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 .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2018-09-20 16:02

来源:紫砂中国.

唐 /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蝉性高洁,知了觉悟。“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蝉性借喻屈原,在禅家看来,表明古人天性中自具禅意。

古人认为蝉性高洁,因其造型和寓意,很早就被中国人选用为吉祥佩饰。古有说法,生以为佩,死以为含。

洛阳博物馆宋代玉蝉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赋予蝉更多的含义。如以一玉蝉佩在腰间,谐音“腰缠(蝉)万贯”,以一蝉伏卧在树叶上,定名为“金枝(‘知了’的谐音)玉叶”,也有人将佩挂在胸前的玉蝉取名为“一鸣惊人”(取蝉的鸣叫声)。

天津博物馆汉代玉蝉

盛夏炎暑,蝉声悠悠。古人以为蝉栖于高枝,风餐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有“饱而不食者蝉也”之说。正因为这份脱俗,蝉在古人心中代表着高雅,是清高、廉洁的代名词。

汉代玉蝉

千百年来,蝉入诗入画,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在玉器雕刻领域,蝉也是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据考证,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玉蝉”的身影。

汉代 玉蝉

古人特别注重玉蝉的分别,讲究“以生为佩,以死为含”。古代玉蝉按用途分为唅蝉、佩蝉、冠蝉三种。唅蝉,即含在口中随葬的玉蝉,一般刀工简单,无穿眼;佩蝉则是用来当作佩饰的玉蝉,顶部有眼,以便于佩戴;冠蝉就是镶嵌在帽子上的饰物,也无穿眼。

故宫博物院汉代玉蝉

初唐虞世南的诗《蝉》中,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之句,认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由于蝉身居高树之上,而并不是凭藉秋风,巧喻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诗句绝美,更是让玉蝉在吉祥寓意之外,又多了几分儒雅之感。

首都博物馆汉代玉蝉

美玉本就惹人怜爱,雕成玉蝉则常有画龙点睛之妙。玉蝉中,既有玉的温润,也有蝉的清高,二者的结合堪称完美,愈发凸显典雅高贵,真可谓是“美玉成蝉声自远”。

(0)

相关推荐