能耗虽大,产出却不尽如人意。“一是解决就业人数少,社会效益不高;二是上缴利税有限,经济效益不高。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不用我的人、不给我交税,还不断增加碳排放,加剧当地降碳压力。”
“我们做过测算,数据中心每用一千瓦时电产生0.3元以上税收,才能达到地方政府要求的平均水平,还不能说满足北京、上海等地更高要求。”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曲海峰坦言,从能耗双控的角度看,减少一个数据中心,或相当于压减一二十个工业类项目的能源消耗,效果立竿见影。“但一味压减又产生新的问题。”
曲海峰表示,近期江浙沪等多地采取限电措施,数据中心也受到影响。“电停了,数据业务不能停,否则银行、政府机关等用户就无法正常运转,数据中心只能自用柴油发电机。比如一个拥有8万台机柜的数据中心,每天消耗200多吨柴油。表面上看节约了市电,实际能耗并未减少,烧柴油污染排放更高。”
完成节能改造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
目前,广东率先出手。一方面,根据供需情况,在确保全省能耗强度下降目标可完成的前提下,再考虑支持新建及扩建数据中心项目节能审查。另一方面,对违规数据中心进行整改。未办理节能审查的违规者,均需依法依规停止使用或建设;承载商用业务的违规数据中心项目,少数承载政务、5G基础设施、医疗等重要业务的违规项目,给予一定的数据迁移过渡期,逾期未完成者也将责令停用。
“在此形势下,绿色低碳数据中心需求旺盛,节能改造将迎来爆发期。”吕天文表示,节能改造技术没有大的问题,但“有些项目是实打实的真改造,有些只是应付了事。比如我国以电能使用效率值——PUE作为衡量数据中心能效水平的主要指标,数值越接近1能源利用效率越高。PUE从1.5降到1.4需花费2000万,某项目只花几百万让PUE降到1.45。看上去的确做了改造,但因缺乏后续监督管理,改成什么样、有多少效果,既无考核标准,也未开展追踪。节能改造的评价机制、配套监管等措施亟待跟上。”
曲海峰称,基于特殊性,很难让数据中心先停下来再改造,确保业务连续不间断是一个现实问题。而且完成节能改造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为确保达标,需建立在线监控系统,配合平台、工具及相应的执法手段。“数据中心作为基础设施,关联诸多信息产业,涉及面广,不完全等同于传统'两高’产业,不能照搬管理工业项目的方式,但大多数企业缺乏专业管理能力,这对执法者来说也是一道难题。目前来看,地方政府节能降耗意愿明确,但仍缺少行之有效的手段策略。”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