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高考”那些事儿

作者:杜朝辉

时至阳历七月,2020年的高考和中考马上来了。无论在高中还是初中,毕业年级的莘莘学子们正挥洒着汗水,埋头于群书之间,为着人生理想的目标,做着最后的冲刺。

而早在1300多年前,智慧的中国人就创立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打破了隋唐前以出身和门第选拔人才不合理状态,为庶民出身的人提供了入仕的机会。可谓是古代的“高考制度”。

大体来看,一位学子的考试,必然要经历这么四重境界。那就是考前的勤奋刻苦,考试中的紧张与严肃,考后的忐忑与不安,成绩揭晓后的兴奋与失落。

今天,我们不谈现在的高考,我们把视线转移到古代,跟着古人的“高考”之路来看一下他们有喜有忧的心路历程。

考前的刻苦那是“高考”的必须

我们现在有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学子可以在学校里接受科学的教育,强健体魄,修养品德,学习知识,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每一门学科都有老师教授,随时都有老师的管理与督促,从而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个人的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然而古代的学子可没那么幸运了。他们学习方式大多为“自学”,虽然也有可能拜师学习,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发展的程度还需个人后天的努力,因此才有了“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骨”的典故。特别是想要参加科举的人,那必须有超强的自我约束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清明节,国人的传统节日。清明时节正值春回大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所以人们会“芳原绿野恣行事”,尽情游玩于大自然中。踏青过后三五朋友相聚,自然会有“人生有酒须当醉”的豪迈,痛饮几杯。由此可见古人的清明节过得那叫一个隆重。

可是,对于要要“高考”的学子来说,春景美酒那可就是身外之物了,绝不会贪恋而误了学习。这不,清明节来了,北宋人王禹偁他是这样度过的。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

考中的紧张那是“高考”的必然

当今的“高考”是全国的大事,在考试期间,教育、公安、交通、卫生等诸多部门齐上阵,为高考的顺利进行做足了保障,考点戒备森严,肃穆而安静。家有考生的家庭,那更是严阵以待,家长成了超级主厨,挖空心思烹制营养的餐食。作为高考的主角——考生,那就更不用说了,考前一心只管修身养性,以达到最好的状态。只要从容进入考场后,运筹帷幄、下笔有神就OK了。

古代的贡院,那就是“高考”的考场,古代学子就在那里参加进士考试的。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也是通过“高考”取得功名的人。1057年,年届50的他以翰林学士的身份作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上任后的他,大胆进行了考试改革,反拟古,正文风,录取了一大批人才,比如苏轼苏辙兄弟、曾巩,可见他的考试改革是非常成功的。

1059年,他继续作为主考官,带领范仲淹、王安石、梅尧臣等人主持贡院的考试。他亲眼看到学子们奋笔疾书,想到在座的这批考生将来必有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国之栋梁,他又看到范仲淹、王安石等后辈现在已挑起重任,于是心有感慨而成诗一首。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当今的高考制度比古代的科举更为科学,然而考场的肃穆,考生的紧张忙碌却古今未变。同样,无论是科举还是高考,都为当时社会选拔了人才,为国之栋梁的培养打造了平台。

考后的忐忑那是“高考”的必备

我们知道,高考之后,有关部门组织阅卷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考生会经历漫长的等待,他们的心情是不一样的。他们中有的人会担心自己发挥欠佳,“马失前蹄”,考不出平时的成绩,有的人会满怀期待,感觉自己超常发挥,有信心拿到更好的成绩。在网上公布成绩的那天,很多人会第一时间登录查询,从而结束忐忑的猜想。

古人一样,考试后也要经历一个忐忑的过程,但古代没有互联网,他们只能等官府放榜后去看榜,而在这之前,他们只能煎熬了。

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可以“走后门”,通过关系打探成绩,好让自己提前结束紧张不安的等待,比如唐人朱庆馀。

唐宝历年间,朱庆馀进京参加“高考”,此次考试对其意义重大,直接影响以后的发展,因此他格外重视并做了充分的准备。到京后,他积极活动,通过关系结识了当时在水部担任员外郎的张籍,他把自己的文章拿给张籍看,文风很对张籍大人的路子,张大人十分欣赏,对朱大加赞赏并将其推荐给同僚们,这让朱庆馀十分感激。

之后顺利考试。考后的朱庆馀怀里象揣了个小兔子,七上八下。结果到底会怎样?他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稳,反来复去的琢磨。突然,他想到了恩人张籍,何不让他打探一下呢?但总不能直接这样问:“张大人,你帮我探听一下我考得怎么样吧?”这样未免太直接,读书人嘛,还要注重面子,同时也要给张大人一个面子,得含蓄一点儿。

他斟酌再三,模仿新媳妇的口吻写成了一首诗《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诗中的主角看起来像一个结婚第二日一早要去拜见公婆的媳妇,羞涩而含蓄地问丈夫自己的化妆合适不。而深层的意思是这样的:我的试也考了,卷子考官们大概也批阅了,我的文章文风不知道合他们的口味不?我一直担心着,还要您老多费心,给打听一下呗!

张籍收到信后,会意地笑了,心想:这家伙,不傻!还知道托我打听消息。其实张籍早就向考官们推荐了朱庆馀,凭自己的面子,录取是八九不离十的事儿,离不了大谱。他轻松幽默地回诗一首,内容如下: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酬朱庆馀》

事实也如此,朱庆馀这次“高考”,进士及第,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看看人家古人,由于制度的漏洞,个别人有了走关系的机会,减少了等待成绩时的内心折磨,让今人只有羡慕的份了!

成绩揭晓后的兴奋与失落,那是“高考”的必有结果

每年高考后,随着成绩的公布,有的人兴高采烈,有的人则垂头丧气;有的人欢欣鼓舞,有的人则黯然神伤。可以说,一万个考生会有一万种心情,不一而足。

孟郊,唐代诗人,年轻时的他受过“高考”落榜的打击,对考试颇有成见,四十多了仍是一介书生。直到46岁那年,在老母亲的一再要求下,孟郊重入考场,这次,他赢了!

皇榜发布那天,是他人生辉煌的顶峰,对他来说,什么考场的不公了,什么半辈子受过的委屈了,那都不是事儿!今天的我才是最牛的!他的心情只有两个字“得意”,于是他的这一得意,一首名诗诞生了。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

“人逢喜事精神爽”,偌大的一个京城,只一天的功夫,他便骑着马看遍了城中所有的花,一点儿也不累,就等以后的飞黄腾达了。然而事与愿违,他盼望的好前途并没有实现,这是后话,我们今天不再提。但他登科后的兴奋表现,还是让我们见识了学子高考成功后那种欢乐至极的状态。

高考后,有成功者,必然也有失利者。那失利者将如何面对现实呢?

唐元和年间,文人章孝标“高考”落榜,他心绪非常低落,用一首《归燕词辞工部侍郎》,表达了自己失利后那凄凉彷徨的心情。

旧垒危巢泥已落,今年故向社前归。

连云大厦无栖处,更望谁家门户飞。

他感觉自己就是那失去了旧巢的小燕子,若干的楼阁广厦,却没有自己的一处栖息之地。让人读后唏嘘不已。

但,并非所有落榜的人都像他一样悲观失望,仍有很多人虽然暂时落榜,但内心强大,有着不屈的意志和不向命运低头的执着,他们暗暗积蓄着力量,等待卷土重来,最终获得了成功。比如唐人常建。

开元年间,常建参加考试落榜,他痛定思痛,写下了励志的《落第长安》。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诗中虽然也表达了落后后的羞耻,但总体是满满的正能量。他告诉世人,我家离长安不远,如果回去,正赶上春暖花开,可能会流连于美景而荒废了学业,不如就留在长安吧,也好发奋读书,以图洗雪耻辱。

他的这番表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败而不馁的骨气。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人说“知耻而后勇”,是的,失败并不可怕,怕得是一颗脆弱的心。只有勇敢面对,做好两手准备,用一颗强大的心去面对生活,一次的高考失利,那又算得上是什么呢!

庚子年高考马上来了,愿莘莘学子们金榜题名。另,还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气度,笑对未来!

作者:杜朝辉,山东潍坊人,中学思政课教师,古诗词爱好者。

注:现在新建了粉丝群喔,想入群的朋友,在公众号会话里发送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0)

相关推荐

  • 古人“高考”图鉴

    清乾隆三十年(1765) 选魁匾额 高考,对学生及家长来说都是重之又重.慎之又慎的事情.但是,今天我们不谈高考,我们聊聊科举,看看它在紧张之外,显得有趣的另一面. 明·余士.吴钺<徐显卿宦迹图& ...

  • 名落孙山的古代科举试题

    每年的高考时节,难免让人联想起古代的科举考试.科举与高考,一个跨越了一千三百多年,一个正在影响近千万考生的命运. 通过科举看高考,或许会带来一种不一样的视角. [科举制度的起源] 公元582年,隋文帝 ...

  • 古时候的“高考”是怎样进行的?古人的科举考试到底有多难

     来自:中原文化家 古时候的"高考",其实就是科举考试.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 中国科举 ...

  • 2021年新高考@高三学子,这份高考备考锦囊请收好!

    2021年高考将于6月7日至9日进行.今年是"三考"综合改革的首考之年,为确保考试期间防疫.交通.食品.试卷以及能源和通讯"五个安全",长沙县压实责任措施.狠抓 ...

  • 直击京山市2021’高考首日

    高考不是终点 人生从来就不只一场考试 你熬过的夜,刷过的题 会铺成一条广阔的路 带你去想去的地方 加油吧!少年们 京山一中考点(2021.6.7) 京山一中考点(2021.6.7) 京山一中考点(20 ...

  • 科举有个伟大的规定:两个考生成绩相近时,以寒门学子为先

    历史客栈原创视频:科举有个伟大的规定:两个考生成绩相近时,以寒门学子为先 ----下面是文字版---- 现在的高考有一个很不公平的现象,就是城乡不公,正如有人说的:乡下的孩子每天吃着最没营养的饭,享受 ...

  • 考前趣谈—古代人是如何考试的?

    明月几时有?高考年年有! 大家在感叹自己高考不易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古代人是如何考试的? 路遥知马力. 这古代科举制度中,第一个难关不是考试,而是赶考. 古代的科举制度,一般设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

  • 高考制度与古代科举制度有区别,高考制度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科举和高考都是竞争性的公开选拔考试,只认成绩不认人. 因此,科举和高考都可以选拔出文化素养较高的人才. 科举与高考都是国家考试,由国家举办.两种考试都有严密的考试程序,这些都为当代高考沿用. 科举调动 ...

  • 放轻松,卡卡老师和大家聊聊高考那些事儿

    还有不到三天的时间就高考了.这个日子相信肯定勾起了不少人对于高考的回忆.犹记得,当时为了备考,起早贪黑,缺觉缺的厉害,上课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的睡着.老师们也很体贴,和我们说,要是瞌睡了就自己站在后面 ...

  • 于小菓带你看看古人高考吃什么?

    2021年高考 1078万考生携带着家人的鼓励和朋友的祝福! 为诗和远方奔赴考场! 高考为自己1000多个日夜的不懈努力 老师说不完的叮嘱 家人和朋友的热血呐喊 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中国人上千年的考 ...

  • 古人“高考”中榜后,咋“嘚瑟”?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艳若桃李,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今年高考分数已经陆续出来了,一年一度的高校招录工作将要开始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分数优异,名列前茅 ...

  • 古人那些香香的事儿(二)

    我们都知道,过去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日.又有佛法加持,即从汉明帝推崇佛教开始,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这一规定渐渐地在民间得以推广,灯会就是这么 ...

  • 古人那些香香的事儿(一)

    "日照香炉生紫烟"出自大唐头号IP红人李白,庐山香炉峰在他的诠释下瞬间有了生机,今天我们读起来,宛若看见了那一缕缕缭绕了千年的紫烟,如梦如幻-- 殊不知在华夏这片古老文明的大地上, ...

  • 温均有:高考那些事儿 | 就读这篇

    高考那些事儿 温均有 四十年来,每当想我起自己的高考经历,总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在心头.至今都不明白,影响人生命运的高考,在我的经历中,却为何那样稀里糊涂. 时隔十年的高考,在一九七七年突然来临,突然得像 ...

  • 肖伊绯:民国高考那些事儿

    <北京青年报>刊发拙稿<穿越回民国,自主招生试题你能得几分>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7-06/13/content_252220.htm ...

  • 【教育有故事】高考那些事儿(六)

    【教育有故事】高考那些事儿(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